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悬疑的未解之谜
12486400000013

第13章 人类之谜(1)

作为地球上的统治者,人类自身也充满着许多用科学也难以解释的谜题。这些谜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虽然许多科学、人类学家都曾经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但还是相当多数量的难题始终无人能够破解。这些谜团有包括人类种族的:艾冒尔人之谜、泰国人之谜、吉卜赛人故乡之谜、女真起源、西藏雪人、蝙蝠人;还有人体自身的:人的相貌之谜、多胞胎之谜、人为什么含有记忆等等。

一、生命之谜

1、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从古自今,人们都在追索:天上飞着的鸟儿,水里游的鱼儿,地上长的花草树木……还有我们人,这些多姿多彩的生命,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神的杰作

古代的人们,由于缺少对自然的了解,往往对生物界的种种奇异现象感到莫明其妙,所以只好把生命归于他们想象中的某种神的“杰作”。我国最着名的是盘古开天地、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女蜗是一个人头蛇身而又十分美丽的天神,她心地善良、机智聪明。一天,她来到大地上,觉得大地空旷无物,身心倍感孤独,于是就用泥土做了个人形的东西,再对它吹了一口气,这泥人就活了。以后她又做了好多好多,人就这样诞生了。在西方,生命的来源起源于“上帝”,“上帝创造一切”。基督教经典着作《圣经》记载:在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第五天,他感到世界太单调寂寞了,于是,上帝说:“水中需要鱼,以及其他各种水生动物,空中要有鸟,以及其他各种飞禽。”第六天,上帝又说:“地上要生长出活物来,牲畜、昆虫和野兽,各从其类。”这一天上帝还照着自己的模样造出了人。真是不可思议,女蜗一“捏”造人,上帝一“说”变世界。难道女蜗、上帝真的有这样大的能耐吗?不是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慢慢地否定了这些观点。因为科学家们发现,各种生物的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多,不断地变化中,并不是照着上帝创造时的模样一成不变的。

物质的演变

有人猜测,生命是从没有生命的物质中演变而来的。17世纪初,欧洲许多科学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有人发现,从发臭的腐肉中可以产生小虫,脏水污汗中可以产生虱子,于是,他们以为发现了生命产生的“秘密”,就勿忙得出结论:生命是从没有生命的物质中产生的。可笑的是,比利时一位名叫爱尔蒙的医生根据这种观点,还一本正经地公布了制造老鼠的处方:把带臭汗的衣服和小麦放在大杯子里,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就可以生出活老鼠。后来,意大利有位叫利迪的医生通过实验,证明臭水和腐肉能生长虫,是因为臭水和腐肉里有虫卵在里边,而制造老鼠的处方,却是小麦引诱老鼠来吃而已,臭衣服和小麦凭什么能生出老鼠来?

外星飘落

后来,又有人猜测,地球上的生命会不会是从其他星球上飘落下来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种观点又成了科学家关注的热点,持此说的有赫尔烟霍茨、李比希、阿列纽斯等。阿列纽斯在《宇宙的形成》一书中说:宇宙中游荡着一种生命的“种子”,这些“种子”靠太阳光的压力,不断地在新的行星上“安家落户”。后来,这些“种子”落到了地球上,地球上就有了生命,慢慢地就形成各种生物。这种观点遭到了其他科学家的反驳,他们说太阳光里有许多具有强大破坏生命能力的射线,如紫外线等,即使宇宙间有生命的“种子”,恐怕还不及“飘”到地球上,就被杀死了。

官方选择

那么,生命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50亿年前,地球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球。大地上烈日当空,电闪雷鸣,火山喷发如注,熔岩四处流溢,根本就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后来,经过不断散热,地球表面才慢慢地冷却下来,于是天空中的水蒸气不断凝结成雨点降落。积少成多,经过几亿年后,就形成原始海洋。在这过程中,天空中各种原始大气如氢气、氨气、氮气、甲烷等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形成一种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核甘酸和氨基酸。这些生命的“元素”被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相互作用、互相合并,就组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大约在40亿年前,这些“元素”开始蠕动,类似细菌的原始生物产生了,慢慢能够吞吐食物,排泄废物,生命就随之诞生了。

