书城童书悬疑的未解之谜
12486400000033

第33章 生物之谜(10)

鸽子信使

1815年,法国的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被击败。得胜的英军把写有这个消息的纸条缚在一只信鸽的脚上,结果这只信鸽飞越原野,穿过海峡,回到伦敦,第一个把胜利的消息送到了伦敦。

1979年,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某部一个侦察员得了急病,医生诊断需用一种药品,可身边没有,如果派人去后方取药,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便用军鸽去后方取药,仅用30分钟就取回来了,使病员得到及时抢救。

奇特的动物信使

只要对狗加强训练,狗也可成为称职的信使。在法国巴黎,有些人在缴付报费后,每天准时派训练过的狗到附近的报亭中去取报。美国着名的动物学家佛曼训练了一批野鸭,让它们把气象表和各种科学情报送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些野鸭还能将捆在爪子上的照片和稿件,送到报社。上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捷伊纳克还利用蜜蜂和5千米以外的朋友保持通讯联系。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些蜜蜂后,便将它们禁闭起来;需要传递信件时,就把写满字的小纸片粘在蜜蜂的背面,然后放飞。蜜蜂信使便向自己的“家”飞去。当它进入蜂房时,信件就被卡在蜂巢的入口处。此外,水中的海豚、扁鱼也是忠实的信使,它们可以在水面或水下传递报刊、书信。有些动物之所以能从事传递信息工作,是因人们利用其归巢的生活习性;而有些动物则要通过训练,让它们具备有条件反射能力,才能胜任信使工作。

动物充当信使的原因

那么,有些动物,比如鸽子,长途飞行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有些科学家认为,鸽子两眼之间的突起,在长途飞行中,能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有人把受过训练的20只鸽子,其中10只的翅膀装了小磁铁,另外10只装上铜片,放飞的结果是:装铜片的鸽子在2天内有8只回家,可是带磁铁的鸽子4天后只有1只回家,且显得筋疲力竭。这说明小磁铁产生的磁场,影响了鸽子对地球磁场的判断,从而断定鸽子对飞行方向的判定的确与磁场有关,也有些科学家认为,鸽子能感受纬度,因此不会迷路。更多科学家认为,鸽子能感受磁场和纬度,它们用这些感受来辨别方向。

50、动物为何有互助精神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不同类甚至同类动物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然而,在少数动物间也有互助互爱乃至舍己救人的行为。

会剔牙的猩猩

在一个动物园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发现一只名叫贝尔的雌性黑猩猩常常从地上拣起一根根小树枝并认真地摘掉枝上的叶子,站在或跪在雄性黑猩猩身边,一只手扶着雄性黑猩猩的头,另一只手拿着光秃秃的小树枝,伸到雄性黑猩猩的嘴里剔去它牙缝中的积垢。原来它是用小树枝作“牙签”给雄性黑猩猩剔牙的!有时,贝尔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牙签”,就直接用手指给雄性黑猩猩剔牙,科学家们观察了6个月,发现几乎每一天,贝尔就会给别的猩猩剔1次牙,每次3~15分钟。

尊老爱幼的白尾鹫

生活在草原上的白尾鹫,互敬互爱的行为更是让人敬佩。这种专门以野马等动物尸体为食的鸟类,在发现食物之后,会发出尖锐的叫声,把自己的同伙招来共享。吃的时候总是先照顾长者,让年老体弱的鹫先吃饱以后,其它鹫才开始吃。“家”里还有幼鹫的母鹫,回“家”之后还会把吃下去的肉吐出来喂幼鹫。

义无反顾的斑马

斑马是成群活动的。它们在巡游觅食时,总有一只斑马担任警戒,以便有危险时发出警报,通知同伙立即逃命。有时候,狮、虎等猛兽追得很紧,情况十分危急,斑马群中就会有一匹勇敢的斑马,毅然离群,义无反顾地单身与狮子搏斗,以掩护同伙撤退。当然,这匹斑马最终成了猛兽的腹中之物。

羚羊帮野马

不仅同类动物之间互帮互助,而在不同类动物间也有这种行为。

在西南非洲,有一只小羚羊和一头野牛结伴而行,羚羊在前走,野牛在后面跟着;每走几步,野牛便哀叫一声,小羚羊也回过头来叫一声,似乎在应答野牛的呼唤。假如小羚羊走得太快了,野牛就高喊一声,小羚羊马上原地立定,等那野牛跟上后再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野牛眼睛害了病,红肿得厉害,已无法单独行动,小羚羊在为它带路。

