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微语录
12474400000023

第23章 理性选股篇做有把握的生意(9)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公司只生产可口可乐饮品,以及在其细分市场中的相关饮品,并没有进入食品、电器等其他行业。同样,还有我们熟知的苹果公司、通用电气等,他们走的都是专业化道路,而不是像宝洁那样的多元化方式。这些世界知名企业的领导者也都是专业能力很强的人。同样,我国招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等明星企业家,都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打造出了国内一流的企业。

汤姆·墨菲是巴菲特非常欣赏的管理者。汤姆·墨菲毕业于哈佛大学,起初在哈德逊峡谷广播公司任职,让奥尔班尼市一个濒临破产的电视台起死回生,汤姆·墨菲和丹·伯克共同将这个公司发展成了一个集广播、有线电视和出版为一体的传媒帝国。后来,该公司更名为大都会。巴菲特买入大都会股票,在买入后,虽然一度出现股价下降的情况,但巴菲特相信汤姆·墨菲的管理能力,结果,汤姆·墨菲凭借自己在该领域发展的经验和理性,逐渐扭转了公司的境况,巴菲特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具有这样专业背景的公司,是一个简单的公司,有一条简单的经营战略,一条简单的产品或服务价值链,一个简单的组织结构。这种简单的专业化公司正是巴菲特最喜爱的公司类型。同样,巴菲特也倾向于寻找专业化管理的领导者。

对于管理层的专业化,巴菲特还提出一个担忧,他担心管理层进行偏离主业的专业化。巴菲特说:“如果一家伟大公司的管理层偏离主业,忽视了非凡出众的基业所在,忙于收购其他平平常常或者更加糟糕的公司。那么,公司的经营就会出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出现这种问题时,投资者常常会遭受无休止的磨难。这正是多年以前可口可乐和吉列都曾出现过的问题。(你会相信几十年前可口可乐养虾,吉列做石油勘探吗?)当查理和我思量投资于总体看来相当优秀的公司时,偏离主业是最让我们担忧的事情。”

所以,我们投资者在考察企业管理层的时候,一定要看企业管理者是否具有专业化经营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看该公司的管理是否偏离了其主营业务。如果管理层具有专业化管理能力并且在企业占有优势的主营业务上进一步细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那么,我们应该相信这个领导者很有才能。反之,我们就要慎重考虑了。

高瞻远瞩,富有远见

【巴菲特说投资】

他们忘记了美国冰球明星韦恩·格雷茨基的忠告:“我总是滑向冰球运动的方向,而不是等冰球滑走后再追。”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没有长远眼光的团队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做不了大事。因为个人的局限性限制了团队的发展,他将很难成为团队的核心。万科总裁王石的个人目标是要让万科发展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周正毅的目标是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结果王石的万科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房地产企业,而周正毅最后进入了监狱。之所以结果区别这样大,是因为王石更高瞻远瞩,目光放得更远,而周正毅只盯在金钱上,缺乏远见。

巴菲特本人就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管理者,他能够为自己的分公司找到优秀的管理者,然后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投资,对股东绝对负责地进行投资工作。他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和阅读。他每天接听的电话屈指可数,平时只和少数几家伯克希尔·哈撒维旗下子公司的负责人保持联系,很少召开会议。他在谈到自己日常工作时都会表示没有多少事可做。

其实伯克希尔旗下的子公司有很多,它们都能运转正常,并且给总公司带去丰厚的收益,由此可见巴菲特卓越的管理能力。

巴菲特非常重视管理者,伯克希尔公司每年都会在自己的年报上刊登一个公司收购广告。简短的收购标准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公司要具备优秀的管理层。伯克希尔公司还郑重声明,自己没有提供管理层,如果该公司具有优秀的管理层,伯克希尔公司将会为这些优秀的公司和经理人提供非常理想的归属。伯克希尔公司会给予这些经理人广阔的施展舞台,不会干涉他们的经营,只会在他们需要协助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

