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冷口味心理学
12480900000017

第17章 打造无往不胜一流团队的10大管理心理学法则(2)

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更容易得到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轻员工(25岁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岁或以上)更强烈,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后,人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应该注意到下属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

苛希纳定律:龙多不下雨,人多瞎捣乱

有一家企业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

董事会说:“这些设备不能扔,得找个地方存放。”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建造了一间仓库。

董事会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应找个看门人。”于是找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

董事会说:“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计划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订计划。

董事会说:“我们应当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监督部,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

董事会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当拉开差距。”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财务部,一个人负责计算工时,一个人负责发放工资。

董事会说:“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委派了4个人,成立了管理部,一个人负责计划部工作,一个人负责监督部工作,一个人负责财务部工作,一个人是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一年之后,董事会说:“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为35万元,这个数字太大了。你们一周内必须想办法解决。”

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这个故事所反映的是管理学上的苛希纳定律的现象。在企业中,通常都有一种不是因事设人而是因人设事的倾向,造成企业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种状况使企业难以摆脱管理部门不明确、办事环节多、手续繁杂的困境,难以随市场需要随时调整经营计划和策略,从而使企业难以培养真正的竞争力。

管理大师杜拉克举过一个例子。他说,在小学低年级的算术入门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两个人挖一条水沟要用2天时间;如果4个人合作,要用多少天完成?”小学生回答是“1天”。而杜拉克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能要“1天完成”,可能要“4天完成”,也可能“永远完不成”。

这正好验证了管理学上著名的苛希纳定律: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3倍,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这条定律是西方著名管理学者苛希纳研究发现的,故得此名。

苛希纳定律阐明了一个道理:人多必闲,闲必生事;民少官多,最易腐败。由于实际的人员数目比需要的人员数目多,诸多弊端由此产生,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古代有“十羊九牧”的故事。其实,十只羊,只要一个牧人就够了,其他九个人必然会无所事事,这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他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贪图安逸,不仅对工作没帮助,还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2004年制定的一个不切实际的增长目标,奥奇丽集团开始大规模地招兵买马,开始扩大各地办事处和业务代表的规模。2003年,奥奇丽集团在全国只有600余名业务代表,地区经理也只有100来人。到了2004年,仅北方奥奇丽集团,最多时业务代表就有2400人,地区经理有300多人。有人开玩笑说,有一段时间,奥奇丽集团的一个经销商后面就追着10个业务代表。这些业务代表为加强奥奇丽集团在终端的铺货、陈列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高速增长之后,集团旗下的田七这一系列产品的销售增长终于不可挽回地放缓了。

销售增长放缓了,这样原本为一个极其乐观的销售目标组建的庞大的销售团队就变得极不经济。人员冗杂造成的成本压力开始作用于仍处在发展期的奥奇丽集团,极大地消耗了奥奇丽集团的现金。

奥奇丽集团的领导层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有计划地压缩过于庞大的营销队伍,撤并办事处。原来各办事处都设有专门的文员职位,现在全部取消。在奖励制度上,奥奇丽集团改原先的提成制为按奖金提取制,这样一来,业务人员的收入大减。

如此激烈的组织变动,大量的裁员,对奥奇丽集团造成了重大打击。特别是对一个曾经激情洋溢、充满了狂热梦想的新兴企业,打击尤为沉重。可以肯定的是,奥奇丽集团的业务收缩、人员清退裁减,极大地破坏了公司士气,也降低了经销商的信心。

奥奇丽集团失利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组织机构内部人员漫无目的地膨胀,一方面增加了开销,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整个集团的管理难度,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下降。在开始精兵简政后,又将原先的提成制变为按奖金提取制,极大地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

在一个越来越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保持自己长久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在于用最小的工作成本换取最高效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做到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只有机构精简,人员精干,企业才能保持永久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米格—25效应:团队是最佳的个体组合

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却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激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为“米格—25效应”。