义勇的河马

河马见义勇为的精神,曾经使一位动物学家感叹不已。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一群羚羊到河边饮水,突然一只羚羊被凶残的鳄鱼捉住了,羚羊拼命抗拒可也无法逃命。这时,只见一只正在水里闭目养神的河马,向鳄鱼猛扑过去。鳄鱼见对方来势凶猛,只好放开即将到口的猎物逃之夭夭。河马接着用鼻子把受伤的羚羊向岸边推去,并用舌头舔羚羊的伤口。

适者生存的定律

有关动物互帮互助的例子不胜枚举,科学家们已经肯定动物之间有互助精神。

那么动物为什么会有互助精神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动物的这种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在求生存的斗争中,一种动物间如果没有互助精神就很难生存与发展;有的科学家认为,近亲多半有着同样的基因,同一种群动物的基因较为接近,因此会有互助精神。对于动物为什么会有互助精神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各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51、动物的再生能力为什么特别强

高等动物,即使是人,一般都没有再生的能力。然而,有些较低等的动物再生的能力却很强。

神奇的再生能力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户渔民在海边养殖各种贝类,像牡蛎、蛏、扇贝之类。可气的是,海里有一种海星常把贝壳里的肉吃掉,给渔民带来了灾难。

渔民想惩罚一下这些可恶的海星,于是就把它们撕成两半或好几段,扔进大海里。

奇怪的是,过了好些日子,海滩上的海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渔民意外地发现,有的海星在撕掉的伤口处又长出了新的部分,正好补上了被撕掉的那一半。原来,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强,被撕成的每一段又长成了一个新海星,从此渔民就改变了惩罚海星的办法,不再把它撕碎扔到海里,而是扔到海滩上晒死,或者放到锅里煮死。

蚯蚓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把一条蚯蚓在中间切成两段不但不会死去,反而会变成两条蚯蚓。

海参是弱小动物,常常受到海中强敌的袭击。遇到危急关头,海鱼张开大口,正要吞食它的瞬间,它立即把肚肠从肛门抛出,自己乘机溜走。过不久,它又会有一副新的肚肠。

章鱼,有8只腕手。当一只腕手被敌手擒拿住时,它便意识到生命受到威胁,于是立即将那只腕手舍弃,断下的腕手,仍然还会蠕动,以致敌手朝这只腕手猛扑过去,结果,因小而失大。据生物学家观察,章鱼约在整个腕手的4/5处自断。自断后,伤口处血管立刻收缩,进行自身闭合,不会出血。6小时后血管就舒通,第二天就开始长出新腕手。

壁虎遇到猛烈打击或被敌人咬住之后,也能够把自己的尾巴丢掉。过一段时间,再长一条新尾巴。

再生谜困

此外,水螅、蚱蜢、螃蟹、螳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

某些动物为什么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呢?为什么高等动物甚至人类都没有这种再生能力,而一些较为低等的动物却有呢?这还需要动物学家们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52、动物为什么玩游戏

玩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许多动物也是玩的行家,无论是地上走的,还是空中飞的,海里游的动物,它们中的一部分都很精通玩。

动物的游戏

在热带丛林里,有两只叶猴在10多米高的树顶上走来走去,它们还有时用一只手勾住树枝而倒立下来,好像在比试技艺,相互推挤,想方设法把对方推下去。

在北极冰雪的陡坡上,有一群北极渡鸦正在表演滑雪:它们飞上坡顶,一只挨一只地顺着坡势滑下去,滑到坡底时,又飞上来重新开始,好像小孩在玩滑梯。

在大海里,刮大风时,成群的露背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对着刮来的风,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等到靠近海岸后,它们又游回去,重复这样的动作。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动物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会复杂游戏的动物,大脑也比较发达,比较聪明,比如,球鼻海豚、黑猩猩、大鹦鹉、象、北极熊、渡鸦等,它们的海里游戏比较复杂,表现了较高的智能。另外,一些靠群体狩猎捕食的动物,如林狼、斑鬣狗、狮子等,它们的群体内个体联系比较密切,玩的游戏很精。

动物为什么玩游戏

动物怎么会懂得玩游戏?它们为什么要玩游戏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玩游戏是对它们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以便它们从小熟悉未来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以及熟悉在未来社会中动物之间将形成的各种关系。

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玩游戏是动物的天性,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等行为一样自然而然。自得其乐的游戏活动,使动物在紧张的自然竞争中得到某种调节或补偿,使它们在心理、生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保护。

