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12397800000014

第14章 学校安全工作管理(14)

每节课或每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整理部分组成,不可马虎准备,草草结束。要使专项训练与全面锻炼相结合,避免身体引起局部过于疲劳。

(1)老师应将操作方法、安全规则和应注意的事项向学生详细说明。

(2)老师应在现场予以保护,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都要到操场组织监督检查。

(3)对于较大危险性的体育项目,最好有2名以上老师在场。

(4)最好不要安排学生同时进行多种体育项目,防止不能同时给予保护。

(5)学校应定期检查体育用具,以确保安全。

16.学校实验安全管理制度

中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接触的大多是化学或电器类物质,身边都是一些高度危险品,但却因好奇或脱离书本教学后的异常兴奋心理,不认真听取并牢记教师讲解操作实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很容易导致事故。所以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在化学实验课内,常发生学生手持酒精灯移近他人酒精灯,倾斜借火,造成酒精外溢并使外溢的酒精着火,烧伤学生。

预防违规点燃酒精灯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对策是:

(1)严禁学生以酒精灯倾斜点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每人备1盒火柴,教师在可控制范围内指导一组学生全部点燃酒精灯后,方可指导其他组。

(3)千万不要打翻酒精灯,使酒精外溢。

严禁使用伪劣、陈旧的器具

物理课使用的实验器具,如果碰巧是假冒伪劣产品或陈旧产品,极易发生爆炸或触电事故。

预防这类伤害事故的正确做法是:

(1)尽可能使用合格的新产品做实验器具。

(2)不使用劣质产品做实验器具。不要从旧货市场购买有危险的电器产品做实验器具。

避免违规进行酸类实验

硫酸实验的危险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打倒硫酸瓶,硫酸流出烧伤学生;二是向浓硫酸内倒水,导致烟起酸溅,烧伤学生。

预防这类伤害事故的对策是:

(1)叮嘱学生千万不要碰翻硫酸瓶,不要让硫酸流出。禁止学生向浓硫酸中加水。

(2)教育学生遵守先后实验顺序,不得争抢。

(3)教师应在现场指导、监管,不得擅自离开。

教师管理工作要加强

物理或化学实验课中,教师既要监管各人不同的行为,又要管理实验物品,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安排不当或责任心不强或警惕性不高,就容易发生学生伤害事故。

预防这类伤害事故的措施是:

(1)实验教师每节课都要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待一组全部明白操作要领并已经成功操作后,再指导下一组,上一组可停止操作。

(3)上课期间教师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如确需离开的,须经领导同意并另委派熟悉实验操作要领的老师接替后方可离开。

17.学校劳动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性劳动的安全管理

(1)学生擦窗时,必须有老师在场监督,必须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准站在窗台上擦窗。擦窗时,要用擦把擦窗,不能与其他人聊天逗笑。不准学生擦窗户玻璃靠户外的一面。

(2)禁止学生擦高层楼房的窗户,应由专业公司完成。

(3)学生站在桌子上擦灯具、扫屋顶时,桌子腿须完好并稳定不摇晃,须有其他学生扶住桌子,保护正在擦灯具、扫屋顶的学生。

(4)禁止让学生参加可能严重危及学生健康的劳动。

劳动后的安全管理

(1)学校一定要禁止学生劳动后去河塘、水库、水井等不安全的地方冲洗,必须在宿舍或回家冲洗。

(2)班主任在劳动过程中和劳动结束后负责监督学生,直至他们已冲洗完或已回家为止。

(3)利用案例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定。

18.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生活饮用水必须保证不含有任何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其化学组成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水质的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异臭、异味,不含有肉眼可见物,水量充足,使用方便。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共规定了35项水质标准,可将它们归为4大类。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主要是为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这一类指标如不符合要求,基本上很难保证水质的卫生和安全性;细菌学指标,是为了保证饮用水在流行病学上安全而制定的,但通常在水源中能测出游离氯大于0.3毫克/升时为合格;毒理学指标及放射性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对人体不产生毒性和潜在性的危害。

