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12474200000008

第8章 口才提升气场,说有分量的话,做有分量的人

别让说话毁了你的气场

说话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但讲究语言的艺术也同样十分重要。同样一种思想,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则令人障碍重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有口若悬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的,有谈吐隽永的,有语言干瘪、意兴阑珊的……人们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说话的效果也天差地别。因此,要想在说话上成为高手,达到“言为心声,心随言动”的境界,就必须把握其中的奥秘。

一个人的话能否被别人所接受,取决于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不仅在形象上要做到衣饰恰当、举止大方,谈吐自然得体,眼神专注、表情沉稳等,还要会观察对方。

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不屑于听肤浅、通俗的话,对他们应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对他们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对于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可用激将法;对于喜欢夸大的人,不必表里如一,不妨诱导;对于生性沉默的人,要多挑动他;对于脾气急躁的人,用语要简明快捷;对于思想顽固的人,要看准他的兴趣点;对于情绪不正常的人,要等他情绪恢复正常后再谈。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好的说话效果。

怎么说话大有学问

古往今来,人们对说话的态度众说不一,其中一种在表述语言的最高境界时用了两个字“危言”。危言的境界与“大相无形,大音希声”等先哲的言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但我们平常人,谁能不说话?即便先哲也免不了说话,只是他们可做到这时候说,那时候不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即使哑巴不能正常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其实,说话大有学问。有时想说而不能说,有时想说而不该说,有时想说而不会说,有时想说而不敢说。古希腊有个寓言把舌头比做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美你,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辞来诅咒你,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

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把道理说得清楚、动听,并使别人乐意接受。有些人善言健谈、出口成章,说出无数金玉良言、警世箴言;又有些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制造废话、蠢话、无用之话,给人留下说话轻浮、行动也草率的不良印象。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得跳。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在粗俗和优美的措辞中,展现不同的品格,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间为别人描绘自己的轮廓和画像。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文明社会,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说话。甚至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力量,这种力量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说话的能力。另外,我们还知道口才不是先天造就的,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因此,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和谁说,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就能驾驭奇妙的舌头,改变你的一生。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自己说话的形象和语言能力。

1.试着清除语音障碍,调整自己的音色

有的人声音尖锐刺耳,有的人声音沙哑低沉,尽管一个人声音的基调改变不了,但每个人还是可以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其中,也必有一种音色是最亮丽而具有魅力的。在不同场合,要注意运用有效的发音。坚毅激进的声音,给人一种奋发感;柔和、清脆的声音使人愉快;低缓忧郁的声音让人悲哀;而粗俗急躁的声音使人发怒。

2.说话要保持恰当的速度

说话太快,自己喘不过气来,别人也听不清,白费口舌;太慢,使人听得不耐烦。在说话时,声调要注意有高有低,正如乐曲中的快慢和强弱,要使你的话如同音乐一样动听,就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另外,说话带口头禅,会扰乱节奏,显得杂乱无章。平时说话声音不能太响,在公共场合特别要注意文明。大声喧哗,只能招别人白眼。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忌讳那种傲慢的腔调、趾高气扬的神情、刻板僵硬的语气。而谦逊的态度、委婉动听的语调,能给人一种心悦诚服的力量。

在奥斯卡领奖台上,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在连获两届最佳女主角奖后,又一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但她对和她角逐此奖的弗伦汀娜推崇备至。“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谦逊的一句话就消除了与对方的心理隔阂。

3.不要把“我”挂在嘴边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把最没有价值的“我”字当成说话中最大的字,把出现频率最高的“我想”、“我认为”改成“我们”、“你看呢”、“你觉得”。少叙述自己的经历故事,除了真正贴切简短以外,更不要逢人便滔滔不绝地吐苦水,把周围人当成宣泄对象。开口诅咒,闭口发誓,漫天许愿,随便插嘴,也是粗鄙俗陋的表现。不讲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要把所有人的谈兴都调动起来。

当然,我们还应意识到,说过头的话、刻薄话、挖苦或讽刺话、伤害感情的话都会给别人的心灵留下创伤。应尽量避免舌头惹麻烦,不搬弄是非,不道人之短,不谈他人隐私。当遇事应当表露态度时,不要畏畏缩缩。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要勇于把当时的情况讲明,否则会人为地引起麻烦,产生误会,事后难以说清。

夸张的词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但用得太滥,反而使人不相信。你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最重要的消息,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随时、随地出现“最”这个字,别人会认为你是个喜欢夸大的人。

最后,有些人经常由于自卑,嘴巴张不开而不敢说。或因某种原因而不屑开口说。孔子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就是要让人不要耽于沉默或不要无谓地沉默。其实说话和写文章一样,关键是第一句,你只要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紧接着第二、第三、第四句就会跟着吐出来,别人绝不会在意说得怎样。所以把话说出来是关键,因为无论怎样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而与人交流才是学习和进步的阶梯,不要当“故作的”深沉的智者,把自己封闭起来并无益处。

妙语惊人,语惊四座

与人交往,说话最忌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这样不仅别人难以与你沟通,还可能给人不好的印象。因此,交往中应尽量做到说话机智敏捷,语言措辞准确。

社交谈话要讲方式,语言交流要有技巧。君不见,社交场上有多少惊人妙语,语惊四座,又有多少奇谈怪论,吓跑宾客。在很多情况下,不怕不说话,就怕说错话。

有位向导,陪伴一位法官打猎回来,有人问他:“法官今日收获如何?”

