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12446400000022

第22章 半年做响的品牌

全聚德、哈雷戴维森、耐克、江诗丹顿……这些都是响当当的品牌,但它们是半年做起来的吗?非也,乃是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但半年可以做响一个服装品牌吗?虽然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信息流量很大,但说实话,有点悬。但在我们这个故事里,有个小伙子,并且他还是个门外汉,就是说没有一天真正做过生意,只是有过财经记者的经历,但他却突然有一天辞去记者工作,下海做服装,并口出狂言半年内要做出自己的服装品牌,是不知深浅异想天开还是成竹在胸?

跳进商海并借鸡下蛋

这个小伙子叫徐畅,70后。徐畅之所以跳进服装行业,完全是因为他的姐夫刘邦谊。2006年初,刘邦谊创办的服装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服装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同行之间相互压价,利润越来越薄,公司如何继续下去让刘邦谊整天忧心忡忡。于是,刘邦谊找来了徐畅当军师,因为徐畅是个财经记者,也参与策划过国内很多知名品牌的营销方案,因此也能给刘邦谊帮上点忙。就这样,徐畅就接触到了服装行业。

在给姐夫当军师的过程当中,虽然徐畅一直笑言做服装就是往血海里跳,但眼睁睁看着姐夫的服装公司小打小闹两年,销售额芝麻开花——节节高,到最后竟翻了5倍。惊讶之余,他也想清楚地了解一下,这潭水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在干工作的基础上,徐畅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察,从北京的动物园服装市场、大红门市场到杭州的四季青,再到广州的白马、东莞的虎门,一路下来,徐畅终于认识到服装行业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他发现服装行业有着充分的市场和饱满的利润空间。而一个有需求有利润的行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创富入口。在这个入口里,他所具有的品牌营销知识和经验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想到这里,徐畅激动不已。他回到北京后就立马辞去了财经记者的工作,一头扎进了服装行业。

徐畅一边写策划方案,一边发动各路关系筹集资金,费尽心思游说朋友,并放豪言道:要在半年内做出服装品牌来!难道是徐畅头脑发热异想天开吗?并不是,他的打算是找家现成的服装公司投资入股,然后借鸡下蛋。俗话说头三脚难踢,他想那就找个已经踢完头三脚的现成公司当平台。喜欢走捷径的徐畅很为自己的这个想法而欢欣鼓舞。

遭人暗算

找哪家服装公司合作呢?近水楼台先得月,徐畅当然先想到了姐夫所在的公司,这个公司是姐夫和几个朋友合伙创办的,经过协商,徐畅与这家公司达成了协议,双方合作成立一个新的服装公司,徐畅以500万元资金入股,按照投资比例,徐畅占股79%,对方公司占21%。

2006年10月中旬,徐畅和姐夫刘邦谊从北京赶往公司总部深圳。那天下午5点整,徐畅准时来到会议室,准备签订这份合作协议。然而,姐夫所在公司的几位合伙人却提出了一个让徐畅匪夷所思的要求:虽然他们的股份只占到总投资额的21%,却要求在董事会五席中占三席。这无疑是一个很荒唐的要求,任何人都不会答应的,合作就这样化为乌有了。

为什么这几个合作伙伴要临时提出这个毫无道理的要求?这连徐畅的姐夫都想不明白。徐畅也百思不得其解,他盯着手中自己花了半年心血搞出来的品牌发展方案,突然间恍然大悟:这几个合作人拿到品牌方案后,突然觉得已经没有和他合作的必要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失去了让他们合作的价值,因此他们就提出了一个荒唐的令他根本不会答应的要求。他们的真正意图是抛开徐畅,自己动手操作这个方案。他的这个策划方案从财务现金的预算到广告的投放,再到不同时间段的市场推广、渠道推广,全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细化到了每个月每个部门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完全是依据现代企业的增长模式制定出来的,非常实用。徐畅认为按照这个方案一项一项地往前走,企业一定会迎来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就是这个堪称完美的方案,使得那几个人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遭人暗算的徐畅几天都悲愤苦闷不已。

合作的告吹并没有动摇徐畅进军服装行业的决心,他看着自己手中堪称完美的品牌发展方案,又看着自己已经拥有的500万资金,于是他决定干脆自己干!接着,徐畅就马不停蹄地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又花50万元从一个香港朋友手里买下了“舜歌”这个服装品牌。而这时,姐夫也因气愤从原来的服装公司退出,帮助徐畅一起做起了新公司。有了姐夫这个经验丰富的服装老手加盟,徐畅如虎添翼,信心满满。

