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新股民炒股必备的10大兵器
12382700000023

第23章 RSI指标简介

市场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理论就是: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一理论也可应用于股票市场,股票价格行情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某只股票买方多于卖方,股票供不应求,股价就上涨;反之,卖方多于买方,股价就下跌。RSI指标就是一个反映股票供求关系的技术指标。

“历史”

RSI(the Relative Strength Index)指标,中文一般译为“相对强弱指标”。RSI指标是由美国的J。Welles Wilder, Jr。(小威尔斯·威尔德)发明的,他曾是一个机械工程师,后来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最终由于涉足期货市场而成为全世界知名的技术分析专家。

1978年6月,小威尔斯·威尔德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专著《技术交易系统中的新概念》,在这本书中他首次提出RSI指标,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平均真实波幅(Average True Range)”、“抛物线时价系统(Parabolic Time/Price System)”等技术指标,这些指标,尤其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RSI指标,奠定了他在技术分析界的卓著名声。小威尔斯·威尔德后来到全球各地宣讲他的这些方法和理论,2002年10月,美国《证券期货技术分析》杂志在一次评比中把他誉为“技术分析界的英雄”之一。

“原理”

RSI指标的理论前提是:在一个充分交易的市场内,如果对同一件商品(比如某只股票),买的人数多于卖的人数,价格自然上涨;反之,卖的人数多于买的人数,价格就会下跌。因此RSI指标通常以14天为周期,通过计算14天内的上涨幅度之和作为买方力量的指标,计算14天内下跌幅度之和作为卖方力量的指标,然后以数学方法和指数移动平均方式将买方力量与卖方力量转化为0~100的系数,从而可以用数字的方式来说明某只股票的买卖力量状况,对未来的价格走势形成预判。

RSI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RSI=100-100÷(1+RS)

其中,RS=收盘价涨幅平均值÷收盘价跌幅平均值

以上RSI的计算公式,根据小威尔斯·威尔德的理论是以14日为计算周期,在计算RS时要先计算14日周期内的收盘价涨跌幅平均值,此时引入了指数移动平均方法,即:

收盘价涨幅平均值=[(前13天的收盘价平均涨幅)×13+当日收盘价涨幅]÷14

收盘价跌幅平均值=[(前13天的收盘价平均跌幅)×13+当日收盘价跌幅]÷14

由于这种移动平均的设计,使RSI指标在计算周期越长、数据越多的情况下,越加准确。

根据一般规律以及小威尔斯·威尔德的理论,当RSI指标处于50以上时,市场处于强势区域,其中,80~100为极强,即“超买”区域;RSI指标处于50以下时,市场处于弱势区域,其中,0~20为极弱,即“超卖”区域。

当RSI=50时,从公式推导可以得出,前14日的收盘价涨幅平均值正好等于收盘价跌幅平均值,也就是说市场的买卖力量指标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当RSI>50时,说明前14日的收盘价涨幅高于收盘价跌幅,RS>1,市场的买方力量正在加强。尤其是RSI在80以上时,说明前14日收盘价涨幅是前14日收盘价跌幅的4倍以上,买方力量正处于顶峰。RSI=100时,说明前14日股价没有下跌,每日都在上涨,这显然是一种极端的强势状态。

当RSI<50时,说明前14日的收盘价涨幅小于收盘价跌幅,RS<1,市场的卖方力量正在加强。其中,当RSI<20时,说明前14日的收盘价涨幅不到收盘价跌幅的25%,卖方力量相当强大。RSI=0时,说明前14日股价根本没有上涨而是全部下跌,处于极端的弱势状态。

“种类”

在常用的股票软件如同花顺中,RSI指标一般包括6日、12日、24日三种曲线。

6日RSI指标线,是以6日为计算周期,根据公式计算出RSI值并绘制成线,反映了6日内股票的强弱形态。同理,12日、24日分别表示不同计算周期的RSI值,通过三种周期的RSI值对比,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出股票的未来走势,为投资者的操作提供指南。

“实践应用”

RSI指标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个股(如大盘股、小盘股),RSI指标关于强弱的分界线可以作为参考,但是“超买”、“超卖”区域不能完全固守“80以上”、“20以下”的分界,一般而言,大盘股的投资者应将“超买”的指标提前,“超卖”的指标推后;反之,小盘股的投资者,“超买”指标可以更高一些,而“超卖”信号也要略高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