学校沙滤水的净水要求

经过混凝沉淀和加氯消毒后的自来水,只要游离氯含量保持在0.3毫克/升以上时,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学校沙滤水的检验指标

学校在夏秋季向学生供应沙滤水饮用,既经济又实惠,应积极推广。但要求在每次开放使用前,进行彻底清洗,开放后必须定期清洗,每次清洗后须经水质检验合格方可开放。一般检验的指标为:

(1)色度在15度以下。

(2)浑浊度在3度以下。

(3)总余氯大于0.05毫克/升。

(4)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毫升,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升。

由于以上指标的前3项,多为现场所测,经常细菌学指标合格者,该水质的其他指标也基本合格。所以,常将细菌学指标作为评判沙滤水水质的合格与否。

农村学校的供水注意事项

农村的自来水或土井水的水质,因来自乡村小水厂而难以保证饮用水标准时,应进行混凝沉淀和做好消毒工作。为防止在学生中发生介水传染病,提倡普通的对水加温的消毒方法,以提供足量的开水保证学生饮用。

学校饮用水供应的基本要求

学校饮水供应须保证做到:

(1)经费保证。

(2)专人负责,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确保无常见的肠道传染疾病或病原携带者,如有异常,应及时调离工作。

(3)有关设备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

(4)饮水供应量必须量足、安全、卫生,过滤水龙头数至少应达到每个班级1只龙头,不足时应以茶水桶补充供水。

(5)以茶水桶供水时,应保证每4~6个班级拥有1个茶水桶,茶水桶应分层设置,加盖上锁,龙头设备完好无损。每天应处理掉隔夜的剩水,定期将茶水桶彻底消毒。

(6)学生饮用茶桶水时,应保证使用个人的饮水用具,不可用口直接接饮,饮水不可挪作他用,以节约用水,减少学校开支。

(7)对沙滤水、净化水、矿化水等设备,在饮用前必须将水质送卫生防疫部门按不同水质的要求进行化验:合格后方可供应。开放供水后仍须按规定,定期进行清洗并化验水质。

19.食堂炊事人员卫生要求

(1)食堂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知识、法规知识及食堂卫生管理技术等。上岗后还要经常保持卫生知识学习和教育,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

(2)炊事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男同志不许留长发及胡子。处理原料后、便后、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工作时穿戴清洁的白色工作衣、帽和口罩,不准在操作间吸烟、随地吐痰、穿拖鞋,不准戴戒指。

(3)学校应当做好炊事人员的健康观察和定期的体格检查。

①每年应检查身体1次,并取得健康合格证,未经体检以及体检不合格者不得从事接触熟食的工作。

②对于患有痢疾、伤寒和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皮肤化脓性或渗出性疾病、活动性结核以及患有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堂工作。

③肠道传染病或带菌者治疗半年后,肝炎患者病后1年,经检查证明确已痊愈时,方可恢复炊事工作。否则,应调离本岗位,临时工应解除劳务合同予以辞退。

④炊事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及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帮厨人员卫生要求与炊事人员相同。与炊事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厨房。

20.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食堂位置选择

学校的厨房和食堂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向阳处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食堂附近50米内不应有大型的污染源,如垃圾场、畜舍及粪坑式厕所等,并不应在产生有害物质场所的下风向处。厨房建筑物应朝南向或东南向。

食堂建筑设计要求

(1)食堂应设有主食、副食和调味品储存及食品整理、加工、烧煮食物的烹调间及荤素食品清洗池、冷库(冰箱)、蒸饭间、备餐室、分餐处和更衣室等设施。

(2)食堂布局要做到烹调间和餐厅相连接,工作间的配置应注意保持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制作间应有操作人员更衣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