正是巴菲特给了公司经理人如此宽松、优厚的发展条件,使旗下拥有各行业杰出的管理者帮助他一起打理伯克希尔帝国,才让这个帝国发展得越来越强大。

同时,巴菲特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投资领域,用富有远见的眼光投资股市,对股东负责,引领伯克希尔公司稳步向前。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考虑非常周密,并且有长远的远光。这就像是下棋,高手能看到的棋步往往很远,总能提前做好准备,下起来得心应手。

因此,我们在投资股市考察领导者时,也应该看公司的远景发展规划,并看其实施情况,看其内部结构,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企业的管理者是否拥有大胸怀,是否富有远见。

§§§第12章调查公司的现金流和净资产收益

现金流越充足,发展越好

【巴菲特说投资】

我们伯克希尔公司从不碰运气,所以,我们一直保持大约200亿美元的现金在手。因为你永远不能清楚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该企业是否具有足够充沛并且源源不断的自由现金流。可以说,拥有多少自由现金流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唯一标准。

巴菲特觉得,上市公司好比“树林”,而自由现金流就像“树林中的小鸟”,投资者的目标就是用最少的成本捉到林中尽可能多的小鸟。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我们要了解树林中共有多少只小鸟,这样才能知道该股票具有多大的投资价值。然后还要了解树林里的小鸟有几只会出现,什么时候会出现,这样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能获得多大的回报。最后,我们还要考虑捕鸟成本,如果成本过高,也没有必要“捕鸟”了。

但是,现在股票市场上,有很多投机的人只关心股价的涨跌,从来不考虑企业现金流的问题。巴菲特认为,这样做并不明智。这就相当于到林子里捕鸟,但却无鸟可捕。并且对会有多少鸟出现、什么时候出现、捕鸟的成本是多少没有一个精确的把握,那么,我们还怎么捕鸟呢?一个能够产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才能让投资者真正拥有财富。如果企业根本无法产生自由现金流,那么获利的只可能是那些利用市场泡沫的泡沫公司而已。投资者只能惨败而归。

一直以来,巴菲特对保险业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他知道保险公司可以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

另外,巴菲特罕见的一次高科技股投资——TCA电信,也是看中其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虽然在1999年,TCA电信的股票价格已经很高了,但其每年1亿美元以上的自由现金流,深深地吸引住了巴菲特。巴菲特独具慧眼,他的确从中获益。2005,COX电信斥巨资收购了TCA电信,巴菲特大赚一笔后成功退出。

巴菲特之所以这样看重自由现金流,是因为自由现金流意味着该公司具有足够的财务实力,而强大的财务实力能让该公司实现一些其他公司无法实现的业务。良好的经营业绩,必然让企业拥有更多的现金流,这样良性循环,企业肯定会有大发展。

2003年百事可乐公司举行了一次中奖活动,活动的每位参加者都有机会获得10亿美元的大奖。而10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百事可乐公司决定找一家保险公司来分担这种风险,他们最先想到了伯克希尔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答应独立承担这次中奖活动的所有风险。能够承担得起这样多资金的公司,恐怕很少。但因为伯克希尔公司拥有足够的现金流,所以它敢接手,当然也会从中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那些真正值得投资的好企业,自身一定能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它不用靠投资者后续投入,也不会让企业负债经营,依靠自己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就能稳定发展,甚至经营业绩更上一层楼。选择投资这样的企业,我们才能更有信心获得回报。

当然,反过来,这也启发我们投资者,自己手中也应该有一定的自由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受到影响。

要保证现金流持续充沛

【巴菲特说投资】

1985年,我们买下斯科特·费策,这次交易,使我们不仅拥有了一家公司,还连带拥有了一位优秀的经理人拉尔夫·舒伊。当时拉尔夫·舒伊已经61岁了,过不了几年就该退休了。但是,他之后又在斯科特·费策公司待了15年,直到2000年年底才正式退休。

在他领导期间,相较于当初2.3亿美元的买进成本,该公司前前后后总共贡献了10.3亿美元盈余给伯克希尔,而我们又利用这些资金再买进其他企业,算下来,拉尔夫·舒伊为伯克希尔贡献的价值可能已超过10亿美元。

