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12378600000073

第73章 做耐心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愿望,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父母的这种愿望会变得愈发强烈,家庭教育也开始变得急于求成而缺乏理性。可是,这种急于求成的教育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格、品性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种能力的训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14岁的涛涛是家里的独生子,长得聪明可爱。他的父母从小为他设立了非常高的标准,希望他能够在各方面都非常出色。除了在学校里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外,父母给他安排了许多的课余活动:学钢琴,画画,拉小提琴,练体操等。父母还要求他在所有活动中都成为拔尖的人物。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学校外的活动中,涛涛都被认为是难得的优秀孩子,但是在他的生活中,却有一些令父母无可奈何的习惯,比如:他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别人对其略有微词,他便情绪低落,而且在行为上经常有神经质的表现。他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能够尽兴地玩耍,似乎很压抑。

中国古代有一个拔苗助长的寓言。

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人嫌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就到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点。回到家里他向家人炫耀:“今天禾苗长高了许多,是我帮助的。”他的儿子听说后,赶忙跑到地里一看,发现禾苗全都枯死了。

家庭教育中也要避免拔苗助长,如果父母们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教育的规律,结果也只能如这个愚蠢的宋国人一样弄巧成拙。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如果父母因为过高的期望值忽略了教育的规律和孩子的天性,这样的后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青春期的孩子面临升学的压力,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将家庭变成了第二课堂,父母亲自出马或者聘请家教,安排孩子加班加点地学习;有的则“威逼利诱”,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艺,或完成永远做不完的课外作业,根本不考虑孩子能否承受。如果孩子没有学好,父母便把责任全部归结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是在偷懒,对孩子进行各种惩罚。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既苦了孩子,也让父母觉得累,而且收效甚微,甚至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学习发怵,以致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这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高压式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惧怕父母,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压抑孩子的天性,并且造成孩子兴趣单一。更为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会出现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甚至反感、厌恶乃至仇视周围的一切,最后酿成种种悲剧。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要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情况,否则就是在害孩子。如果父母给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只会让孩子承受太多的挫折,使孩子特别容易紧张,并因此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倦感。如果这时再让孩子进一步学习,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强迫症。

父母盼望孩子能在各方面都优秀的愿望是好的,但结果却不一定能如愿以偿。因此,父母要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善待孩子,要把自己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降低,尊重孩子的能力,科学地引导和开发孩子的潜能,少给孩子增加压力。尤其是对那些为了获得父母的爱而不断努力,却又不能一下子达到父母要求的孩子,父母更应该理解,从精神上给予孩子爱和支持,让他们快乐成长。

父母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创设情境、机会和孩子共处。例如,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出游,一起交际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依靠,无形中会促进孩子健康积极地成长。

第二个阶段,在孩子面临学习任务的压力时,父母要关注他、支持他、鼓励他。特别是在孩子成长阶段的转型时期,如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或是刚上小学时,父母要帮助孩子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三个阶段,父母和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一起成长。父母和孩子虽然对人生的追求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和不同的措施,但是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是相通的。父母和孩子要在不同形式的奋斗中体验同样的人生快乐和幸福,一起找到人生成功的道路。

总结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三个层次,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