2、生命起源于何时

生命到底起源于何时?虽然众说纷纭,但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始生命的诞生大约是在40多亿年前。截止目前,自然界生存着种类繁多,千奇百怪的各种生物,仅人们已知的世界上现存的动物就有110多万种,还有50多万种植物和微生物。

生命是物质的

从古至今,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曾有过“独创论”、“自然发生论”、“生命永恒论”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有的认为生命由上帝创造,有的认为生命乃自然而然产生,还有的认为生命源于生命,就像人来自于人。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后,人们的认识才逐渐统一。

1850年以来,人们发现在成千上万种有机物中,只有两种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即核酸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之一,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核酸则是生命本身最重要的物质,没有它,活的机体就不能繁殖,当然也就不能出现生命。由此证明:生命是物质的,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命的原始合成

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巴林和英国生物学家霍尔登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指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诞生和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化学演化产生出来的。他们还认为,这个化学演化阶段的第一步,原始大气和海洋里的无机物生成了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第二步,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生成了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最后是第三步,生成了能够自我复制和繁殖的原始生命体。

美国化学家米勒在一九五二年做了一个驰名中外的实验: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水蒸发的情景。他把“原始大气”放入玻璃制成的曲颈瓶中,并从曲颈瓶下部送入水蒸气,外部条件则符合原始地球的一切条件。米勒使用的“原始大气”的成分是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尤里经计算后确定的,所以这个实验也叫“尤里——米勒实验”。这个实验成功地把“原始大气”中的简单分子合成为构成生命的复杂的有机物质,其中除含有甘氨酸和丙氨酸等重要的氨基酸之外,还有乳酸、醋酸、尿酸、蚁酸等大约20种有机物质。

第一步探索的成功,使人们勇敢地向未知领域迈进。198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的霍克斯博士做的一个实验更加震惊了世界:他把一种无生命的“类蛋白”粉末放在清水里略微加热溶解后,这些“类蛋白”变成微小球,后来竟然活起来了!它们会移动,会连接在一起。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竟会“吃掉”尚未变成微小球的“类蛋白”粉末而长出新的微小球来。霍克斯博士认为,可以把这些微小球看成是原始细胞,它们的大小跟细菌的大小相似,在显微镜下像个中空的球状体,球壁具有多层膜结构,中心有些类蛋白分子,可以分解和合成其他分子,其作用就像活细胞里的酶一样。微小球往往连在一起,能“出芽”和“分裂繁殖”。这个奇妙的实验,仿佛揭开了40多亿年前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现时的情景。但也有人对霍克斯博士的说法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活细胞里都有最基本的自我复制结构DNA,而微小球里并没有DNA,它能与生命相提并论吗?

看来,生命的起源问题,仍然是个难解之谜,仍需科学家们进行艰苦的探索。

3、生命播洒者是谁

根据科学家对化石,这个大自然最忠实的记录者的研究,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遗迹可追溯到35亿年前。也就是说,地球在诞生几亿年后就已有生命的存在。而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的产生却更早:距今已有40亿年抑或45亿年左右。这里就产生一个疑问:从原始的生命形式演化成生命体需要多少时间?现代科研表明,生命的化学演进起码需要数十亿年,仅从无核细胞进化到有核细胞就需要10亿~20亿年。换句话说,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是自产自生的,地球不是生命的母亲,而仅仅是位品格高尚的“奶娘”。

