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12361500000007

第7章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6)

(2)目标性与方向性统一的原则即学科教学中德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学科课程目标和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来进行。

(3)主动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学科教学中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保持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抓住德育的有利契机,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情感熏陶、情境感染、正面灌输、潜移默化等各种方式方法,取得最佳效果。

(4)示范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教师要以自身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时时、处处起到思想道德的示范作用。同时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努力实践,在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有意识地将思想观点、政治规范和道德准则转化并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之中。

12.小学体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其实不然,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试图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作一点浅显探索,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求同存异。

(1)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爱国信念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就是把“希望”和“结果”转化成坚信不移的观点,进而成为一种信念。主要方法有:

①把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使学生初步懂得体育和:“国力”,体育和“国成”,体育和“国民”的关系。

②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树立民族意识,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质量的体现。

③把自己和国家的利益相联系从小树立学好体育,增强体质;用好体育,服务社会;终身体育,报效祖国的好思想,逐步培养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培养集体意识增强爱国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集体视为国家的一个“细胞”。由此可见,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体育课中,“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的一些活动和练习大都在集体之中完成。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导致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平凡接触,学生对集体间的竞争和对抗,胜与负比较敏感,情感流露比较真实。

因此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编队、分组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集体的理解;通过集体行动“齐步走——立定”、“四面转法”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拔河”游戏或球类比赛等,培养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集体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

(3)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队列队形练习了。“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

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解放军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如:“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

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4)通过游戏教学创设情境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偏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节,又有对抗和竞争,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教育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准,渗透要实,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练法”等,创作出一定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在教“冲过火力网”这一游戏时,教师可先用收录机放一段密集枪炮声的录音,接着对学生讲,今天我们都来当一次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夺取战斗的胜利,我们要机智勇敢地冲过敌人的“火力网”。然后,在播放的枪炮声录音中做游戏。还可以通过讲英雄人物的小故事,介绍英雄人物事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做学生很投入,爱国主义情操在游戏中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

(5)通过相关事物引申教育内容小学体育教材多数思想性不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与有关事物相联系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性,并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例如,在教“快速跑”这一教材时,其中“快速”二字和时间相关,如果教师开动一下手中的秒表,把分分秒秒报给学生听,让他们体会一下时间的空间印象,同时简单介绍一下一分钟的经济价值,即给国家创造的财富,使他们感到“速度”二字如此重要。又如在教“耐久跑”这一教材时,我们可以利用祖国的名胜游览地进行象征性的长跑,如跑北京的“长城”,跑南京的“中山陵”等,以此来培养兴趣,丰富知识,激发爱国热情。

(6)通过“名人效应”激发学习主动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从一张白纸走向辉煌,涌现出大批体育名人,这些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把握儿童的心理,充分利用“讲、看、说、仿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行有目标。所谓讲就是给学生介绍一些我国优秀体育名人。

例如,排球队长郎平;体操玉子李宁;水中蚊龙林莉;篮球国手郑海霞;乒乓皇后邓亚萍;体操新秀莫慧兰等。“看”就是给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比赛的图片,如“精彩瞬间”、“明星英姿”等,也可以适当看一些相关的电视录相。“说”就是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体育名人。“仿”就是让他们模仿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名人的动作。这样做学生容易理解,心境真切自然,学习主动性得到较好地发挥。

(7)通过环境布置营造渗透氛围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予人一种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环境氛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营造出多种渗透氛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例如,利用校园的围墙或板报写一些与爱国圭义教育内容看关的标语,或画一些相关内容的体育宣传画等。又如,利用操场的边角空地适当插置一些有关格言或者是有鼓动性、号召性的小标语牌,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利用体育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小从实、从远入手。

所谓从小就是从小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

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年龄小,单纯活泼,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所谓从远就是立足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导

“渗透式”教育方法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是卓有成效的途径。爱国主义教育与其他思想教育一样,除了注重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认识、规范其行为外,利用时机培养意志、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和途径。

而“渗透式”教育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实践方式。同时,由于“渗透式”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消除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疲倦乃至于抵制的心理,这种无意识记忆在较长时间里会显出它的牢固性。

中学语文课文大都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教材,但其中的思想因素是蕴涵在文章内容之中,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爱困主义教育必须是“渗透式”的教育,而不能是“单刀直入”式的政治说教。

如果因为语文本身具有思想性,要完成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任务而把语文课变成半语文半政治,变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就违背了语文课的特点,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能够做到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渗透式”教育方法的实施

(1)深刻理解教材,把握主动权进行“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站在对整体中学语文教材的认识的制高点,对教材内容有完整的理解。要清晰地认识到每篇教材除了应传授的科学知识之外,还应弄清楚思想教育内容是在教材哪些内容中体现出来的,而不应毫无联系的硬性加入。

对于大纲中规定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应了然于胸,正确辨析哪些篇目承担着哪些方面的教育内容。即便是爱国主义教育,也有具体的内容,例如,有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也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还有准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教育,等等。

(2)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分析爱国主义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容有所侧重,却不能主观偏颇,脱离课文内容。如果流于形式,声东击西进行,就会使语文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两败俱伤。现今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篇目,多数体现了时代性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但不同体裁,不同文章的思想因素各不相同。

因文施教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前提。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属于记叙范畴,作者浓郁的爱国情感是在叙事、抒情和议论中抒发出来的,适宜用以情感人的方式来感染教育学生;而鲁迅的《拿来主义》是论说文,作者对国民党的痛恨之情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注是在说理论辩中表达出来的,以理服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是上乘方法。

不同体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是合情合理、尊重现实的表现,但具体教育的内容还需要因文而异。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在文言文中主要是进行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学语文教材中,诗词的优美意境,杜牧《阿房宫赋》的文学性,《师说》的尊教思想。如果教师合理驾驭,充分利用,就会使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受到相应的爱国主义熏陶。

(3)巧妙创设情境,进入角色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过乎情。”良好的情境是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情感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是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方式。

中学语文课文有较强的思想性,有的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的字里行问融入了作者真挚热烈的感情,关键在于教师精心发计,充分利用,使学生进入角色。例如《离骚》是我国伟大的爱国生义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作者运用神话传说、比兴联想和夸张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政治理想,饱含着作者真挚的爱国情感。

情境的创设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既可以把情境作为讲读教学的引子,先入为主;也可以在讲读即将结束时展示情境,以收到言虽尽意不止的效果。还可以在讲读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随时随处进行。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利用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的介绍完成;也可以通过巧设问题,在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情境,在逐步设置问题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解决各个问题中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

(4)开拓第二课堂,增强教育语文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具有灵活性、独立性和自愿性,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性情的新天地。

丰富多彩的语文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受到各种教育。例如:在写作课外小组活动中,除了把学生带入生产生活的第一线,让学生直接感受生活,获得第一手写作材料。还可以适机进行书评、影评、观后感等生动活泼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