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悬疑的未解之谜
12486400000019

第19章 人类之谜(7)

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

1982年4月,上海伤残儿童康复中心收留了一位年仅9岁的弃儿,然而他却长着一副老人模样:头上没有一根头发,光秃的头颅上静脉清晰可见,眼窝凹陷,眼球稍突;鼻子的轮廓干净利落,像用刀削出来似的;嘴唇薄;耳朵相对较大,显得扁而长;瘦削的脸上带有老年性色素雀斑。身体瘦弱矮小,皮下脂肪很少,细细的双腿微微弯曲。

这位弃儿患的病叫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因为这种病是英国医生哈金生在1886年第一次描述其症状的。

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患者不仅外貌呈现出老人模样,而且其内脏器官也都发生老化,易患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据报道,在美国、英国、菲律宾、意大利、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现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的患者,全世界共发现100多例。

致死基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儿童失去美好的童年而一下子走进老年期呢?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少年老人”的新陈代谢特别旺盛,每天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肠吸收后产生的热量远远比不上他所消耗的能量。因此有人认为,正是由于“少年老人”长时间的所吸收的热量不够消耗,妨碍了身体的发育,使全身出现了早衰和老化。

有的科学家认为,患儿们体内有一种叫“脂褐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加速体内细胞分裂,因此使患儿很快就衰老了。

有的科学家认为,正常人的脑垂体在青春期后开始释放一种致死激素,使人逐渐衰老。少年之所以成为老人,是过早释放这种致死激素的原因。

有的科学家从遗传角度分析认为,哈金生——吉儿福德早衰综合症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这种疾病是由于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致病基因在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结果。

6、人体内长异物之谜

俗语“眼中钉,肉中刺”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在人的体内容不下任何异物。下面这些人体内各种不同器官长出异物的奇特现象,实在令人迷惑不解,人们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

稻秧我国浙江省有一个40多岁的男子,耳朵里长出了一根长约1厘米的稻秧,其根须扎在了他的耳道深处。科学家们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他耳朵里掉进了稻粒,耳中的温度和湿度正好和稻谷发芽的条件相符,因此便长出了稻秧。但是,许多人进行试验后均否认了这种说法。

珍珠日本种子岛有一位妇女,18岁时结了婚。婚后第二年,她经常感到腹部阵痛,下身出血。她以为自己怀了孕,便去医院做检查。医生检查了多次,总听不到婴儿的心跳声,故怀疑胎儿死在母腹中,于是为她做了剖腹产手术。然而,当子宫被切开后,医生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子宫内根本就没有婴儿,替代品竟是一颗3磅重的珍珠。面对这一奇怪的现象,医生们目瞪口呆。

石粒孟加拉国有一位19岁的少女,一天,她突然感到眼睛疼痛难忍,家里人急忙把她送进医院治疗。医生们发现,从她的左眼里每天都要掉下10多颗圆形透明、如米粒大小的石粒。

钻石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名医生曾为一名妇女做“肿瘤”切除手术,术后他发现,自己所切除的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一枚钻石。据这位妇女说,这枚钻石是52年前她接受剖腹产手术时掉进她的生殖道里的。

彩球1988年5月,马来西亚的一名10岁男孩不知什么缘故,竟从眼睛里突然流出了彩球,在三个星期里,共流出了80粒闪闪发光的彩球。医生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没有任何结果,既查不出原因,也无法阻止彩球流出,真让人不可思议。

纸片在马来西亚,还有一个也是10岁的小女孩,名叫沙拉斯瓦菲。从她的眼睛里会不断地流出小纸片来,这种怪现象一直持续了3个星期。人们把她送进柔佛州昔加末医院检查,却也找不出任何原因来。据医生说,她的眼睛只要肿胀起来,就会流出如杏仁般大小的纸片来。

人类体内长异物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些未解之迷仍需有关专家和研究者们去继续探索、解密。

7.人体中会不会发生核反应

这个科学之谜,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兴趣。

来历不明的元素

早在1958年,法国斯特拉斯大学药物研究所的梅茨和哈塞尔曼等人,对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油井工人作生物化学统计,他们详尽地分析了工人们的食物成分和排泄物成分后,又有新的发现:几乎全部元素的摄入量比排泄量要大,但是其中的镁,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是263.8毫克,排泄量却是380毫克。

也就是说,镁的排泄量比摄入量多出116.2毫克。这就意味着镁的排泄量比摄入量多44%。假如这个差额是依靠原先贮存在人体内的镁来补偿的话,那么经过整整6个月的排泄,人体骨骼组织的镁就失去了80%,但是经过医学检查,结果并非如此。

生命原子转换说

那么,人体中这么多的镁是从何而来的呢?

