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12360500000006

第6章 学生完善人格教育理论指导(5)

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教育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

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这样在校园里就刨建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

从时空范围感受人格教育

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于2003年3月1日启动,分三个阶段实施,首先发射环绕月球的卫星,深入了解月球;接着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进行实地探测;最后送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站,实地实验采样并返回地球,为载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选址做准备。整个计划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时间。令国人自豪不已。

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的序言,就介绍了从空间尺度来看,“物理学的最小研究对象是数量级为10-15m的微观粒子,最大研究对象是数量级为1026~1027m的宇宙”;从时间尺度来看“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从1018s到10-25s,共跨越了43~44个数量级”,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蛇形圆图案”。其中展现的是一幅壮美的“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特征、规律和本质的历程”的图景。从远距离输电到超导磁悬浮,从天气预报到航天飞机、两弹一星……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事迹”,激发起学生对前人的敬仰,对科学的兴趣,对理想的憧憬等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地把“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心旷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

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教育

教育一方面使教育者成为历史的继承者,同时又是“新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往往是以知识的形式存在的,其常常是“隐藏”在知识之中的。教学不能单纯地异化为传授知识。

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习变的生动有趣。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中,学习人类认识自然的艰辛和奋斗历程,其中充满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从亚里士多德到伽俐略至牛顿“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从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等,其中凝聚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才华及奋斗历程。从奥斯特的电生磁到经过十多年研究成功的磁生电,体现了艺术美学对称的思想;从冥王星(已降级)的发现到宇宙万物在万有引力定律的统一“指挥”下,是那样的“和谐”、“安详”。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比如,动量和动能:“动量这个概念是笛卡儿,牛顿先后提出的,并且笛卡儿明确地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作为物体‘运动量’的量度,在历史上由于他们的影响,正如前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力同志指出:“教师应把教育过程看成是‘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的过程。文化,是培养人的宝贵财富和资源。教师就是要通过教育过程提高文化的精神和智慧,创造文化的精神和智慧,把文化的传授和学习转化成历史上文化创造者与今天文化学习者之间的对话”。

从介绍中渗透人格教育

物理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物理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美学等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物理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又能历史地,客观地学习物理知识和进行创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的父亲——清华大学数学系杨武之教授发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为他讲授《孟子》,杨振宁说他后来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对人格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爱因斯坦所说:物理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我们所需要的与其说是赤裸裸的结果,不如说是研究过程,离开了引向这个结果的发展过程来把握结果,那就等于没有结果,大诗人歌德就说过:‘科学史就是科学本身。’对现有知识的历史考察,可以把发现的本质放在更真实的背景下,从而使学生得到超过定律和公式的许多启示。”

在问题中培养人格教育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受教育者真正独立地接触问题,检验了受教育者的人格素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受教育者表现出了不同的个体反映和应对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人格教育形成和升华的过程。当然问题的选择要联系实际,接触社会,接触历史,接触科技。

例如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静电的产生与防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特别是水利资源丰富的丽水农村地区,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物理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稳定性所必须的。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利用试题着手体现人格教育

改革物理考试把体现人格教育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转变考试的目的,从为选拔尖子学生变为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重视考查知识变为重视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下面几道试题:

[例1]大城市中建盖一些高楼,用玻璃做墙,由于太阳光发生,使附近的住户受较强的光照射不能很好的工作和休息,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污染(光污染)。本题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2]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人民为实现“三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1年6月8日,“金门快轮”满载385名台湾同胞,首次实现了由高雄经金门直航厦门港,海上航行历时约12h,航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5km/h,问:高雄到厦门的海上航程大约是多少km?本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以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教育

教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着,逐渐成熟的时期,一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注意方式方法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为学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种子,受益无穷。

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叶朗教授在季羡林先生92华诞暨人格教育主题茶话会上满怀激情地发言:加强人格教育就是在大学营造一种氛围。北大之所以有一种特殊的氛围,就是因为有季先生这样的一批大师。他们的人品、学问、胸襟、气质以及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北大的学生。中小学又何尝不是。

教师与其说是教书,不如说是教人,与其说是“言教”,不如说是“身教”。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任何教师人格的作用”。

物理教师的高尚人格除了体现在热爱职业,终身学习外,还体现在教师的处世态度、为人风格、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甚至包括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服饰等素质外形。教师要成为学生可以师从的表率,必须不断地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铸造师德意志,养成师德习惯,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将自己置于道德之内,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受教育者的伦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在人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总之,通过物理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发展了受教育者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发展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激发了内心的潜能,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有着极美好的阐述:“人格教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

8.音乐学科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指导

音乐教育者越来越关注音乐欣赏教学与大学生人格心理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能影响人格的各结构层次。借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着重探讨音乐欣赏教学同大学生人格中的“超我”之间的内在关系及音乐欣赏教学对人格之超我的影响表征,以此来加强音乐教育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引导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音乐工作者们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音乐欣赏教学在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及价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音乐欣赏教学与人的心理方面的探讨,也随着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人们的音乐欣赏实践活动的日益增多而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音乐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已意识到了音乐欣赏与人的心理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大型商场选择一定的背景音乐来适应顾客的心理,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形式或途径来欣赏音乐达到释放或者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目的;通过音乐疗法对分裂型人格的心理患者进行治疗等,在当今大学生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日益增多,其中人格问题尤为突出。

人格,作为组成人的心理的核心部分,往往被学者专家们单独提出来,成为他(她)们研究或探时的重要对象。各不同层次、专业的学校也因此而试图通过各种形式或途径来完善学生的人格,从而达到心理和谐的目的。

“超我”在人格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的整个精神状态是一个能量系统、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即人格,在人格的内部有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子系统,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便是人格系统内部三个部分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结果,“超我”主要是指人格中理想的部分,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是人格的第三个主要机构,是人格上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超我”的功能在于控制和引导本能,如果这些冲动不加控制地发泄出来,就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超我”为至善至美而奋斗,不为现实或快乐操心。它提出的与其说是真理,不如说是理想,它所奉行的是理想原则。超我一部分发源于无意识,一部分是儿童与父母的情绪联系及其自我——理想的产物。

弗罗洛德对“超我”的界定核心部分是自我理想和良心,这里我想照搬他所说的自我理想和良心概念。因为现代人赋予了自我理想和良心以更加广泛的意义,“超我”中蕴含了超然、超脱,它是心灵的自由状态。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超我’的功能在于控制和引导”,而这种控制和引导最终的目标在于使内心达到和谐的状态,从而使人自己更好地存在于现世中。

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引导人格上受压抑的“本我”在“超我”中实现升华,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文明导致对人性的压抑,进而提出“超我”压抑人的本能,而艺术是使本能升华的途径,笔者似乎感到了“超我与艺术、文明”之间的错综复杂,我们只能简单地认为:欣赏艺术,是引导“本我”在“超我”中实现升华的重要途径,这种升华是如何实现的呢?音乐欣赏教学,为人格的理想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