这个老板有点怪

公司一成立,徐畅花了近20天的时间,一天到晚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什么事都不干,一点不像个老板的样子。原来,他在研究服装品牌的字体,他要设计一个称心如意的商标形象。服装的商标形象固然重要,但一个老板花20天的时间耗费大量的精力做这么一件事,不免令人匪夷所思。姐夫急了,公司刚刚成立,事情这么多,不赶紧找设计师,加工厂,一天到晚画什么商标?商标随便找个设计公司设计不就完了吗?但任姐夫怎么心情不爽,徐畅有着自己的考虑。他认为商标的字体是一个品牌的固有形象,一定要有特色,有个性,意义非同小可啊。

没过多久,徐畅又来了个惊人的决定,他要投入100多万做广告宣传。这让姐夫更为光火,以为他是不是制造惊人事件上瘾了?在公司里,姐夫负责的是服装生产,这服装产品还没生产出来,就要做广告,哪有这么办事儿的?这就等于米还没买来呢,就要准备做饭,哪有这么个道理?但徐畅依然坚持自己的计划。公司的营业执照刚刚批下来,徐畅就在中央电视台投放了广告,刚开始每天5秒,后来逐渐增加到10秒,这花去了近百万。接着,徐畅又在新浪、搜狐、凤凰网等几家门户网站发布了推广广告。

所有的广告下来,花去了120万,这就相当于孤注一掷。对徐畅的这一做法,姐夫非常生气。公司刚起步,很多地方都要花钱,应该把大量的资金用于生产和研发上。而一上来就把公司1/3的钱用于广告上,这事情还不搞黄了?

但徐畅的想法是,品牌的推广非常重要,他十几年的财经记者经历告诉他,一定要在一个最权威的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其他辅助媒体上有自己的形象,然后逐步推广,这样品牌的概念就能逐步深入人心。

经过磨合,徐畅决定自己负责管理和营销,让姐夫在深圳主抓设计和生产。就这样,两人分工明确,避免了很多争论。又经过一段时间后,徐畅和姐夫“井水不犯河水”的合作模式取得了更好效果,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加盟商也越来越多。

出怪招,收奇效

这天,姐夫听到一个消息,公司今年秋冬装的发布会要到北京去搞。姐夫心里直纳闷:自己怎么不知道这事情啊?他赶紧订机票飞往北京找到徐畅,要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见面后徐畅告诉他,已经安排好了,定于7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布会。姐夫一听又着急又气愤,这个发布会在哪搞倒关系不大,但重要的是要从600套设计小样中甄选出300套作为“舜歌”秋冬新品发布,可现在款式还没确定,徐畅却要把这600套全部在会上发布出去,这不是胡闹吗?这成何体统!

经过好言相劝后,面对徐畅的坚持,姐夫二话不说,拂袖而去。

“舜歌”秋冬款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如期举行,600款服装相继展出,徐畅坐在台下,默默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其实他的真实目的不是发布,而是征求意见。如果100个客户中有50个或者80个看中一件衣服,就生产;如果只有一两个人看中,就pass掉。

通过发布会让消费者决定“舜歌”今后的衣服款式,这破天荒的想法是徐畅从失败的教训中慢慢总结出来的。原来徐畅发现,以前生产的服装至少有2~3款滞销,因此他这次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往常都说,顾客是上帝,那么在衣服生产之前,就一定要听听将要消费的上帝们怎么说。

徐畅的这个怪招还真是灵验。两个月过去了,在发布会上确定下来的款式销售得很平稳,没有出现滞销的现象,基本上实现了零库存。这对服装生产厂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奇迹。

《中庸》论道

徐畅作为一个年轻人,在毫无经商经验的前提下,半年内做起一个品牌确实不简单。徐畅的成功,胆识在起作用,也是他十几年财经记者和品牌营销的经验在发挥重要作用,徐畅虽没有做过一天服装生意,但可以在半年内迅速崛起,是“事不同理同”的一个很好证明。

徐畅的创富,最有代表性和最关键的发力点在他那次服装还没生产出来就已经打广告的举动。众所周知,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逐渐的过程,因此,徐畅在服装还没上市之前就打广告,让品牌深入人心,等服装上市后,人们自然也就会去买。徐畅取了一个巧妙的时间差,让品牌的建立过程和服装的生产过程同步进行,这样,等服装上市后,服装也就和品牌“合二为一”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服装上市后再去打广告建立品牌,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服装的销售势必会人气不旺,那么盈利就艰难了。所以说,徐畅的这个“时间差”找得非常漂亮。

徐畅原先是做财经记者和品牌营销的,没做过一天生意,但杀入服装行业后就能频出怪招,快速创富,这实在是一个“事不同理同”的见证。

《中庸》有云:天地之道,可以一言而尽也。这其实也就从某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生活中好多事情虽然是不同的,但道理却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广大想创富的青年,如果你有经验有准备,那么不妨勇敢地跨出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以收获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