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12378600000022

第22章 为什么有话不和父母说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一看就知道。他们的心思开始变得细密敏感,很多事情不再随意表达,而是控制着什么都不说。

自从小强上初中以后,就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疏远了。在父母面前总是躲闪着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赶上心情不好,甚至连续几天一言不发,对父母的嘘寒问暖表现出厌烦和抵触的情绪。

这让父母很不安,也让父母很失落,父母主动示好,找小强有兴趣的话题聊天,小强也会毫无兴致地简单应付一下,这些都是与父母紧张关系的具体表现。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小强回到家后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不爱多说一句话,要是妈妈主动询问小强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小强马上就会不耐烦地说自己很好,妈妈不要多问了,自己还不是跟以前一样,问了又有什么用!

小强的妈妈没想到孩子会是这种态度跟自己讲话,很震惊。想到自己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从小拉扯大,操心了十多年,到现在孩子不知感恩,竟然还厌烦了自己的唠叨和关心……小强的妈妈很伤心。

人在小的时候,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总是兴致勃勃地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物,想了解一切陌生的东西。看到大人们在一起说话,孩子也总喜欢掺和一下,猜想大人的话语,并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样子,引起一阵哄笑,孩子便会扬扬自得,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们也因此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那样自己就可以跟爸爸妈妈一样,掌握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询问,同样是想要了解孩子,渴望进入孩子的内心与其交流。但是孩子的心门开始不再向父母敞开了,他们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心思,像保护自己的宝物一样,觉得这是自己特有的最私人化的东西。有些孩子虽然已经十多岁了,但是他们大多数都还是自私的,做什么事情只知道想着自己的心情,不会为他人着想,更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就是天经地义的,自己没什么责任。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教导,除了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最厌烦的就是说教脸孔。在学校,老师那张严肃的面孔他们可能已经厌烦了,回到家里,父母又针对自己的缺点和变化,板起脸来讲些大道理,这会让孩子无法忍受。孩子长大了,面对训诫和讲道理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觉得自己被隔离在另一个世界里了,与他人的距离遥不可及,又无处倾诉。

我们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夜间的电台节目都很火爆,而有的针对中学生的节目,会有很多孩子跟主持人倾诉自己的烦恼。他们对身边的人闭口不谈的话,对一个“陌生人”却和盘托出,从课业的压力到感情的烦恼,他们无所不谈,像是把主持人当成了最知心的人。其实,孩子只是想找一个不会对自己开口就“说教”的人,想找一个能够平等对话的人,去告知自己的心事。

青少年成长的心理需要很容易被长辈和老师忽略,因此他们才找陌生人倾吐心声。他们想主宰自己的生活,也不相信长辈的经验对自己而言就是有用的,但自信的同时他们也会动摇,希望别人在肯定他们的前提下,帮助自己。这种尴尬的心境孩子不愿表达,也很难被他人理解。

若是父母觉得孩子无法理解,对孩子无从下手,失去了耐心,那么是很危险的。孩子为了发泄自己青春期纠结的心理和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很可能有过激的行为,或者被一些不法分子引诱走上歧途,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内心解读。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首先,父母要客观,从科学的角度对孩子青春期的行为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孩子的阴晴不定,甚至无理取闹,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表现,与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没有必然的联系,父母不要一味地伤心,而要以成熟的心态辅导孩子顺利度过这段时期。

第二,沟通。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总是忘不了自己长辈的身份和威严,认为孩子一无所知,什么也不懂,这个世界的本质和原貌只有大人才了解,孩子只要记住大人说的话并服从就是最应该做的事了,不该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更不该质疑大人的理论。殊不知,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据调查,有些国家的民主式家庭关系更适于孩子健康成长,从小就尊重他们的意见,像朋友一样家里有了事情都一起坐下来解决,就会减少孩子成长的心理障碍。

第三,尊重。每一个成人的心理都不可能像小时候一样对亲朋好友那么透明,这不是有意的隐藏,而是作为独立个体正常的心理需要。我们反观自己,就会意识到这是多么正常的行为。孩子已经在长大,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当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先听一听孩子的意见,然后试探性地再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孩子一同商量,让他们做行为的主体去亲自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以后有了问题也就不会都藏在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