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12480200000013

第13章 郭继红:大气而优雅

郭继红老师的语文课,大气而从容不迫,优雅而循循善诱。

最让我赞赏的是,郭老师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前不久,我听了她一堂课,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整个一堂课,结构流畅,行云流水,郭老师不动声色地引导着孩子们,从字词基础到内容感悟,再到分析赏评……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向深入。这堂课,其实郭老师就做了一件事:引导或者说诱导学生们去领悟去感受,并把这些领悟和感受说出来。

郭老师语言不多但往往四两拨千斤。比如,当有学生说文中的水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郭老师轻轻一问:“文中有水吗?”就把学生的思考激发了起来:没有水,可为什么要写水?哦,是像水;“像水”是想象,想象中的水,想象中的水草……

课后,不少听课的老师都赞不绝口:“不愧是语文教研组长,不愧是学科带头人,不愧是全国百佳语文优秀教师!”

但这些老师可能不知道,去年有一段时间,向来乐观大气的语文教研组长郭继红老师那是相当的郁闷。因为有几位外校的老师慕名来听她的课,却摇着头离开了:“郭继红这么会讲的老师,一节课竟然没说几句话,全是学生在讲!这样的课有什么意思?既然让学生讲,还要老师干什么?”于是,素来对上课很自信的郭老师突然感到不会教书了。

郭老师重新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到了这样一段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于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的危险。”

郭老师开始了真诚的反思:看来,无论我讲得多么精彩,都不能成为衡量一节课成功的标准。为了学生的进步,就要把一堂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学,让他们不但要识记、背诵和保持,更要勤于思考、比较、发表议论。郭老师进而往深处思考: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呢?那就是既要保证学生实践的环节和时间,更要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

于是,郭继红试着用四个标准来打造她的民主课堂:学生的高度参加与教师的适时指导是否结合;过程的科学预设与问题的合理生成是否结合;共同目标的完成与个体差异的关注是否结合;课程的长远目标与课堂近期目标是否结合。从这个理念出发,郭老师尝试着在课堂上实践如何立足于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或者说,把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端午的鸭蛋》《陈涉世家》《杨修之死》《记承天寺夜游》……一系列带有浓郁“郭继红味儿”的语文课诞生了。

郭老师去深圳献课,受到著名特级教师韩军的高度评价:“回去对李镇西说,让他好好向你学习怎么上语文课!”

郭继红的课,不但处处散发着教学艺术的芬芳,而且时时闪烁着教育智慧的火花。一次,一个叫小伟的男孩在课堂上和同桌吵架了,语言粗俗,一口一个“老子”。如果换一个老师,肯定恼怒,少不了一顿严厉批评。可郭老师怎么处理的呢?

她笑眯眯地走到小伟面前:“小伟,我听到你刚才说‘老子’,郭老师不明白,你是想做古代的老子呢还是现代的老子?”

小伟一愣,嗫嚅着问:“什么是古代的老子?”

“古代的老子姓李名耳,传说长相奇异,长耳过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主张清静无为,认为人们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无所不为,快乐生活。你能做到安静听课、不打扰别人,就离古代的老子不远了!”

同学们都笑了。旁边的一个男生笑着扯扯小伟的耳朵打趣道:“耳朵这么短小,一点也不像老子哟!”

小伟的脸微微有些泛红,他尴尬地嘟囔着:“那,那,那我就做现代的老子……”

郭老师继续耐心地说:“现代的‘老子’,就是通常说的爸爸,可是,男孩要等到结婚成家,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而要教育子女,首先要有知识要有文化,那样将来才能在儿女的心中成为有威信的‘老子’。”

“哈哈哈……”同学们又开心地笑了。还有同学说:“小伟,婚都没结就想当老子!”小伟摸摸鼻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郭老师最后说:“所以,不管你想当怎样的‘老子’,都得好好学习,是不是?”

一场危机,化险为夷。课堂教学在笑声中继续愉快地进行着……

课后,郭老师把小伟请到一边:“小伟,你还想当‘老子’吗?”

“不想了,我保证。”他斩钉截铁地说,“都是因为平常在家听惯了我爸说‘老子’,不知不觉也说顺口了。”

“现在当好儿子,长大才能当好‘老子’,那样才能成为不光在嘴巴上逞能的‘老子’,而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郭老师告诉他。小伟郑重点头。

有人纳闷:难道郭老师就没遇到什么麻烦和困难吗?她怎么随时都那么从容淡定呢?其实,关键是郭老师的心态很好。

在一篇随笔中,郭老师这样写道:“要做好十分耕耘也未必会有一分收获的准备,要长期持续地震动孩子们的心灵,要放低不切实际的要求,以更大的耐心、爱心和智慧来促使他们进步。心态发生了变化,看问题的思路也发生了变化,班上仍时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坦然地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教育,总有新问题不断出现,总有矛盾需要化解,总有方法去解决。无论我们以前的经验有多么成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都需要诚实面对,认真思考,努力付出,不断改进。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应该是教育的常态。”

这段文字,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想到了几年前我为拙著《做最好老师》所写序言的结尾——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毫不夸张地说,郭继红老师正是这样的大写的“人”。

2011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