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宝宝入园常见问题百问百答
12357200000072

第72章 宝宝拿幼儿园的东西怎么办

某一天你发现宝宝的衣兜里或者书包里多了一件你家里根本没有的东西时,作为父母的你,会怎么想?我想大部分父母潜意识里就是宝宝“偷了”幼儿园的东西。面对宝宝的这种“偷”的行为,父母会做出何种反应呢?

第一种情况是,父母非常生气,大声斥责宝宝:“这么小就学会偷东西了,长大了怎么办?”接下来还会动手打宝宝。

第二种情况是,了解宝宝从幼儿园拿东西时并没有人发现,或者是怕送回去的话,教师和小朋友都知道了以后,自己和宝宝没有面子,于是就悄悄地让宝宝把东西留在家里或者扔掉。

很显然,父母的这两种做法都不妥当。应该首先了解宝宝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再以合理的方式教育宝宝。

宝宝为什么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

1.无意识的行为

对于只有几岁的宝宝来说,没有“所有物”这个概念,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不会认真去区分。父母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宝宝扣上“小偷”的帽子,这会让宝宝很委屈。每个宝宝都是单纯的,往往他们做出的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出于对某个东西的好奇和喜欢。打个比方说,他们从幼儿园拿东西就好像从路边捡起一颗石头是一样的。还有,宝宝可能对于这个玩具还没有玩过或者还没玩够,就把它拿回家继续玩。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他们是没有意识的,父母不要不问原因就责怪宝宝。

2.自我控制能力差

有的稍大一点的宝宝知道自己拿人家的东西是不对的,但并不知道这种行为继续发展下去会对自己有什么危害。人都有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宝宝也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玩具爱不释手,即使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还是忍不住犯错。因为相对于大人来说,宝宝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于是将喜欢的东西拿回了家。

还有的宝宝因为害怕教师责备,但是又十分喜欢这件东西,就偷偷地拿回来自己拥有。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要冷静处理,暴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宝宝改正这个不良习惯。

父母要对宝宝的行为有个正确的认识

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出现将幼儿园的东西和小朋友的东西拿回家的情况。既然宝宝会把自己的东西忘在学校,就免不了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来,这是很正常的事。只要父母发现以后认真对待,宝宝的这个坏习惯就很容易纠正过来。

1.明确概念

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时,别对宝宝打骂、体罚、言语过激,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宝宝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教会宝宝区分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幼儿园的。然后,告诉宝宝幼儿园的东西是大家的,不是单独属于自己的,它是属于每个小朋友的,如果自己霸占了这个东西,那别的小朋友就玩不到了。并给宝宝举例:“如果宝宝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宝宝玩不到了,你会不会难过啊?”让宝宝将心比心,感受失去东西的心情。对于宝宝拿小朋友的东西,也要以同样的方式教育。

2.物归原主

当宝宝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以后,父母可以顺势启发宝宝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耐心地提醒宝宝要主动地将幼儿园的东西送回去,或者是,第二天和宝宝一起将东西还到教师手里,并和教师沟通,请教师多观察宝宝的行为,帮助宝宝改正这个坏毛病。当宝宝有进步时,对宝宝的行为要做出表扬。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还要和教师达成共识:宝宝的这个错误不要在班级里说,以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3.教育引导

不要对宝宝的行为大惊小怪,可以先听听宝宝怎么说。如果宝宝特别喜欢这个玩具,父母要告诉他如果想玩这个玩具,先要经过教师和小朋友的同意,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交换。教会宝宝要这样对教师和小朋友说:“我可以把这个带回家吗?”“这个借我用用,好吗?”并告诉宝宝要按时归还,培养宝宝有礼貌、有规矩的行为。

专家提示

父母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要像“审贼”一样审问宝宝。宝宝可能出于害怕而说谎,这样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同时还可能造成宝宝心理压力过大,给宝宝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宝宝的行为是无意识的,父母不要将事情扩大化,以免伤害宝宝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