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数学教育的功能,教师们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结构,采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其中“基础教学模块”的内容涵盖了学校各专业都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使学生获得必须的、足够的“基础性数学知识”,即数学科学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专业教学模块”则根据不同专业选用,其内容根据专业需要来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对学有余力、有一定数学潜力或对数学有兴趣的少数学生增加“拓展模块”,主要以第二课堂、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的形式进行。这样既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须的、足够的“基础性数学知识”,以及学习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满足少数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
二、改善非智力因素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数学学习。实践表明,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职业中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1.用关爱和期望帮助学生重新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美国着名的教育家本尼斯用了一句话概括了教师期望的价值:“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很大的期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力提高二十五分。”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因此,教师要构建对每个学生的期望,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考虑学生原有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他们传达这种积极的期望。这一点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被老师“忽视”甚至“放弃”,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有不少在职业中学的数学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期望使他们没有继续放弃数学学习”,“以前老师根本不管教师们这些成绩差的同学,在这里老师这么看重教师们,让教师们又有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当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当他们有进步时,教师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既要实事求是,不能用高标准来衡量他们,又不能没有标准、一味迁就,而应建立一种科学的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监督和辅导,这样学生有一个可望又可及的目标,他们的学习不再盲目,同时有“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作准绳,使学生有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意志
在动机、情感的激励下,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后,还要克服各种困难,能动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去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没有较高的自觉性,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是不能学好数学的。很多学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和干扰,缺乏恒心和毅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的意识和能力。
(1)培养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价值。就职业中学数学而言,它是学习其它一些课程的工具和基础,也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这正体现了“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教师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巨大作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符号、无意义的数字;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升学与就业,从内心产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培养数学学习的坚韧性
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没有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用一些名人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如林肯自幼失学,凭借拼搏进取的意志,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民尊敬的总统之一;居里夫人不畏艰难,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镭元素,体现了她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
5.名人因素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心理学家潘菽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另一类是有关认识活动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前者与个性心理特征及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它对认知过程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后者则只涉及学习本身。这里前者主要指非智力因素,后者则为智力因素。一般地说,他们同步发展时,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协调发展时,二者彼此干扰。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积极影响,心理学上称为正迁移,反之称为负迁移。促进正迁移的发展,避免负迁移的出现是教师们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目标。下面从三个方面谈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教师们只有强化情感意识,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参与到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一、引导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内驱力,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促进积极学习的作用,而且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要学好高度抽象与逻辑严谨的数学,培养学习兴趣是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过“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其中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兴趣品质。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就教师记得教师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教师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教师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培养和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们可以通过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了培养学习兴趣;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大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事例,通过名人效应培养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启发学习兴趣。
数学不仅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更是一门古老的文化,教师们在备课中要注意挖掘那些能引起学习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望,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使师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因家庭、教育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们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就要创造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如,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地准备适合各层次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课堂练习及作业也要有层次性,让学习有困难的做一些模仿性的习题,给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留一些附加题或选作题。再教学中要强调人人参与,并注意学生个体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激发,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或思考时的点滴可取的见解,都应及时肯定与表扬,让每个学生都切实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长此以往,必能使全体学生都满怀信心地面对数学学习,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必须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的态度、情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渊博、宽容、认真、有爱心、有责任感等人格力量对课堂教学最有穿透性、也最有影响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有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在课堂上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6.数学趣味教学与创新性的体现
教师们常讲数学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的确,数学是一门最抽象的学科,但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特别地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师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是具体的,数学的学习是有趣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的体会是:首先教师在教态上要和蔼,不要怕学生冒犯自己,再者教学中要注意将生活中大量生动有趣的事情引进来,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些故事、谜语、名人轶事吸引学生的兴趣;还有在数学课中该让学生做的游戏、活动如铺地砖,阳光下投影,抛硬币,掷骰子等活动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不要怕教室里乱;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改变,要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等引进评价中来。
一、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在应用中的创新性
数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飞船航行,每一次人类的进步,人们思想的创新,都受到数学的恩惠和影响。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数学的用途更是无处不在。但是,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更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必要性。因为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使用,而且在进行社会上其它工作时也常常使用。当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未来,面对社会已出现和将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现象进行解释时,当学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建模时,首先使用的就是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所以数学思想方法是人类进行创新思维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这一点。
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组织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数学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盎然的活动,抽象的概念、繁杂的计算、多变的思路、严谨的逻辑时常困扰着学生。意志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认识自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维持对学习的热情,为兴趣的再生和巩固提供动力。意志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会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下苦功夫,努力稳定学习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呢?
首先,教师可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讲一些名人故事、事迹,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如祖冲之百折不挠寻求圆周率的精确度;陈景润矢志不渝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还可以讲叙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利剑,蒙难前还高喊:“不要动教师的(几何)图。”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组织质疑、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争论,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课后,可设计一些适度的难题、思考题、趣味题等,使大多数学生在跳一跳以后能摘到“果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给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究、拼搏,学生就会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感受到克服困难的乐趣。
总之,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要通过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注意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情商得以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