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热爱科学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12360700000006

第6章 学生热爱科学教育理论指导(5)

利用“阅读材料”,树立热爱科学的信念

现在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很笨,今后不可能在科学事业上有所贡献;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恰当地利用“阅读材料”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为科学事业锲而不舍,敢于献身的精神。

如:讲到“白炽灯”时,介绍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获得专利的发明就达1300多种,为找到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1600多种材料。在研究白炽灯的过程中,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常常连续几天几夜不停地实验,吃住在实验室中。这位只上过三个月小学,全靠自学成才的大发明家,除了自己动手实验,还夜以继日地阅读科学书刊和学术论文。有一次他的朋友当面称赞他是天才,他笑了笑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不失时机地介绍科学家的事例,使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从而树立起为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奋学习的坚定信念。

利用课后“小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科书后有些“小实验”课堂上是没法完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灵活形式开展活动。

如“筷子提米”、“巧找中心”、“真空不能传声”、“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等小实验可让学生回家后单独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能力,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些学生回家找材料自己动手做实验,简单易行,效果极佳。如用橡皮泥证实大气压的存在,研究沉浮条件等。这些实验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信心。有些“小实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你对地面的压力有多大”、“比比谁的功率大”、“纸锅烧水”等这些实验,两个以上学生可以结合成一个小组进行探究,小组之间通过“提出问题”,然后小组成员都猜想与假设,共同讨论得出结果,可以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不论实验成功与否,重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利用课后“小制作”培养创造能力

有位学者说过:“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容易忘,自己做出来的一辈子也忘不了。”因此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都把课后“小制作”留给学生利用节假日制作。这样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自找材料,自己设计,独立动手,独立思考,充分动脑,动手实践操作,并不断改进、创新,使之成为精品。

如有的学生把书本上介绍的“真空照相机”加以改进,筒身可以伸缩,后面加上遮光布,使成像效果更明显;还有的学生在学过重力知识之后,回家制作了一个水平仪,后来又带到学校,经同学们建议,老师指导,又在此作品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量角器,这样的水平仪既能检测台面是否水平,还能检测出倾斜角度的大小;有些同学还利用废旧材料组装作品,如废旧近视镜与老花镜组装简单望远镜等。

通过“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把机会留给学生,逐渐培养学生在动手中学会了动脑,在动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创造能力,养成了在实践中探索,探究的科学素养。

10.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们知道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的变为科学的中国了”。培养队员爱科学的思想素质,引导队员学习科学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服务,打下基础是我们的任务,这实际上也是爱党、爱祖国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有责任去开展好爱科学的教育活动,把队员都培养成学科学、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的孩子。

科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这符合少先队“组织起来再教育”的全体教育原则。因此,少先队科技教育第一步是普及活动,达到普及教育。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先在基地上开展劳动实践,人人参加。在教室里开展科技教育班队课,人人获得教育的机会。班队开展小制作展览,人人有机会露一手。

积极参与和辅导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积极参与和热情辅导,不断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所为,因势利导,培养他们各自的创新意识。

学生大多喜欢航模飞机和风筝的制作及放飞。但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制作技巧和飞行知识,只能做成而不能调准,往往飞不高飞不稳,甚至一飞就栽倒。我们老师要身临其境,言传身教,积极参与和及时进行辅导。同时还采用典型引路的办法。我们首先要对一批历次比赛中飞得较好的“小行家”进行培训提高,而后让他们在班中进行操作演示。同学们得到启迪后,在制作中都能注意两翅的对称性和平衡性、头尾的轻重比例等关键,各自想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心翼翼,精心扎制,又经过反复的放飞调试实践,很快掌握了性能,普遍获得成功,各班都涌现了一大批能手。经过老师的参与和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个学生增强了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励了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热情。

进行因势利导

学生在小飞机飞行的成功性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老师就要因势利导,在如何提高飞机的留空时间上,再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同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小飞机的原动力,他们在橡皮筋的扭动性、耐用性方面作了好多探索,有的放在植物油中浸,有的在不增加长度的基础上,自制了非常耐磨的橡皮筋,有的设想着用无线电摇控,用电动作动力,不断拓宽创新思维的空间。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再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勤奋钻研的精神。

提升创造作品

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毕竟是粗糙的、不完美的,好多是属一般性的题材制作。即使有的题材较好,但做工不精巧或不能体现其科学性。我们搞小制作,不仅仅是为了竞赛,主要是通过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因而不能为了选优,轻易放弃一般作品,而应力求提升每一件作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再开发的机会。所以我们老师要在每次征集小制作、小发明的作品中,除了细致观察,分类选择外,重点放在对每件作品的辅导和指点上,引导学生去粗求精,使作品重放光彩。

