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482700000018

第18章 亲憎我,孝方贤

“译文”

父母亲讨厌子女,甚至憎恨子女,做子女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做到孝养自己的父母,方才显出孝的行为的难能可贵,这才是真正贤德的人啊。

“注释”

憎:恨,讨厌,厌恶。贤:品德高尚,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这里指贤德之意。

拓展故事

闵损芦衣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夫子的弟子。在闵子骞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后母和父亲又生了两个男孩。子骞的后母对待孩子有很大的差别,对自己生的孩子嘘寒问暖,百般呵护,吃最好的东西,但对子骞生活上不管不顾,让子骞小小年纪就担水砍柴,稍有怠慢,就严厉责罚,甚至不让吃饭。冬天,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做的是用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为了不让别人看到她对子骞不好,后母也给子骞做了棉衣,只是这件棉衣是用芦花做成的,看起来比两个弟弟的都要厚,但是不保暖。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父亲看到后,很是疑惑,为什么看起来穿的薄的不冷,穿的厚的反而冷呢?后母为了掩盖虐待子骞的事实,就在丈夫面前抱怨子骞偷奸耍滑,好吃懒做,后母不好当等等的话。父亲安慰后母,对待三个儿子要一视同仁,子骞有了过错,也要管教。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闵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花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寒冷呢?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缰绳脱落了,引起了马车很大的晃动。坐在车子里的父亲和弟弟受到巨大冲击,摇晃摔倒,差一点磕伤了。因为子骞平时驾车的技术很好,联想到妻子“子骞经常偷奸耍滑,好吃懒做”的话,父亲非常生气,觉得子骞在偷奸耍滑,就抢过马鞭,抽打子骞,想教训他一顿。没想到他几鞭子落下去,子骞单薄的衣服就破了,芦苇花从破洞边缘飞了出来,配合着漫天的白色飞雪,飘起了白色的芦苇花,子骞的弟弟看到这么漂亮的情景,高兴得手舞足蹈:“太漂亮啦,真好看,真好看。”父亲却惊呆在雪地中,把子骞的“棉衣”从破的地方撕开来,看到里面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花,没有一片棉丝絮的影子!父亲看到这里,脸色变得沉痛而哀伤,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样寒冷的天气,子骞怎么能忍受得了呢。让孩子在数九寒天里冻成这样,遭这么大的罪,是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啊!在埋怨自己的同时,想到妻子平时在自己面前一再强调“三个孩子都一样”的花言巧语,背地里却对继子如此歹毒。一旁不懂事的小儿子还学着娘的样子说:“娘说,哥哥不怕冷。”

子骞的父亲当初续弦也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子骞,没想到却让自己的儿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他带着两个儿子匆匆回家,要为儿子主持公道。看到自己的龌龊行为败露,子骞后母羞愧难当,只求丈夫能原谅自己,子骞的父亲却坚决要把妻子休了,气急之下,写下休书扔给后母。看到因为自己,父亲要赶走继母,子骞扑通跪倒在地,含泪抱着父亲,请求父亲再给继母一次机会,不要让继母走。他悲泣说:“有母亲在,是我一个人挨冻受罪,可是一旦母亲走了,我们三兄弟都要挨冻受罪啊,请求父母为了弟弟们,留下母亲吧!”感天动地的哀求,淳厚善良的肺腑之言,让父亲流下了眼泪,也让后母深深懊悔,向子骞和父亲认错。父亲也不再赶继母走了,后母从此把子骞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言。这个故事,这句话,让无数后代子孙看到或听到后感动落泪。闵子骞的纯洁、善良、孝行,让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感动。曾有诗云: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王祥的故事

王祥,晋朝人,从小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续弦娶了朱氏。后母凶悍跋扈,常在父母跟前造谣说王祥的坏话,父亲受到影响,渐渐对王祥产生了成见。王祥失去了父爱,在家中更无地位可言。后母经常找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毒打王祥。可怜的王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不怨恨父亲、后母,只是希望有一天后母能够接纳他。

《世说新语》上记载了王祥的故事。后母经常找一些常人看来无法完成的任务交给王祥,以此来责难王祥。后花园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实很多,后母让王祥照料那棵李树,还要照料挂在树上的果子,不能让果子掉下来。风和日丽的日子还好说,赶上风雨交加的日子,可怜的小王祥担心果子会掉下来,就会跑到果树下,抱着大树痛哭,哀求果子不要掉下来,否则他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说也奇怪,也许是老天在冥冥中护佑着王祥,果树上的果子也没有掉几个!