——巴菲特致股东函(2000)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购买公司的股票,公司所持有的自由现金流一定要持续充沛,这是考察该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拿1985年伯克希尔公司收购斯科特·费策公司来说,当时巴菲特买入该公司时不仅买到了一个公司,还买到了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拉尔夫·舒伊。拉尔夫·舒伊为该公司服务了15年,使该公司为伯克希尔持续提供了共计10.3亿美元的利润。当初,伯克希尔公司的投入成本只有2.3亿美元。

这些数字不仅是一个小小的数据,它还代表着真实掌握的真金白银的数量。为什么说自由现金流是真金白银呢?巴菲特说,因为它不用投资者后续投入,也不用它做下一个投资,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就形成了滚雪球的效应,财富越滚越多。

所以,能够提供持续现金流的企业,才是巴菲特认为适合投资的好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不用举债经营,实现业绩和现金流的增长。而公司除了当初付出的收购费外,之后就等着持续收钱,结合之后回收的利润,当初的成本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获得持续现金流有赖于明星经理人,因为即便收购时有足够的现金流,但如果管理不善,企业也可能从此垮台,所以,经理人的能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巴菲特才特别感谢拉尔夫·舒伊和其他优秀经理人。对此,他还曾在1990年致股东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多额外的价值,完全要归功于经营它们的优秀经理人。他和查理·芒格对这支经理人队伍非常满意。

巴菲特在1989年的致股东信中特别提到的水牛城日报,也是给伯克希尔创造持续丰沛现金流的公司。

该公司在1989年成为家庭渗透率最高的报纸,另外,其新闻内容要比其他同类型的报纸要丰富许多。最后,在同业获利频频下滑之际,水牛城的获利连续第七年业绩增长。

为此,巴菲特在信中特别赞扬了斯坦·利普希。他称其管理能力至少让报纸的营业利益增加五个百分点以上,这真是令人赞叹的表现,这只能是完全熟悉企业大大小小事物的优秀经理人才有办法做到的成绩。斯坦的知识和才能也延伸到编辑出版之上,在他个人生涯早期,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并在1972年为奥马哈太阳报赢得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立策奖。斯坦与巴菲特共事长达20多年,一起经历各种风雨,患难与共,实在很难再找到像斯坦这么好的伙伴。

可见,投资者在准备投资某公司时,不仅要看该公司是否有足够充沛的现金流,还应该看其管理者是否在以后能够推动企业发展,让企业获得持续的现金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投资的是未来。

盈余资金到哪里去了

【巴菲特说投资】

很多人可能无法真正了解伯克希尔旗下的公司表现得到底多么出色。从表面看,水牛城日报公司或是斯科特·费策公司的表现和其他同行的获利都差不多。但是,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伯克希尔旗下的大部分子公司会把其所有盈余上交总公司,而其他大部分上市公司则会保留三分之二的盈余给自己。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7)

【活学活用】

作为子公司,在获得一定盈余的时候,如果把大部分盈余留做企业自身发展,对于子公司自身来说能起到累积的作用。但是,如果子公司的所有利润都上交给总公司,那么,总公司就会拥有更多的自由现金流,能够做出更大的决策,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对于子公司也是一个好处。

伯克希尔公司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其旗下的子公司。拿水牛城日报、喜斯糖果、斯科特·费策这三家公司来说,它们在1997年以前的几年中就上交给总公司高达18亿美元的利润。正是这些资金,保证伯克希尔公司随时有足够的现金流,能够在适当时机投资其他一些优秀企业,得到了很高的投资回报。怪不得巴菲特常说,伯克希尔公司非常感谢下属子公司的经理人。这些经理人创造的实际成就要远远高于在账面上所能看到的业绩。

另外,伯克希尔旗下的保险公司上交的浮存金,也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了较高的收益。虽然浮存金不属于公司的赢利,但也可以随时归伯克希尔做投资使用。现在,伯克希尔旗下有一半都是保险公司,为伯克希尔提供的浮存金不可小视。在1967年,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还只有2000万美元,到了2005年底,其浮存金已经达到了490亿美元,数目庞大的资金,足够伯克希尔公司大力投资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