如有两位女同学,平时喜欢作纸工制作,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他们利用平时节假日空闲时间,用白色的废旧铜板纸,折叠成一只坐着的天鹅,与众不同的是做工很为精巧,但美中不足的是,作品缺少气质,显得呆板。老师指点他们进行再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要求尽量使作品能够静中有动,富有艺术色彩。两位学生经过一番的苦思和再创作,终于把这只天鹅做成展示着双翅,泼打着激起浪花的“天鹅戏水”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敢于奋发的情怀。

组织比赛活动

巩固兴趣、展现科技成果、强化科技信心,学校经常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向他们讲解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最新的科技动态,让学生从小撒下爱科学的种子。在活动中,让队员、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懂得科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在活动中亲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多动手动脑,提高科技意识。最让学生们欢天喜地的是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科技周科技作品展”、“班级篮球赛”、“演讲辩论赛”、“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比赛”、“小学生风采赛”、“器乐演奏赛”、“书画摄影展”、“地球日环保漫画展”、“电脑制作大赛”任他们挑选;“热门话题讨论”、“班级歌咏赛”……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空间。一次活动,少则一节课,多则三五天。在那些忙碌的日子里,学生们互相被热情、勇气、活力和自信精神深深地震撼着,他们尝试、展示、爆发、艺压群芳、技压群雄、掌声如潮,为鲜花激动,为成功陶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科技兴趣得到了巩固,科技成果得到了展现,科技信心得到了加强。

总之,学校辅导员要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不同环境、学生的不同条件,找出自己所在地方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内容,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写出论文,通过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来认识农村科技教育存在的优势和条件,找到农村小学少先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条件。

1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反映。一旦学生对科学中涉及到的事物比较熟悉了解时,就会体验到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向往科学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这种情感。

从观察认识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遵循这一心理学观点,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一套每晚7时55分,播出的《科技博览》节目,并要求每生将观看到的题目及内容记下来,第二天到校后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为了督促学生自觉观看这个节目,教师特意设计了“看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记录表”,要求学生每晚看后填上时间、题目及大致内容,一个月后交给我。教师还向学生家长发通知,要求家长给予配合支持,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教师自己也坚持每晚必看这个节目,以便和学生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节目观看,学生感到这个节目有趣。由不知“科技博览”这个节目,到渐渐认识这个节目,并且喜欢这个节目。“科学”这个含义,对小学生说是比较模糊的,抽象的,只有通过具体的事物指导观察认识,才会深刻领会其实质。真情来源于实感,实感才能产生真情。通过一年来坚持让学生看“科技博览”的训练,学生从中领悟到科学的含义。对此,学生对科学也产生了喜爱之情。

从学科渗透中,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在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加强各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可以提高其效益。教师要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教育因素,努力完成科学思想的确立、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大任务,把科学教育纳入学科教学目标中去。然后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体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源于教材,又优于教材”的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中涵盖的科学知识面较广泛,小语七、八两册课本中的就有10多篇课文是传授有关科学知识的,教师就要紧抓内容,重点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如《青蛙的眼睛》一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说明科学家们根据青蛙眼睛的特点,研究制成了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的“电子蛙眼”;《航天飞机》一课,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一架银色飞机两次遇到航天飞机的情景,具体向人们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到科学技术的神通广大,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了《李时珍》、《一定要争气》等课文后,让学生领悟到:学科学、用科学必须要有踏踏实实的求知态度,坚韧的毅力和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志向。

从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阅读活动伴随着情感过程,运用情感迁移规律,激发学生学科学的欲望。对此,我采取以下做法给予指导。

(1)设法创造阅读环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我发动学生订阅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少年科学》、《小学生时代》等读物。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些刊物,并要求有记录。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校图书室和县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学生做到人人手中有二册固定的读物和人手一卡的借书证。阅读有了环境,学生从大量的读物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真正拓宽了知识视野。

(2)利用情感和需要的关系提高阅读水平

除定期组织相互交流阅读方法、体会外,还利用中队活动时间召开朗读会、故事会、主题中队会等,让学生感受学科学的乐趣。如《畅谈科学家故事》、《科技“星”光灿烂》等主题会上,学生以小品、相声、舞蹈、诗朗诵、快板等形式,向大家畅述了从课外读物学到的科普知识。同学们纷纷叙说:卫星在我们手上起飞、火箭在我们队鼓中闪光,小小航模游进了小河,激起了一朵朵欢乐的波浪。别看我们今天的“玩意儿”太小,明天就会长成大树棵棵,我们的队伍里,将会走出无数个爱迪生、瓦特未来的史册里,将记载数不清的张衡、沈括……学生们在不断满足求成、求知、交往、倾吐等需要的过程中,阅读的兴趣倍增。阅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也倍增。

(3)处理好导与作的关系,激发习作激情

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本)课外书,反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构思,并作记录。结合课外书,写一些读书笔记,仿写一些段落。特别是阅读科普文章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撰写一些假想发明的小文章。

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实践活动是形成和发展儿童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参加了具体的实践,就能所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