“法官枪法高明,”他回答,“只是今天上帝对于飞鸟特别仁慈。”

实际上这位法官枪法太一般,没能打中一只鸟,但叙述者却用艺术的语言、幽默的措辞而把原因归于上帝。

著名谈话艺术家德川梦声说:“我们日常与人谈话的目的,不外乎如下几种,基于意志的,基于感情的,基于求知的。”

第一种,基于意志的。你心里想些什么,就要用谈话宣泄出来,有心事而难以宣诸口舌,是很痛苦的。有时你企图用说话去左右别人的意志。比如,你请求别人办一件事,别人答应了你,这就是你已左右了别人的意志。

第二种,基于感情的。这是我们最普通的联络感情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彼此的谈话使双方感情有所增进。

第三种,基于求知的。这是你想认识某一事物或为了某一事而请教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先判断出我们和人应酬时的目的属于哪一类,确定之后,就可以进行了。因为我们要的是成功,而不是失败。

有许多人应酬时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朝着目标前进,常常节外生枝,做些和目标无关甚至背道而驰的事情。也有些人,他在应酬中所运用的方式根本就是违背人之常情的。

同是一句话,措辞略有不同,效果就会相差甚远。例如,说“保龄球馆在哪里?”和“在哪里有保龄球馆?”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一些特殊场合中,对于措辞,当事人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次,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采访者是个老练机智的英国人,他走到梁晓声跟前说:“下一个问题,请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认可。遮镜板“啪”的一声响,录音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嘴边。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们看来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

梁晓声一怔,提问竟如此之“刁”。他灵机一动,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回答是如此的巧妙,使英国记者一愣,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别人常会问自己对某人的评价是怎样的。其实,这样措辞的问法常令人难以启齿,与其问“你很讨厌他吗”或“你很喜欢他吗”,倒不如问“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而在回答这一类很私人化的问题时,很多被问者的心里是相当矛盾的。这时,我们大可采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来回答。

日本演员中野良子有一次在中国被记者问及何时结婚时,刚刚失恋的她确实很难回答,但中野良子想了想后巧妙地答道:“如果我结婚了,一定来中国度蜜月。”这可说是个典型的例子。

让你的语言听起来动听悦耳

平时,我们与人交谈、交往的时候,大多希望自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莫不讲究语言方面的技巧和修辞。

语言的技巧,着重在“巧”字上。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巧,对于日常的交际活动肯定大有助益。

1.用正常的语速讲话

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很难掌握,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说话太慢,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耐心。据专家介绍,正常的语速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标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员的速度为每分钟350字左右,教师课堂讲课以每分钟200~250字为宜。平时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如果不包括增加效果的停顿和情绪变化的影响,一般比朗读慢一些,每分钟160个字左右。当我们朗读时,其速度要比说话快。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达不到上面那个标准,就可以试着调整说话速度,看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让说话的语调与内容配合起来

语调能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内心世界,表露其情感和态度。当你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你表现出的语调也一定不自然。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感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敬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还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

不管你谈论什么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配合,并且能恰当地表明你对某一话题的态度。要达到这一点,你还应做到:向他人及时准确地传递准确的信息;得体地劝说他人;倡导他人实施某一行动时要有力度;说话果断,不拖泥带水。

3.说话时用字精确

让所说的每个字都正好表达你所要说的意思,也不要浪费一个字,不要为说话而说话。把言语当做沟通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方式。

这可能意味着你必须把语调放慢,在说话之前先想好,比平常更仔细地听,并且随时暂停一下以选择正确的字或词。不要自视过高地说话,或用些让人听不懂的字,也不要叫人猜你说话的意思。

如果你要让某人知道某件事在你生命中意义重大,就说“意义重大”,而不要说“好像颇具意义”。把一些口头禅,像“那个”、“你知道”、“真的吗”等省略掉。用字要谨慎,但是要能传达你说话时的目的和情感。适时运用一些姿势和表情来辅助你的谈话,如此可以更完整地表达你的意思,同时减少你所需要用的字数。

4.把握好说话的节奏

说话不仅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内在形象,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那些讲话磕磕绊绊没有任何节奏感的人,很少能够打动我们,这样的人,几乎说不出什么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东西。只有懂得说话的节奏、思路清晰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

掌握好节奏的最高境界是说话自然流利。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因为我们经常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期给听众留下更深的印象。

磕绊的次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也是熬过听那些令人生厌的讲话的有趣方法。在大多数无味的讲话中都会有磕绊。在你自己的讲话中,请别人统计一下你发生磕绊的次数,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很少有人能够在即兴讲话中不出现磕绊情况。有关研究发现,最多的达到每分钟30处,有许多教授也有20处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说话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应熟悉讲话的主题。在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的程度,因为这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坚定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的激情,这种激情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说的境界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问题了。