有一年冬天,后母朱氏想吃新鲜的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江湖里的水都结了厚厚的冰,到哪里去弄新鲜的鱼呢?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要求,不顾寒冷跑到河边,怎样才能捕到鱼呢?传说他为了捕到鱼将自己的外衣脱去,光着身子躺在冰上,想用身体的热量去融化寒冰。就在他已被冻得麻木不堪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冰面自动裂开了一条缝,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蹦出了冰面。王祥捉住鲤鱼,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赶紧回家,给后母做了一顿鲜美可口的鲤鱼汤。能够让后母高兴,就是王祥最幸福的事啦。当然,传说很让人感到辛酸,但无可否认的是王祥的一片至诚的孝心,让我们后人看了很感动。

王祥的后母总是想找机会害死王祥,幸好,王祥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很是敬重哥哥,一直在暗中保护照顾王祥,这个弟弟就是王览。母亲在责罚哥哥王祥时,弟弟总是用身体护助哥哥,让母亲打他或是争着代哥哥受罚。有一次,王祥在床上睡觉,后母拿着一把大斧子要砍死王祥,幸好王祥那时起床小便,后母重重砍下的斧子落在了被子上,王祥回来看到了这一幕,知道母亲要置自己于死地,没有得逞一定心有不甘,就跪在地上请求母亲砍死自己,就在这时,王览跑过来死死抱住母亲的大腿,请求母亲砍死自己,不要加害哥哥。母亲见亲生儿子这样护着王祥,也没有办法,只得放弃。

还有一次,后母朱氏想用毒酒毒死王祥,不料却被亲生儿子王览发觉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王览抢下王祥将要喝下的毒酒,就在王览要喝下毒酒的一霎那,朱氏打掉了那杯毒酒,良心发现的母亲抱着亲生儿子失声痛哭。朱氏一生袒护王览,无所不用地想致王祥于死地,想不到竟然差一点就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毒死。自己这样狠毒,儿子却这么善良,愿意替哥哥去死,这种共患难的兄弟之情,任凭铁石心肠的人看到这一幕也会感动落泪。这种人间的温情让心肠歹毒的后母朱氏震撼,也悔恨交加,三个人抱在一起痛哭,从此化去了一家人的阴霾,后母待王祥的态度也开始转变过来。兄弟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史上记载,王祥、王览兄弟二人都非常长寿,活到九十多岁,一生当中,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相互照顾,相互提携。特别是王祥、王览因德行出众,被推荐做官,在晋朝权位极高,非常有建树。王祥刚任官职时,一位朝廷老臣赏识王祥的为人,赠送他一把镇宅宝剑,告诉王祥,它将带来一家的吉祥与兴旺。知道这是一把吉祥的宝剑后,王祥并没有把宝剑留给自己珍藏,而是赶紧转送给弟弟王览,并将老者的期许告诉给了弟弟。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王祥、王览二兄弟手足之情深厚。

“评析”

舜帝令人崇敬,闵子骞令人心暖,王祥令人佩服,源于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为成就父母的欢欣,成就家庭的和谐而努力。尽管艰难,尽管历经风险,尽管吃尽苦头,但他们在曲折中练就了智慧,锻炼了意志,磨炼了品质,成就了孝德,也以此赢得了天下。所以古人才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次第。

正是因为对不爱自己的亲人,也能发自真心的爱是最难的,所以舜的孝、闵子的孝、王祥的孝,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很少有人能做出这种行为,我们的祖先做出了表率,堪称是天下第一孝。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闵子、王祥所做到的孝顺,我们也是能够做到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一颗纯善、纯净、仁德、慈爱的本心,只要我们把握本心,只要我们想成为“舜帝”那样的人,以“舜”等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一定能将家庭营造得幸福美满,温馨和谐,也一定会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正所谓“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换句话说,孝是人的天性中第一道德,一个人把孝道做圆满了,这个人也就做圆满了,相应的他将因此在其他方面获得圆满的成功。

“思考”

如果我们生长在不爱自己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呢?《弟子规》中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亲憎我,孝方贤”。经典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生长在不爱自己的家庭中,也应该要懂得尽量孝顺父母,与父母亲好好地相处,避免与父母发生冲撞,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造成彼此不愉快。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善的一面,只要我们肯努力,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悟的一天!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离圣贤人的标准也就不远了!

当然,“亲憎我,孝方贤”,也包含了父母亲如果对子女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作为儿女的态度。如果这时,子女能够深刻反省自己,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样的孝顺也是最难能可贵的。我们当今社会,有许多孩子在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以死相逼,让父母着急痛苦,束手无策。有的孩子还对父母乱发脾气,父母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管教好自己的孩子,真是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甚至还没打没骂,人家就跑了,父母反过来还要向子女认错道歉,子女才肯回家。这是社会伦常的颠倒,是社会风气的腐化。当然也可能是父母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了,才会让子女对父母乱发脾气,甚至离家出走。“父慈子孝”,本身就包含着两个方面:不管儿女孝不孝,当父母的对儿女要做到慈爱,才是真正的慈爱;不管父母慈不慈,当儿女的,要做到孝顺,才是真正的孝。这是家里的伦常道,只有这样,和谐家庭才真正能够建立起来,各位朋友,我们做到了吗?

名言欣赏

1.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章第十一》

2.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经·圣治章第九》

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