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职场男人是甲壳虫
12361900000046

第46章 迟钝的木蠹——没有一种资源能够永久地利用

木蠹,鞘翅目小蠹科树栖木植食性小蠹类的统称,森林的重要害虫。虫体微小,体长1~9毫米,暗褐色。触角折曲呈膝状,末端三节膨大,构成锤状部;翅脉简化。

木蠹是一种非常“傻认一”的甲虫,它只有在成虫羽化后才会飞离树身,在寻找新的树木寄主并进行交配之后就会很快死去。在此之前,它一生都在树干里活着。

蠹在汉语中有两个最常用的意思:一是蛀蚀;二就是愚笨。

说起来,木蠹也的确不是什么聪明的甲虫,它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就在树干里啃啊啃,木蠹多了会把一棵好端端的树给啃死。当然这是自然界里的生存规律,任何一种昆虫都会有自己需要的食物。然而木蠹要想生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树最好是活的,因为只有活着的树木里才会有新鲜的汁液,也才能够让木蠹更加容易地补充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众所周知,树木在死亡之后会迅速地枯萎和风干,而在这种树中生活的木蠹,不仅会因无法补充水分和营养导致发育不良,而且甚至有可能活生生地因此而渴死、饿死。

在这种有些呆呆的家伙渴死、饿死之前,它们依旧“很坚持地”待在那棵没准就是被它们挖空了树干而死的干树里,根本没有想过换一棵树。那样也许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杨风武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在自己还没有下海的时候,他就为创业做了精心的准备并打下了大量的基础。其中最为让他感到兴奋的,莫过于他找到了一位多年失去联系的老同学,这位老同学当年就和他的关系非常好,而在多年之后,该同学担任起了某大型国有企业采购总监一职。

老同学相见自然是大喜,他们之间自有一番称兄道弟的亲热。在这之余,老同学无意中提起了自家企业每年要采购大量木材的事情,杨风武听在耳里,记在心头。

没过多久,杨风武在老同学的支持下就开办起了自己的木材加工场,对于产品,杨风武还是很上心的,原材料和质量都是严格、严格再严格,把关、把关再把关。没过多久,他就带着一些资料出现在了老同学的面前。

说起来杨风武的这位老同学还算有原则,这件事情之中并没有什么观众期待的权钱交易,他纯粹就是给铁哥们儿帮了个忙——杨风武那边出产的木材产品的确是质量上乘,价钱也公道,对于他这个采购总监来说,既然总归要为公司购进原材料,老同学的产品又的确不错,那自然是能帮一把是一把了。

杨风武做成了这笔生意,自然是心中喜悦,然而在这位老同学身上,他却看到了更大的前景。

这家大型国有集团每年的木材用量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天量,虽然自己做成了一点点生意,但是比起人家的用量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回到家里看看自己的小木材加工厂,杨风武只感到巨大的落差,不满足感从天而降,那么大的一块蛋糕,负责人又是和自己关系很铁的老同学,市场、渠道、人脉都有了,自己却吃不下多少。

于是,杨老板把他的全部精力、资源和资金都投入规模的扩大上。

随着产能一天天的扩大,杨风武心中越发地喜悦。他不仅把生意上挣回来的钱继续全部投入自己木材厂的生产规模扩大上,甚至还想尽办法弄到了银行的贷款,继续扩大他木材加工场的生产规模。

“我要做一个木材大王!”杨风武心中豪情万丈。

可惜天下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正在杨风武壮志满怀的时候,他那位一直照顾他生意的老同学却离开了采购总监的位置,转而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担任行政性工作的高管职位。新任的采购总监提出了“全渠道采购”的方针策略,他不仅对国内外的大批供应商广发邀请函,以投标的方式来决定采购的结果,而且采用了向多家供应商分散采购的方式。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说,新任的采购总监做得并没有错,这种采购方式不但可以更好地避免上游原材料的风险,同样也可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这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采购效益是有极大好处的。

可是杨风武一味地扩大规模,现在老同学一离开,这么多的产品却又卖给谁去?

环顾四周,杨风武才发现自己这几年来光顾着抓生产规模,根本就忽视了销售渠道方面的建设,虽然除了以前有老同学坐镇的那家大型集团之外,自己也有几家固定客户,可是那几家固定客户的采购量,又哪里能够消化得了他现在看起来已经颇为庞大的产量。

而且杨风武自己心知肚明,自己的产品虽然还算不差,但是和一些国内同行比起来,未必就能稳占上风,更何况这次自己最主要客户的采购还是面向海内外的,那些国外供应商水平如何,尚未可知。

两个月后第一次开标,杨风武虽然是资深供货商,但是仍然只拿到整个标的很小一部分,这样的产品消化情况比起他的生产规模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可是现在再去做市场,已经来不及了,杨风武在产能和市场这两个方面的极度不平衡造成了产品的大量积压,只是仓储和基本运营维护这两个方面,就要占用他大量的资金。而就在杨风武努力缩小规模降低成本的时候,银行的贷款到期了,原料商也纷纷上门要求结清货款,知道杨风武产品滞销以后,他们同样不给杨风武压货的机会……

杨老板木材生意的现金流,断了。尽管杨风武想尽了种种办法,却仍然避免不了败亡的结局,到了最后,他的企业不仅破产,就连他本人,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直到很久之后,都无法恢复元气。

摊子铺大不容易,可是要把铺大的摊子再收回来,则更是难上加难。时间飞速地流逝,没人注意到,曾经有一个木材加工企业,以很快的速度膨胀了起来,又以很快的速度破产了。

甲壳虫的点评:

在中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很多民营企业如同昙花一现,经过一段高速膨胀期之后迅速地崩溃。杨风武的例子是过于依赖老同学渠道的销售资源,而更多的例子则发生在对于技术资源、原材料资源乃至管理资源等的单一依赖上。试问,连一辈子躲在树干里的木蠹都有着树木枯死自己没饭吃的风险,在这个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商品社会里,又有什么样的资源能够让我们一劳永逸地永久利用下去呢?

不停地寻找新的资源点,不停地分散自己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这是创业者的王道。现在的企业不但要比谁做得大,更要比谁活得长。连作为职场最核心一环的老板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在职场中的所有兄弟们就都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了。在全书的最后,笔者由衷地祝愿所有的兄弟们都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