其次,发音要准确。发音含糊不清是说话犹豫的一种表现。如果讲话者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就会使人感到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而在头脑中力图发现哪儿出了毛病,结果说话将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作出一些努力,会收到很好的成效;相反,如果我们只在演说的其他方面下工夫,而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流利起来,那结果将只有失望。

再次,要充满热情。我们注意到,人们激动时,声音变高,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讲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如果你站在听众面前怕得发抖,你就特别要大声地讲话。

最后,迅速地讲话也能提高流利程度。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大脑便能更有效地发挥功能,就像阅读一样,如果你能集中精神快速阅读,那么,在你认为只用于读一本书的时间内,就能读两本书,并且可能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掌握好说话的节奏,使说话就像琴弦一样有张力,像流水一样缓缓而流。为此,我们应去积极地学习。

改掉说话时的一些小毛病

如果一个人的脸上长有疤痕,可以从镜中窥见,可以使用化妆品或药品加以遮掩或治疗。同样,谈吐方面的缺陷也可以改变,只要治疗之前,自己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说话的缺陷,也可以拿一面镜子对照自己说话的姿态:是否手势过多,是否翘起嘴角,是否表情难看,是否强抑声调……

以下几点是我们说话中常有的缺陷,我们可以对照检查并加以改正。

1.说话用鼻音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缺点,当你使用鼻腔说话时,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大,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在电影里,鼻音是一种表演技巧,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爱用鼻音说话。鼻音对于女人的伤害比对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见到一位不断发出鼻音却显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者令人心荡神移,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方法是,平时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

2.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错误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自己有无这些特征: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放松,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结巴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结巴对极个别的人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一种病态反应,说话结马的人也被称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要想治愈说话结巴的毛病,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嘴形,后来他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坚持朗读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4.“毛手毛脚”

“毛手毛脚”,在这里意即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听者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讲话。

5.改掉口头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如“那个”、“你知道不”、“是不是”、“对不对”、“嗯”等。如果一个人在说话中反复使用这些词语,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口头禅的种类繁多,即使是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在电视访谈中也会出现这种毛病。

谈话中“啊”、“呃”等声音过多,也是一种口头禅的表现。著名演说家奥利弗·霍姆斯说:“切勿在谈话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录音机,不妨将自己打电话时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是否有这一毛病。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毛病,那么以后在讲话过程中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

下面介绍几种克服口头禅的方法,以供参考。

(1)默讲。出现口头禅的原因之一,是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讲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时就要用口头禅来获得一点思考的时间,以便想起下句话。事前默讲几遍,对内容、措辞做到十分熟悉,正式讲话时就能减少或不出现口头禅了。

(2)朗读。克服口头禅的朗读法,就是将自己的口语,从不清楚变为清楚、流利的语言。如果内部语言流畅贯通,就不会出现口头禅。出声朗读老舍、叶圣陶等语言大师的作品,有助于用规范的语言来克服自己的毛病。

(3)耳听。广播员、演员的语言,一般都较为规范,没有口头禅。平时听广播、看电影时,可边听边轻声跟着说。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语精练了,口头禅少了,连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

(4)练习。听听自己的讲话录音,会对自己讲话中的口头禅深恶痛绝。这样,往往能使自己讲话时十分警惕,口头禅也会随之变少。

(5)慢语。在一段时间内,尽量讲慢些,养成从容不迫的思维和说话的习惯,一句句想,一句句说,对克服口头禅有很好的效果。

培养自己的说话风格

培养自己讲话的风格,使其独树一帜,对你的讲话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人说话有自己的风格,讲话才容易吸引别人,并产生应有的魅力。

同样,如果你想成为说话高手,那么,你的说话风格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

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长相或身体上的某种特殊之处,来引起别人注意,但这只能是暂时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帮助你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能真正吸引人们。除非你有伟大人物的那种超凡的魅力,否则你必须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这才是使你让别人信服和难忘的最好方法。

记住你谈话的风格,你与别人交谈的方式,都能为你的名声和你的成功作出重大的贡献。如果你对下级讲话趾高气扬,甚至有鄙视的口吻,下级就会怨恨你;如果你对上级讲话过于谦恭,他们就可能认为你缺乏能力或者没有骨气,不敢对你委以重任。你讲话的风格,不仅是你使用词汇的问题,而且是你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态度和修养。

因此,要想树立自己的讲话风格,说话就不能忽左忽右、变化无常,更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表现出不属于自己风格或不适合自己风格的东西。虽然学习别人是件好事,但不要故意去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者说话的口吻。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解释就会明白,谁都不想遇到一个装腔作势的谈话者。学别人说话,就像那种喝了大量白酒又想隐瞒的人,他隐瞒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实,因为人们一闻就明白了,“他把自己当成了别人”。

生命力,系身体气场的另一个名字,这是在印度、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典籍中都能找到的共通的东西。身体气场主要包括身体的姿势、眼神的控制度、面部的表情、语言的气势等方面。人们通常以身体为圆心、以一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来代表个人的气场。气场是可变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进行操纵的。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随时随地无意识地改变着自己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