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12472700000008

第8章 好习惯就是好规矩,培养孩子的自控力(2)

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长辈)。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地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同时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谅解,与邻里和睦相处。

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如《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兄道友,弟道恭”“或饭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处理子女关系的教诫。

2. 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习惯

孩子做事没条理、没计划,说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处理问题缺乏系统性。如果不加以培养和纠正,可能导致孩子做事鲁莽草率,成人后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整体的规划,一生浑浑噩噩。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形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呢?

茗茗一直是奶奶看大的,奶奶对她了如指掌。刚上小学,奶奶就发现茗茗有些不对头,常常是想起什么做什么,做不到3分钟,又想做别的事情。结果所有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有时候还会把奶奶折腾得焦头烂额。

有一天,茗茗正在看电视,见电视里的小朋友玩电动娃娃,就跟奶奶嚷着要电动娃娃,非要奶奶去买不可。奶奶费力地买回电动娃娃,茗茗只玩了一会儿,又跟奶奶说要画画。奶奶翻箱倒柜找出画笔和纸,她胡乱涂了两下,又说要吃巧克力,逼得奶奶不得不再次下楼。那一天,奶奶楼上楼下跑了十多趟,腿都软了。奶奶想,茗茗这样“想一出是一出”可不行,一定要让她学会做事有计划,不然在学校里麻烦会更多。奶奶没退休的时候曾经在图书馆工作,对于查资料非常在行。奶奶觉得需要让孩子学会系统思维,把一天要做的事情理清楚,然后提前做好方案,并且按照方案去做事。

于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奶奶都会来到茗茗房间,问她明天准备做些什么。开始茗茗摇头:“等明天再说吧。”她总是这样说。奶奶做茗茗的工作,说:“明天再说可不行,如果你明天想吃冰淇淋,奶奶买不到怎么办?你把想做的事情都提前想好了,明天奶奶好替你安排。”奶奶这么一说,茗茗开始认真去想,但总是想起这个忘了那个,不够全面。奶奶说:“这样吧,今天奶奶先帮你计划一下,明天晚上你再照着奶奶的计划想后天的。”茗茗也觉得这样比较好,答应了。接着,奶奶帮助茗茗制定了第二天的计划:早晨8点起床,10分钟穿衣服,收拾卧具,10分钟刷牙洗脸,20分钟吃早餐。吃完早餐正好可以看半个小时“奥特曼”……奶奶说着,茗茗听着,小脑袋一个劲儿地点。

第二天,在奶奶的监督下,茗茗有计划地做了一天事情。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问她:“茗茗,这样有计划地做事是不是很好?”茗茗由衷地点头。奶奶就说:“那好,现在你就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想好,然后告诉奶奶。”茗茗想了一会儿,把第二天想要做的几件事罗列出来,然后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张计划表。

后来,茗茗渐渐养成晚上睡觉之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想一遍的习惯,第二天再做起事来,非常有条理。现在她已经不用奶奶提醒了。

开学以后,茗茗做事有计划的习惯依然保持,还竞选上了班里的生活委员。班里的很多活动都由她来安排,而且安排得井井有条。因为茗茗做事有计划,时间利用率很高,虽然与学习无关的工作很多,但是学习成绩依然很好。说起这个,奶奶从心底里高兴,这都是计划做事的结果,而要想让孩子学会计划做事,就得让孩子先有系统的思维。

家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事有计划,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父母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让他们养成系统思维、计划落实、检查反思的良好习惯,这也是计划做事的保证。

3. 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孩子认真地学习、及时预习和复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笔记工整清楚、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应对等等,都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的学习习惯。

日本心理学家曾调查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一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