米格—25效应是指,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恩格斯讲过一个法国骑兵与马木留克骑兵作战的例子:骑术不精但纪律很强的法国兵,与善于格斗但纪律涣散的马木留克兵作战,若分散而战,3个法兵战不过2个马兵;若百人相对,则势均力敌;而千名法兵必能击败一千五百名马兵。说明法兵在大规模协同作战时,发挥了协调作战的整体功能,说明系统的要素和结构状况,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团队意识是公司考察员工的重要方面。

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9名优秀应聘者经过初试,从上百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复试。

复试由老总亲自主持。老总把这9个人随机分成3组,指定第一组的三个人去调查婴儿用品市场;第二组的三个人调查妇女用品市场;第三组的三个人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老总解释说:“我们录取的人是用来开发市场的,所以,你们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临走的时候,老总补充道:“为避免大家盲目开展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准备了一份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自己到秘书那里去取!”

两天后,9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了老总那里。老总看完后,站起身来,走向第三组,分别与之一一握手,并祝贺道:“恭喜三位,你们被录取了!”

面对大家一脸愕然的表情,老总呵呵一笑,说:“请大家打开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相互看看。”原来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第一组三个人得到的分别是婴儿用品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也类似。”

老总说:“第三组三个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前两组的六个人却抛开队友,分别行事。我出这样一个题目,其实主要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前两组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合作,忽视了队友的存在!要知道,团队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团队价值是员工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团队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为实现团队目标,成员应该团结在一起,以便调动主观能动性、挖掘成员的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有句名言说:“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人都有两个思想。”人类思想和观点上的交流与碰撞,是结构变化促成质变的高级形态,是米格—25效应价值的高层体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炼的“集思广益”思想。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集思广益”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不但可以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还能激发人类的最大的潜能。常见的情况是,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一次就有可能产生独自一人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联想。

蜂舞法则:管理离不开沟通

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茨经过细心的研究,发现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蜜蜂的舞蹈主要有“圆舞”和“镰舞”两种形式。工蜂回来后,常做一种有规律的飞舞。如果工蜂跳圆舞,就是告诉同伴蜜源与蜂房相距不远,约在100米左右。工蜂如果跳镰舞,则是通知同伴蜜源离蜂房较远。

如果蜜蜂跳一种“8字形舞”,不仅表示距离,而且还指明方向。在一定时间内“8字形舞”的圈数和腹部摆动的次数,就表示蜂巢到花丛的距离;如果以15秒钟作为计时单位,花丛距蜂巢越远,蜜蜂舞蹈的圆圈数就越少,直线爬行的时间就比较长,腹部摆动的次数就比较多。只知道距离是不够的,蜜蜂在舞蹈时还利用太阳的角度来指示方向:如果蜜蜂在舞蹈时,头朝上,从下往上跑直线,这就是说要向着太阳这个方向飞才能找到花丛,按照上述传递信息的方法,蜜蜂就可以根据指定的方向和距离,顺利地找到花丛。

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能够真正单独地生活。它们要依靠各种方式和同伴相互沟通,才能存活下去。蜜蜂即以“跳舞”为信号,告诉同伴各种蜜源信息,沟通完毕后一起去采蜜。这种沟通的方法应用在管理心理学中,形成了著名的蜂舞法则。

企业经理人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吸取各种沟通方式的特点,将“蜂舞”糅到自己的管理艺术中。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由此可见,沟通能力很重要。

《圣经》中曾经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人类的祖先从前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示拿地的一片平原上,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百姓们生活安定,丰衣足食,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为了显示民族的功绩,他们决定在那里修一座通天的高塔,以显示民族的强大。

经过人们的通力合作,齐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很快就要建成了。上帝得知此事,认为这样下去以后人类要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了,于是让人类言语不相通。人们各自讲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做工时就不能很好地合作,经常发生误解,工程因此停止了。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暗示了沟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沟通,合作就无从谈起,人类的力量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转移信息的过程。有时人们也用交往、沟通、意义沟通、信息传达等术语。它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和知识,也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取和谐、融洽、真诚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我们希望自己能够锻造出一支上下齐心、精诚团结的企业团队;我们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生活在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下,能在与顾客、股东、上下游企业、社区、政府以及新闻媒体的交往中,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由一系列相关的要素所构成的,但是,其中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沟通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沟通是万万不能的。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

对于一个管理团队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

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