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宝宝入园常见问题百问百答
12357200000075

第75章 宝宝是小小“两面派”吗

明明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宝宝,在父母眼里,却是一个“自私、任性、霸道、淘气”的宝宝,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宝宝在幼儿园和家里简直是判若两人,幼儿园里的宝宝爱吃饭,会穿衣,和小朋友相处和睦,认真听教师的话;而家里的宝宝不吃饭,不睡觉,和大人顶嘴,以自我为中心。当然,也有个别宝宝在家的情况比在幼儿园好。很多父母感到奇怪,宝宝的“两面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教师的权威性,宝宝的自尊心

普遍来说,宝宝在幼儿园都会比在家里表现要好。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相对于家庭而言,具有约束力,教师对每一个宝宝,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和规范。而教师在宝宝心中,比较有权威性和威严性,让宝宝对教师更加服从。

而宝宝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喜欢相互比较,每个宝宝的自尊心都很强,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夸奖,谁也不甘心落后。尤其当教师表扬了某个小朋友以后,激起宝宝的表现欲望,也希望得到同样的肯定,就会好好表现自己。

2.家庭环境放松,家人纵容

宝宝回到家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家庭是宝宝自出生以来就生活的环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在家里,宝宝会自然放松下来,表现得自由散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像在幼儿园那么有规有矩。

父母是宝宝最熟悉、最亲密的人。从小到大的接触,让宝宝对父母的脾气秉性、态度都有了一个了解,可以在父母面前完全放开自己,充分展现自己。加上父母对宝宝的娇惯,让宝宝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懂谦让,不懂礼貌,不懂得关心他人,没有自控能力。因为摸清了父母的脾气,当父母批评教育自己时,也不会听从父母的管教。

3.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有的宝宝在家时,爱说爱笑,和父母相处时,也表现得活泼开朗。但是到了幼儿园,就像变了一个人,不爱说话,不爱和小朋友玩,在集体面前不敢讲话,做事小心翼翼。这是因为有的宝宝性格上比较内向,适应能力比较差,不善于交际造成的。即使在家表现良好,但是进入另一环境,也会变得胆小,自卑。因为宝宝在幼儿园的时间比在家长,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宝宝在幼儿园的发展,否则将不利于宝宝性格的培养。

怎样让宝宝在家里和幼儿园表现一致

1.正确对待宝宝的“两面性”

宝宝在幼儿园和家里表现不一样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们大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宝宝之所以会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耍赖,那是因为父母是宝宝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宝宝的“两面性”行为是很正常的。虽说宝宝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宝宝的性格会走向两个极端,应该尽量让宝宝在家和幼儿园的行为保持一致。

2.不要过分溺爱宝宝

溺爱宝宝,迁就纵容宝宝的一切行为,在父母看来是爱宝宝,但实际上对宝宝的发展没什么好处。过分溺爱,让宝宝过分依赖大人,什么事情都要父母代劳,或者担心宝宝做不好,提前为宝宝做好一切。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宝宝的自身发展能力,还滋长了宝宝任性、自私的不良心理。因此,父母应注意,爱宝宝是一回事,溺爱宝宝是另一回事。宝宝力所能及的事坚决不能包办代办,教育宝宝要合理有分寸。

3.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要和幼儿园教师多沟通,相互配合。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要达成共识,父母就要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和教育方式。宝宝在家的时候,不能让他太放纵,要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生活和教育方式去要求宝宝,使宝宝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

4.请教师帮忙教育

宝宝都很听教师的话,因为教师在宝宝心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利用宝宝的这个心理特点,父母可以把宝宝在家的行为反映给教师,请教师帮忙教育。同时,也向教师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对宝宝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要和教师共同帮助纠正。和教师沟通时不要当着宝宝的面谈及他的缺点,还应该在宝宝有进步时及时给他鼓励。

5.父母给宝宝做榜样

父母的言行很重要,在家要注意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宝宝做一个好榜样。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要失信于宝宝,否则宝宝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感。

专家提示

有的宝宝在家表现很活泼,但到了幼儿园以后不爱动,不爱说,很不合群。如果宝宝的朋友很多,交往能力不错,他就会变得很开心。父母不妨邀请幼儿园的几个小朋友来家里和宝宝一起玩,让幼儿园的气氛和家里的气氛融合一下,让宝宝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