法国的克尔符兰也对此一直进行研究。他认为,人每天的食物数量与质量都是有变化的,为了满足人体本身营养物质的需要,人的生命作用可能具有把过剩的元素转换成所需元素的功能,其中人的生命细胞质就是“原子反应堆”。于是,在1959年11月,克尔会兰向法国医学会提交了一篇题目叫《生命和原子转换》的论文,首先提出了存有这种现象的“生命原子转换说”。

为了解开那个体内多出的镁之谜,克尔符兰坚持了10年严密的科学实验。到1968年又报告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由于给老鼠的饮食中添加了过量的镁,结果使它们体内的钙和磷的百分含量跟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33.3%和34.8%,而且它们的体重还比对照组平均重了15%。

1969年,他又报道了对龙虾等的实验,得到了跟老鼠实验类似的结果。他认为,的确是由于细胞质在生物体内进行了使原子核转化的工作,使体内过剩的镁转换成磷和钙。

这些实验结果的确令人感到新奇,在生物体里,除了真正的化学变化以外,在原子核里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无休止的变换。这个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生命的秘密也许就隐藏在原子核里面。

对于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科学家们正在向纵深方面探索,总有一天会彻底解开这个谜。

8.人为什么会有记忆

目前,科学家们对记忆与化学物质的关系有多种看法,但可肯定记忆与化学物质一定有关。那么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还需他们继续努力探索。

化学物质与记忆

196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家用涡虫做了一个实验:每次在开灯的同时电击涡虫,重复多次后,这些涡虫产生逃避光线的反应。后来科学家将它碾成浆汁状,喂给未经训练的涡虫吃,结果这些涡吃后也产生对光逃避的反应。为此科学家们推测,未经训练的涡虫获得了某种记忆的化学物质,从中说明记忆在本质上与化学物质有关。

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的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大鼠放在一个有明室和暗室的笼子里,一向喜欢黑暗的大鼠喜欢躲在暗室中,多次电击后这些大鼠便开始害怕黑暗,相继跑到明室里去。科学家将这些大鼠脑子中的化学物质提取出来,注射到正常的小白鼠脑子中,结果这些小白鼠也害怕起黑暗来,这个实验证明记忆与脑子中的化学物质有关。

记忆的化学物质

那么,究竟是什么化学物质与记忆有关呢?

世界着名神经化学家乔治·昂加尔经过对受过记忆训练和未受记忆训练的鼠脑细胞化学物质的比较,发现受过训练的大白鼠细胞中蛋白质多肽含量升高了,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就是蛋白质多肽分子。多肽是由一系列氨基酸按序列组合而成的复杂生物大分子,记忆就是脑细胞中分子迅速形成的结果。每一种排列次序和组合,代表一种记忆。学习会使脑中合成更多的蛋白质多肽,从而产生记忆,这就像增加电子元件就可以产生新的电子产品一样。

米斯林用大白鼠重新做实验发现,只有1/3的大白鼠有明显反应,其余的结果并非如此,因此米斯林等对昂加尔的说法产生怀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美国内分泌专家沃德曼认为记忆与化学物质乙酰胆碱有关。乙酰胆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神经物质,这种物质在脑中数量增多,则信息就传递得快,记忆形成得快。1975年他发现,在人体需要的时候,血液中的胆碱物质被输送到脑中,与脑中醋酸盐的乙基结合,产生乙酰胆碱,这种物质对记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华盛顿医院的医生为此做了临床试验,证明服用胆碱类药物的老人记忆有明显好转,可见乙酰胆碱与记忆有关。但乙酰胆碱就是记忆物质吗?它与记忆有什么关系呢?这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9.人的口吃之谜