还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动物玩游戏是一种学习的行为。

对于动物玩耍的行为,究竟哪种看法正确,至今还是一个谜。

53、不明动物尸体是恐龙的吗

1977年4月25日,在新西兰克拉特奇市以东50多千米的海面上,日本大洋渔业公司有一艘渔船用渔网捕鱼时,在从水下300米处拉上的鱼网里,发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动物尸体。

不明的尸体

这个动物长着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肚子很大,但里面却空空的,没有内脏;长着4个很大的鳍。尸体身长约10米,其中身体部分约6.5米,头和颈部约有2米,尾部也有2米。

船员们估计它约有2吨重。

由于它已死去很长时间了,因此尸体发出一股强烈的腐臭味。

船长知道这事后,担心船舱里的鱼受到污染,便下令将这个不明动物的尸体丢进海里。

船员们只留下不明动物的四五根鳍须;船上一位名叫矢野道彦的人为尸体拍了3张照片,并画了一张骨骼草图。

这个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日本乃至全世界,引起了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生物学家们认为这也许是一种未知的动物,是无价之宝。3个月后,日本大洋渔业公司命令在新西兰海域的所有属下的渔船,去重新捕获这具动物尸体,可茫茫大海,根本找不到它的踪影。

古代动物?

这究竟是什么动物呢?

科学家们只能根据从其尸体上取下的四五根鳍须、拍摄的3张照片、1张骨骼草图以及船员们的回忆来分析。

有人推断,这可能是一种新发现的鲨鱼。因为它鳍须的成分与鲨鱼相似。可鲨鱼的脂肪是藏在肝脏里的,而不明动物的脂肪却在身体表层;鲨鱼的肉是白色的,而它的肉却是赤红色的,看来不像鲨鱼。

会不会是古代动物蛇颈龙呢?

人们将它的骨骼草图与蛇颈龙骨骼作比较,发现非常相似!无论是整个骨架结构,还是鳍、尾、颈部的骨骼都很相似。

但又没有人能肯定这就是蛇颈龙,到底是一具什么动物的尸体呢?这至今仍是个待解之谜。

5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远在距今2.25亿年至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是恐龙的世界,但后来恐龙又为什么灭绝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恐龙霸主

空中有飞龙和翼手龙。飞龙长着尖长的头颅,尖利的牙齿,身后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它两翼展开时有6米多长。翼手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它们都在海面飞行,捕食鱼类。

海洋里有鱼龙和蛇颈龙。鱼龙的外形有点像现代的海豚;蛇颈龙与鱼龙一样,但颈很长,牙齿尖利,最大的蛇颈龙约有15米长。它们是海洋的霸主,也是以捕鱼为生的。

在陆地、湖泊和沼泽地里有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形状有的像鸵鸟,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袋鼠,最大的体重约80吨,比16头现代非洲大象还要重,最小的只有鸡那么大。它们有的吃植物,也有的吃别的恐龙或其它动物。

恐龙灭绝假说

然而,遍及地球各个角落的恐龙,生活了约1.3亿年之后,竟然一个不剩地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英国一位名叫托尼·斯韦因的科学家认为:约在1.2亿年以前,最早的有花植物出现了。而在有花植物的组织内,常常含有作用强烈的生物碱,许多生物碱会对恐龙的生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的生物碱,如泻花碱、马钱子碱等,具有很大的毒性,恐龙吞食了过量的生物碱毒素后,引起严重的生理失调,最后导致死亡。他还认为,在欧洲发现的身体纤细、脖子较长的妮骨龙,死亡后身躯发生扭曲,主要是由于吃了过量的马钱子碱所致。

美国的科学家活利斯·塔克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戴尔·拉塞尔认为,一场飞来的横祸——临近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引起了恐龙的灭绝。他们解释说,超新星在爆炸时,相当于10个太阳集中在一起那样巨大的恒星爆炸,能释放出10万个1000万吨氢弹的能量。这些能量,使地球表面的20~80千米厚的上部大气层加温,因此地表上刮起大台风、下起强烈暴雨,而这些从地表卷起的高温空气在高处形成冰云,像屏幕一样遮住了太阳的辐射热,从而降低了整个地球的温度。这样,习惯于热带性气候的恐龙,统统被冻死了。

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恐龙究竟如何灭绝,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不断的探究,会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55、猛犸为什么会灭绝

大约在20万年前,地球就出现了猛犸,它曾经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区,分布如此广阔的猛犸为什么灭绝了呢?真让人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