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和谐相处与遵纪守法教育活动
12456600000005

第5章 和谐相处的心态(2)

东汉末年,刘备和许汜交情很深,两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一天,刘备和许汜闲谈,评论当世着名人物。谈到徐州的陈登时,许汜说:“陈登文化教养太低,不可结交。”

“你有根据吗?”刘备感到惊异。

“当然有”,许汜说:“头几年,我去拜访他,谁想他一点诚意也没有,不但不理人,而且天天让我睡在房角的小床上。”

刘备笑着说:“他这样做是对的。”

许汜正要分辩,刘备双手搭在他的肩上,诚恳而直率地说:“你在外边的名气大,人们对你的要求也就高了。当今之世,兵荒马乱,百姓受尽了苦。你不关心这些,只打听谁家卖肥田,谁家卖好屋,尽想捞便宜。陈登最看不起这样的人,他怎么会同你讲心里话呢?他让你睡小床,还算优待哩。若是我,就让你睡在湿地上,连床板也不给的。”

许汜闹了个大红脸,他感激刘备直言相劝,并表示要改正自己的缺点。

一、直言不讳需要自信和自强

那种过分害怕别人的反应,看着别人眼色行事的人;那种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的人;那种走一步怕踩死蚂蚁,说一句话要斟酌半天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直言不讳的。

二、直言不讳,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

唐代魏征若没有“挂印封金”的胆略和刚正不阿的品格,怎能在唐太宗面前直言相谏?

三、直言不讳,也得要讲究方法

有时为了触痛对方,直言难免“矫枉过正”。应当说,直言规劝即便有点语言差错,也不致影响团结。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一概如此,比如有的可能是“小心眼”,有的可能固执,如果不注意方法的话,对方可能接受不了,甚至与你顶牛、呕气。所以,为了取得好效果,要和颜悦色,推心置腹,切忌简单生硬、倾盆大雨。不妨采取茶余饭后摩肩漫步或促膝谈天的方式,用提醒劝戒的口吻。

遵循超然处事的心态

佛界有一幅名联:“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古人还常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这些话无非是强调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

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难免会和同学之间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大都是由于不同的个性或误解造成的。我们如果能够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样就可能会使矛盾得到缓和。反之,如果度量不大,即使为了丁点儿大的小事,相互之间也会争争吵吵,斤斤计较,结果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

偏见常常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融洽不了。而如果受损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从大局出发,那会使原先持偏见者感情上受到震动,导致他改变偏见,正确待人。

文学家郭沫若就是一个大度之人。他和鲁迅先生之间“曾用笔墨相讥”,但在鲁迅逝世后,他却不像有人那样趁“公已无言”时前来“鞭尸”,而是挺身而出扞卫鲁迅精神。同时,他对以前偶尔的“闹孩子脾气和拌嘴”,还“深深地自责”,表示说:“鲁迅先生生前骂了我一辈子,鲁迅死后,我却要恭维他一辈子。”其情可敬,其辞可感!

历览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大度为怀,置区区小私于不顾;相反,鼠肚鸡肠、竟小争微、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没有一个成就了大事业,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人。

说说要“豁达大度”是容易的,而真正做到有度量则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豁达大度,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要把一切都看作“没什么!”在慌乱时,说声“没什么”,你会沉静下来,从容自如;忧愁时,说声“没什么”,你能得到安慰,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说声“没什么”,你会鼓起勇气,顽强拼搏;得意时,说声“没什么”,你会自省自责,官行如常;胜利时,说声“没什么”,你才能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

“没什么”,不正表现了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优越感么?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可能是豁达大度的人。

避免虚伪偏执的心态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特别要提醒你避免以下心理:

一、面子心理

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却谁都不愿意先道歉,仿佛谁先道歉谁就伤了面子。

二、冲动心理

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或者有同学认为自己做事爽快,实则是冲动的表现,像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却往往凭一时冲动,出言不逊,甚至拔拳相对,头破血流,结果把事情搞糟。

三、好胜心理

同学之间坦诚相待,平等相处,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但有的同学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筹,和同学交流时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往往冷言相讥或者得理不让人,措辞生硬,直道其详。

四、封闭心理

人际和谐的表现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一些学生不愿意甚至惧怕与人交往。这种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是多样复杂的,这样对个性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健康的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你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人脉关系越丰富,你所积累的资源就越多,你的良性人际交往技巧越强,你的成功几率就会越大。

摒弃世俗自私的心态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帮助人而又谋求回报,是非常不高尚的行为。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人将市场经济里等价交换的理念运用到了人际关系之中。这种现象在校园里客观存在,比如说“同学之间的‘有偿帮助’”就是其中的一种。

同学之间的帮助是不应该收取报酬的,因为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纯真的,如果互相帮助还要用金钱来衡量,那实在是太可悲了。更何况,只要一涉及“有偿帮助”,往往就是变了味的“帮助”,比如在考试时帮同学作弊、平时帮同学写作业等。

还有些同学在评选“三好学生”时拉选票,答应只要同学投一票,就送一瓶可乐或者买一块雪糕等,虽然这样的“礼”看起来不值什么,但是它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所以对于“有偿帮助”,老师、家长、同学应该严肃看待,因为这些变了味的“帮助”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这种行为究竟是对是错?中小学生对此都非常困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种观念之间的碰撞也越来越激烈,一些现象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却直指人心,涉及社会的根本、人生的根本。而对于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更是不可小视。

朝夕相处的同学之间为何会出现金钱交易呢?究其原因,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在学生眼中,老师是充满正气、神圣的,他们的言行永远是正确的。

一旦学生目睹或者耳闻老师有了与金钱有关的错误言行,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会对这种行为有所默认。

《半月谈》第17期刊登的《师德“五痛”》一稿中,有“两痛”都与金钱有关,“收受钱物,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忙于走穴,荒了课堂”,真乃师德之痛、学生之痛、教育之痛。

教育是“大鱼”引导“小鱼”的活动,如果作为“大鱼”的教师自身行为不端,行路不正,那么随从的“小鱼”自然就会迷失正途。

中小学生应该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礼守信,遵守公德,知法守纪,尊敬长辈,崇尚科学,热爱学习,彻底摒弃自私庸俗的不健康心态,努力打造新世纪中小学生的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