人类从开始使用语言起,就存在着口吃现象。

口吃现象

据统计,在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两个口吃者。口吃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暂时性口吃,一般发生在2~7岁期间,长大成人后口吃现象会自行消失;另外五分之四的人是持续性口吃。许多矫正口吃的方法都有利于增强口吃者讲话的流利性,但口吃者经矫正后,通常表现为讲话速度缓慢。

口吃之谜

有许多人曾试图解开口吃之谜。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口吃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发生混乱的结果。100多年前,有位普鲁士外科医生试图用割去一部分舌头的方法来治疗口吃,结果却给口吃者造成了更大的痛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专家们认为,口吃是一种精神疾病,但事实上,大多数口吃者用精神疗法都无效。

最早对口吃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温戴尔·约翰森。他是因自己深受口吃之苦而立志研究这个课题的。但是,由于他确信自己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生理上都没有缺陷,因此只提出了一种假说:口吃与神经和生理失调无关,口吃是人在儿童时期模仿口吃者讲话造成的。

有些研究者认为,口吃是由于口腔送气不足,不能连续发声所致。还有人认为,口吃是大脑两个半球争夺对语言的控制权而产生冲突造成的。但这些都仅仅是一种推测,无法得到证实。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口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迟早会解开这个使人困惑已久的未解之谜。

10、流泪减轻痛苦之谜

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会流出泪水,而当流过泪之后,悲伤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是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的。但对这种现象从科学上给予解释,还是最近的事。

流泪与痛苦

对于人流泪,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拉姆塞医疗中心的威廉·弗雷博士提出了这样一个异乎寻常的见解:“流泪可以减轻人的痛苦,如果强忍着自己悲伤的眼泪,就等于是慢性自杀。”他还认为,人们在精神压抑紧张或者痛苦悲伤的时候,体内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人哭泣流泪时能够释放出来,从而使人的心情轻松一些。

“悲伤”物质

那么,这些化学物质是什么呢?弗雷博士决定做个实验,分析一下。他组织了一批自愿受试者去看故事非常悲惨的电影,使他们感到悲伤而流泪,然后把泪水收集起来进行化学分析。弗雷博士把这种“悲伤”的泪水同不是因悲伤而流出的泪水进行比较,发现其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是不同的,“悲伤”的泪水中除含有一般泪水中都有的钠离子、钾离子、氨离子、氯离子、糖、油脂、溶菌酶等成分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质。

在“悲伤”的泪水中含有两种神经递质亮氨酸脑啡呔和促乳素,它们能维持脑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人们猜测,它们可能起到缓解疼痛和减轻情绪紧张的作用。

在“悲伤”时的泪水中还含有一些较特殊的蛋白质,它们来自血液。这些蛋白质在一般泪水中含量很少,但在“悲伤”时却大致与血清中蛋白质的比例相当。实验表明,当人的情绪处在悲伤和压抑状态时,血液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使泪水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化。

在“悲伤”的泪水里还含有少量激素,它们主要是甲状腺素、儿茶酚胺和睾丸酯酮等。其中甲状腺素能控制皮下脂肪代谢,与情绪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它使人易动感情,容易落泪。

总之,哭泣流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流泪确实能缓解人的情绪,但是它为什么能缓解人的情绪,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11、人类意念力为何那么大

我们人类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亦是最神秘的动物,尤其是存在于人类身体内的潜在能力。这种力,往往要靠人的意念起作用。

意念制病

许多临床医学专家们发现,通过想象,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对那些大至癌症、小到感冒的各种病人都有不同的疗效。日本有一位脖子长着一个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医生断定她只能活半年了,后来她在一位精神心理专家的建议下,采用了“想象疗法”,她每天静坐在床上,心无杂念,专心想象脖子上的肿瘤已经消失得干干净净了。每天想象二三次,半年之后,病人并没有死去,而是神奇地康复了。其实,这就是人的意念力在起作用。

意念控制生理

美国有一名男子,他神秘地说,他能靠意念随意地使自己的心搏停止。医生在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之后确认,他的心搏确能渐渐缓慢,直到最后完全停止。心搏停止持续了7秒钟后,他的面色苍白。但不久,他的心脏又开始出现缓慢搏动,接着逐渐频繁起来。据说,他要恢复到正常的心搏数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