(3)食堂应有良好的通风照明、污水排放设施,地面、墙壁、门窗、桌椅应便于清洁、消毒。

①餐厅内应设有方便、卫生的取水和供水设施,以及用耐磨损、易清洁的无毒材料建成的专用餐具洗涤消毒池和洗手池等,还应有饭菜票收集、消毒工具和盛器清洗消毒、垃圾及废弃物存放等卫生设施。

②厨房、食堂和库房均应安装纱门、纱窗,在食堂入口处可设置防蝇暗道。

③库房地面最好用混凝土,堆放粮食的台架应离开墙面,存放食物的容器应加盖。

④食品、调料和原料要分类存放,非食用物品如清洁剂、杀虫剂等要另库存放,标明品名,防止误用。

21.学校预防疾病、疫情制度

在有住宿生的学校,应配备专职生活辅导员,特别是要有女生指导员。生活辅导员的职责是:

(1)每天巡视学生宿舍,检查学生的卫生状况及有无病人。

(2)发现病人,应与校医或保健老师及时联系,并根据病情安排好病人饮食(与食堂有关人员联系)。

(3)发现宿舍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或安全的情况时(如通风不良、防冻保暖设备差、天花板或楼板破裂等),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立即采取措施。

(4)经常与食堂有关人员共同商量,安排好住宿生或寄餐学生的伙食,改善学生的营养。

(5)教育住宿生严格遵守生活制度和作息时间,督促他们按时起床、就寝(包括午睡),并使宿舍保持安静。严禁学生吸烟和喝酒。

(6)对住宿生要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

(7)女生指导员的职责,除上述1~5条外,应着重做好青春期卫生,特别是经期卫生教育。并与总务部门联系,做好热水、盥洗设备等物资供应工作。

22.学校消毒管理工作细则

学校机构消毒隔离的基本卫生要求

(1)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一旦有传染病发生,很容易扩散蔓延或爆发性流行。因此,做好学校消毒隔离工作,对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校领导要定期召开卫生工作会议,帮助解决或协调卫生室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建立起卫生制度及传染病管理制度,坚持做好晨检。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做好一系列卫生工作,以降低学生的传染病的发病率。

(3)校医(保健老师)要身体健康,并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都应暂时隔离、劝休,待病痊愈或逾隔离期后再继续上学。

(4)保健老师要掌握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并指导、督促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

(5)卫生室要专用,对部分器械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有条件的卫生室应设置观察室。

(6)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患者,并及时报告防疫机构。

(7)对发病班级做好消毒处理和医学观察。在医学观察期间,对学生的教室或使用的有关物品加强消毒,对缺席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家访,发现可疑患者应及时就诊,病人要及时隔离。

加强学校的晨间检查和卫生检查

(1)为了便于及早发现学生的传染病,在每日早晨学生进校时可设立检查岗,了解、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欠佳原因,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校医(保健老师)可根据不同季节确定不同内容的晨检项目,并设置不同检查与观察的重点内容。

(2)夏秋季节应密切注意肠道传染病症状,冬春季节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及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传染病。

(3)对查出的异常情况或卫生问题,应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做出相应的必要处理,并通知家长及时送医院诊治等。

教室内消毒的卫生要求

(1)教室是青少年儿童学习、活动与休息的地方,因此需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换气,冬季仍要做到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教室内的环境应清洁无害。

(2)如有传染病的发病班级,其饮食用具与其他物品均要进行严格消毒,发病班级的饮食用具与其他班级分开消毒和存放。加强通风和湿式扫地是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一条重要措施。

(3)如对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应对患者使用的物品、课桌椅按有关要求进行消毒,使用消毒液擦拭,或用食醋熏蒸,通风开窗也是一种较为实际的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的选择

(1)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2)各种病原微生物对卫生防疫消毒处理的耐受性不一样,细菌芽孢对大多数消毒处理的耐受力比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强得多,只有使用较强的热力与电离辐射处理或灭菌剂才可奏效,故一般都将它们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