天降论

既然如此,生命到底来源于何处呢?答案只能是那广漠的宇宙。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学说——天降论。这种学说认为宇宙间普遍存在着生命物质,而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以彗星、陨石为载体实现的。如果说形象一点,彗星、陨石就像播种机,地球恰恰是具备养育生命的母体,于是就终于成为今天万物万类生机勃勃的世界。宇宙间无数的星球当然应该享有同等的机会,但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繁衍的条件就不得而知了。

持“天降论”观点提出的证据是,他们在许多坠落地球的陨石上发现有由孢子或细菌转化成的碳粒。

二十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和巴特·内吉,在1938年坠落于澳大利亚塔斯尼亚的一块陨石上,发现一种奇怪的结构:在这颗陨石上有丝状表层,形状很像蘑菇。通过精确的辐射鉴年法显示,这颗陨石的年龄同整个太阳系一样古老。他们由此推断,生命早在地球诞生之前就存在了。

据此,有人大胆地提出一种假设:30亿或40亿年前,一颗彗星曾与地球相撞,这次相撞对年轻的地球几乎是一次生死考验,但同时激烈地撞击也在地球上播撒下生命的种子。

慧星生命

其实,对于彗星可能携带生命之种,很早就有人发现。据记载每当一颗彗星飞临地球后,地球上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流行病。而且这种流行病几乎都首先发生在一个有限地区内,然后逐渐向其他地区流传,继而危害整个人类。

1664年,人们观察到一颗彗星,那一年,英国伦敦流行鼠疫,短短5个月内,几十万人死于非命。

1825年,埃及人看到一颗彗星,在那段日子里,成千上万头牲畜倒毙于地。

1918~1919年流行于欧洲的大流感也与一颗彗星有关,这次流感致使3万多人丧生。

但彗星似乎也并非只与瘟疫连在一起。例如,当1811年一颗拖着长达1800万公里彗尾的彗星蔚为壮观地出现后,当年欧洲的葡萄却意外地喜获丰收。美滋滋的欧美人把那一年酿出的葡萄酒美其名曰:“彗星美酒”。

1858年,当多纳蒂彗星出现时,所过地区的葡萄园又是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色。

1981年,一批日本天文学家的发现使生命携于彗星的说法进一步得到辅证。他们通过对彗星缜密的观测发现,彗星彗尾中粒子的大小与细菌的大小完全一样。同一年,美国天文学家又指出,彗星粒子释放出的辐射光与有机物释放出的辐射光完全一样。

其后不久,科学家们在金星、木星、土星的大气层中也陆续发现了形同细菌的粒子。这说明,生命之源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近年来,射电天文学家们的发现更令人震惊,仅目前已认定的存在于星空中的50多种化学物质中,就有45种具有生命意义,这一发现表明:似乎整个字宙,其实就是一部制造生命的奇妙机器。

4、人类的远祖是哪个

人类的祖先是哪个?

人类起源的探讨

当人类产生意识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对自身的由来以及自己的祖先的探究。但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把人类的产生归结于神的创造。十九世纪以后,人类为弄清自身的由来,做了艰苦的努力。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在《动物的哲学》一书中首先向“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提出了挑战,他大胆地断定人类起源于类人猿。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揭示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进一步肯定了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说法。1863年,英国学者赫胥黎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应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方面的科学成果,明确地阐述了人、猿同祖的观点。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更进一步论述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明确地指出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是从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1876年,恩格斯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虽然人类在弄清自身由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诸多假说仍有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

进化空白区

比如,在人类究竟起源于哪一种古猿的问题上,就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有人认为人类的祖先是西方古猿,有人说是南方古猿,也有人说是类人猿,还有人说是腊玛古猿。但究竟起源于哪一种古猿,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定论,原因是专家们所发现和搜集到的古代人类和猿类的化石数量极既少,又很零碎,材料严重不足,因此只能根据少量的材料提出一些假说和推测,这必然会产生分歧。引起争论的另一个原因是,即使是同一材料,以不同的理论为出发点,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总之,从古猿转变到人的漫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失的环节”或“空白区”,迄今尚未被古人类学家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