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12359900000011

第11章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10)

再者,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的宏图大志多源于早期社会舆论、家庭教导等客观因素的引导,缺乏现实支撑和实践验证,当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当面临着角色转变带来的种种不适和学业、才干、能力、人际等方面困扰,当初的踌躇满志会模糊,甚至可能迷茫、动摇。

新形势下,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都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在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夯实以党、团组织生活为载体,以学生组织、社团为依托,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大力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2)强化形势与政策的重要作用在系统地通过“两课”和“两史”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作用,贴近社会和大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地去分析和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可以分为国际国内形势解析和大学生分类指导两大内容。在大学生分类指导这一环节,授课的辅导员老师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授课对象,学生的普遍特点、个体差异、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在不同学期、不同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授课。

对于大一新生所开设的形教课可以以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大学生涯规划为主。针对大二学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科研竞赛,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同时可以为学生介绍大学毕业后所面临的读研、就业等情况,以便于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讯息,培养专业兴趣,思考未来的目标、方向,做好充足准备。针对大三学生,可以借助专业教师之力,联系相关校友,为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前沿尖端技术和发展前景,以及本学科的领军人物,以及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或典型事例,以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学生努力探索学术的新境界,从而树立起既崇高远大又贴切现实的人生理想,并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针对大四学生,可以系统地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聘能力,切实成为社会所需的可塑之才。

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分门别类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过程中,应始终秉持以培养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为本,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开展学生工作,不仅能够为迷茫中的广大学生掌灯引路,还能解决学生一部分的实际困难和疑问,同时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寻找、树立、坚定切合实际、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面对新时期网络全球化的格局,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必须与网络化相并轨,网络社会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拓展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成为他们接受新事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已深入广泛地影响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产生和发展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和人际交往提出挑战。在网络社会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从正面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强化网络道德意识,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真假、善恶混杂的网络信息,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力,科学、合理、适当地使用电脑和网络。学校可以经常性组织一些有关电脑操作技能、网络知识、网络道德、网络法律方面的讲座、竞赛、征文、讨论等活动,既从技术方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规范其网络行为。

此外,网络社会化也为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宽了新的思路。

其一,我们可以开展“两课”网上课堂、网上论坛,以网络的共享性、便捷性以及辐射广泛的特性,增强“两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维护网络秩序的前提下,令网络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道。

其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网上交流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时空的限制,适当使用网络流行用语,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疏离感。

其三,熟悉计算机操作以及网络使用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博客这一有力武器,通过发表博文、开展网上讨论,辅助性地将传统的说教变为图文并茂的心声吐露,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信任、关爱的桥梁,从而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网上网下相结合,多种形式兼容并蓄,相互取长补短。

(4)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落脚点。脱离了社会实践的理想信念是主观臆想的乌托邦,失去理想信念指引的社会实践往往是盲目的,容易无疾而终。

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效果,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能使大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各项能力,能让学生看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进行主动调整,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其次,社会实践可以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分工协作、如何恰当地处理各类人际关系,检验自身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是否与社会文化不相协调,从而及时纠正偏差,并内化社会认同的文化规范和价值准则,从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靠近。

最后,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服务社会是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命,组织好学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育人的同时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争取更多社会支持,实现高校自身的职能。

面对社会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客观情况,我国高校有必要将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培养计划,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其一,高校可以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和政策保障,建立、健全长效的激励机制。

其二,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其三,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训,达到强健体魄、磨练意志的目的。

其四,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等科研训练项目,以及“挑战杯”赛事等相关科研竞赛。

其五,充分利用寒暑假以及周末、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形式多样的“三下乡、四进巷”社会实践活动。

其六,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其七,组织学生参观、参加各地区大学生创业园区,鼓励在校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将科研成果和创意理念孵化为商品技术加以市场推广、运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通过创新的方式方法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能够挺起中华民族脊梁,能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