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一百句
12459400000020

第20章 人民有革命的权力

◎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不仅认为君臣关系有对等性,而且提出,如果君上无道、滥杀无辜,作为臣下的就可以离开这个国君甚至这个政权,不再与之合作。这一方面是表示抗议,另一方面也是自我保护,没有必要作无谓的牺牲。孔子也有类似的思想,只是说得不如孟子直截了当,曰:“无道则隐”。

再进一步,如果这个君王无道之极的话,作为臣下就有 “革命”的权力,可以推翻暴政。这一思想,在孟子与齐宣王关于“汤武革命”的一番对话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汤武革命”思想不是从孟子才开始有的。《周易》的《革·彖辞》中已讲:“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孟子经常说一些让齐宣王很下不了台的重话,宣王不得已时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这让宣王很不爽,一直想扳回点面子。好不容易让他找到了“汤武革命”这个话头。所以这次他似乎底气蛮足,提问带有很强的进攻性和挑衅性。在他看来,你们儒家既然强调等级秩序,不可以以下犯上,那你们盛赞“汤武革命”不就与之矛盾吗?尤其是武王伐纣使商纣王死,明显是以下犯上的“弑君”行为。但孟子大义凛然,回答只听说过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弑君(注意:是“诛”不是“弑”,这在儒家叫“《春秋》笔法,一字褒贬”)。孟子的逻辑很清楚,残害仁义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国君的,所以武王伐纣的性质只是杀了一个独夫民贼,不是“弑君”。孟子的回答可以说既让宣王吃惊,更让宣王不悦。

“汤武革命”的话题以后也有人问津,最出名的大概要算西汉景帝时《齐诗》博士辕固生与道家学者黄生的那场辩论了。作为儒家的辕固生,当然赞同孟子的观点,认为汤武“受命”乃天下归心。黄生则像齐宣王一样,认为“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即以下犯上。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帽子再破还得戴在头上,鞋子虽新只能穿在脚下,因为上下不能颠倒(“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桀、纣虽无道,还是“君上”,汤、武虽圣,还是“臣下”。这话很绝,且符合逻辑常识,似乎很难驳他。没想到辕固生更绝,把话题一下子转到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的合法性上去了(“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汉景帝心里是偏向黄生的,因为黄生的话他听了受用、舒坦。但问题是他又不能说辕固生错了,否则等于承认自己的皇位也是老祖宗“以下犯上”夺来的——不合法!所以他只好出面制止这场辩论,说了一句水平很高的“捣糨糊”话:吃肉没吃过马肝(马肝有毒不能吃),不能说不知道马肉的味道;讨论学术不谈“汤武革命”,不能说没有学问(“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于是争论就此不了了之。

老实说,孟子的观点齐宣王不愿听,汉景帝不愿听,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听。但反应最强烈的,还要数明代那个杀人如麻的开国皇帝、独裁暴君朱元璋了。他看到孟子说的这些话(当然还包括如“土芥”、“寇仇”之类的),大为震怒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这是史书上经过文人修饰过的文言,所以文皱皱的,一不留神还以为他很尊敬孟子,称为“此老”。我们知道,小和尚出身、后来做强盗、最后当皇帝的朱元璋,大字也识不了几个,根据《明实录》中的记载,他临朝问政用的都是大白话,私下里就更不消说了。所以,我试着把他对孟子咬牙切齿的话倒译成白话:“这老家伙要是在今天,看他还能活吗!”朱元璋下令把孟子的配享牌位撤出孔庙,后因大臣们死谏才作罢。但他还是让一些御用文人对《孟子》一书大加删节,出版了一本名为《孟子节文》的书,规定科举考试以此为准。《孟子》原书总共二百六十一章,一下子就被删去了八十五章之多,近三分之一,本章自然是不能幸免的。不过,孟子思想既然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就不是哪个有权力的个人想说不要就能不要的,即便权倾一时的皇帝也不能改变已深入人心的文化传统。所以,朱元璋死后,“怪胎”式的《孟子节文》很快就被人遗忘,并没有流传开来。这不,我们现在照样还在读这一章,我们的后人也照样会读到这一章的。

原文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孟子·离娄下》)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孟子·离娄下》)今译

没有罪而杀害士人,做大夫的就可以离去;没有罪而杀戮百姓,做士人的就可以迁往别处。

原文

齐宣王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汤放桀:汤,商朝开国君主;桀,夏朝末代君主;放,流放。《尚书》说“成汤放桀于南巢”。武王伐纣:商朝末年,周武王出兵伐纣,纣王兵败自焚。传:史传。贼:害,这里作动词,与后一个作名词的“贼”有别。一夫:独夫。

今译

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这回事吗?”

孟子答道:“古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宣王说:“为臣的人杀掉他的君主,行吗?”

孟子答道:“损害仁的人叫做‘贼’,损害义的人叫做‘残’,残贼的人,叫做‘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杀了独夫商纣,没听说过杀掉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