孩子的不良习惯积累越多越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习惯,因为任何习惯都是比较牢固的暂时的神经联系,要想改变它,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费很大的气力。例如,有的孩子形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即使在教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有时好了几天却又犯了。犯了又改,改了又犯,这需要长期的意志锻炼,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所以,那种认为小学一年级要让孩子放纵一些,到了高年级再来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准一般有三条:一是动作的速度,指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组成学习习惯的一系列动作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二是动作的质量,指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应该不断提高;三是学习者本身的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要不断维持相对平衡。如果学生某种学习活动达到上面三条标准,说明他某种学习活动的习惯已经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在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首先,必须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

其次,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要区分主次、难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

再次,要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加以指导。例如,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现代文的好习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诀,要孩子熟记并照着去做,然后及时督促、检查,这样便会逐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这就需要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巩固下来。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越学越高兴,越学越主动,这不但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也将发生影响,甚至受益终生。在这一方面,作为家长,也可以像学校老师一样,通过督促以及在家里形成学习气氛,建立学习型家庭,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心语

培养孩子习惯应该集中在三大块,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习惯一经形成,如不及时加以纠正,重复出现一次便是一次强化,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儿童时代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到了成年才想去改变就很难了。不良习惯会给人一生带来许多不利,不仅妨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形象。孩子年龄尚小、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也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好时机。

不良生活习惯对孩子成才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精力分散,学习受干扰

儿童应当通过学习、游戏、锻炼身体、劳动等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而有好吃懒做、滥用化妆品、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入迷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却没有心思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反而对那些低级趣味的活动津津乐道、兴致盎然。他们没有理想的追求,价值观念很乱;他们没有心思学习,多数是学业上的落伍者。

2. 身体受损害,精神不振奋

儿童身体发育是有规律的,人体自有“生物节律”。可是有爱睡懒觉、挑食等不良习惯的孩子却根本不顾身体发育的需要,随心所欲。身体素质差、精神萎靡不振、烦恼和失望时时相伴、贪婪症、焦虑症等便随之而来。

3. 生活能力脆弱,经不起风雨

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生活中并非都是歌声与微笑。对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来说,他们不怕困难,能够开拓前进。而那些存有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离群索居、任性固执、花钱如流水等毛病的孩子,小时候得不到克服各种困难的锻炼,将来脱离父母的监护后就会感到事事不如意,到处是麻烦,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娇生惯养是孩子形成不良生活习惯的直接原因,因此家长必须注意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1)帮助孩子深刻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一般来说,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都没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他们觉得生活就是享乐,怎么样舒服、快活就怎么样做,有的甚至自以为了不起,别人都是傻瓜,对于成年人的批评毫不在意。这种错误认识不改变,就不可能改正不良习惯。为此家长要注意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民间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懒惰的危害。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对兄弟非常懒,整天什么事也不做。他俩长大后,父母要他们到外地投奔一个亲戚,临行前烙了许多圆饼套在他们脖子上,叮嘱他俩路上饿了就吃饼子,可这两个懒汉半路吃完了嘴下边的但竟不愿挪动一下另外几个圆饼,结果被活活饿死。许多孩子听了这个故事,都深受教育。当然家长如果采用现身说法,教育孩子效果就会更好。

(2)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良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反复地出现。为此,家长应当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帮他们克服。如花钱无度的孩子要钱时,必须问清楚用途和数目,再决定给不给和给多少,过后还要追问孩子是怎样花钱的,收回孩子剩余的钱。让有严重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到较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更换其居住、生活的条件,也能促使他改掉坏习惯。现在北京等大城市的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条件艰苦的县城求学,也意在通过改变环境、克服惰性。对有些孩子还可以用“激将法”。巴西球王贝利童年时曾染上吸烟的恶习。有一次他正在抽烟,爸爸过来看见了,吓得他把烟头捂灭。然而,父亲却像老朋友似地对他说:“你踢球有点天分,要是吸烟损坏了身子,球就踢不好了,这事你自己决定吧!要是你还要抽,最好抽自己的,老讨别人的烟很丢人!”说着把仅有的几张钞票递给了他。小贝利感动极了,从此他在绿茵场上驰骋了几十年,再也没有吸过一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