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宝宝入园常见问题百问百答
12357200000025

第25章 如何培养宝宝的主动性

“宝宝想吃什么?”“哪个都行。”“宝宝你喜欢哪件衣服的颜色?”,“我也不知道。”几句简单的对话让父母感到困惑,为什么自己的宝宝这么缺乏主动性呢,一点主见都没有。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宝宝缺乏主动性呢?

宝宝缺乏主动性的三个原因

1.服从家长

有部分父母喜欢用自己的意识引导宝宝,再加上有些父母习惯为宝宝打理好一切,宝宝如果不遵从,就会对宝宝进行责备,从而造成了宝宝乐于服从父母、安于现状的心态,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

2.缺乏沟通

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和一时疏忽,很少和宝宝进行沟通,对宝宝缺乏了解,不知道宝宝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长期以来,宝宝不愿意说,甚至不敢说、不敢做,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问他什么他就说什么,不问就不说或者回答模棱两可。

3.宝宝的性格

有的宝宝天生就性格比较内向一点,不爱说话不喜欢表现,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也是经常喜欢做“观众”。而有的宝宝为了争取父母的赞赏,讨父母的欢心,会表现得很听话,往往父母要求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没有自主能力。

如何培养宝宝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行动的基础。宝宝缺乏主动性,往往会形成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性格,这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父母要学会培养宝宝的主动性,为他们养成独立的性格、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品质,它让我们充分认识自己,并给我们不断学习的动力。有的宝宝缺乏主动性,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即使碰到会做的事也不敢做。面对宝宝这种没自信的表现,父母不要给宝宝语言上的不肯定,比如常常怀疑自己的宝宝不如别人,拿别的宝宝同自己的宝宝进行比较,这只会让宝宝更加自卑。

父母首先要肯定自己的宝宝能行,增强宝宝的自信心,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当宝宝做对了一件事时,父母要适当地给宝宝鼓励,对宝宝的进步给予赞扬,让宝宝加强对自己的认识,变得更加有自信。

2.增强宝宝的辨别能力

宝宝年龄小,分辨不清是非曲直,黑白好坏。他们在生活中,常常以自己的偏好来决定事物的好坏。他们喜欢的就是对的,不喜欢的就是错的。这种观念导致他们不会主动去评价事物。宝宝控制能力差,对于宝宝错误的言行父母要及时纠正。在遇到某种反映事物好坏的事时,父母要告诉宝宝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当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时,父母要引导宝宝主动说出对事物的看法,逐渐养成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宝宝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就会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做事就会有自己的见解,不会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

3.小事让宝宝做主

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喜欢在大人说话和做事时参与进来。父母不要对宝宝这种行为感到厌烦,这正是给宝宝培养自主能力的机会。生活中很多事,父母可以问问宝宝的意见。有些小事,父母完全可以按照宝宝的意愿去做。比如装修房屋时,可以问问宝宝他的儿童房想要什么样的,或者,让宝宝自己挑选书包的款式。

4.教宝宝不要盲目随从

宝宝是模仿大师,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所以宝宝很容易学到错误的言行。比如,有的小朋友说西红柿长在树上,宝宝就会盲目随从,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个错误观念就会根深蒂固。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可以带宝宝寻找真实的答案,让宝宝把错误观念转变过来。父母还可以“将错就错”,故意将错误的事物摆出来,让宝宝挑错。这样一来,宝宝就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变得主动起来。

5.给宝宝一定的发言权

宝宝正处在学习说话的阶段,喜欢对看到的人和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此父母不要感到厌烦和啰唆,要耐心地学会倾听,给宝宝说话的机会。每个宝宝都有他自己的想法,父母要时刻注意让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父母不仅要听宝宝说,还要鼓励宝宝多说,不要对宝宝的话进行打断,剥夺宝宝说话的机会。如果每次宝宝有话要说都得不到父母的倾听和支持,他就会失去信心,有话也不会主动地表达出来了。所以,父母要做宝宝的忠实听众,喜欢倾听宝宝说话。自然而然,宝宝就会喜欢表现自己,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宝宝的主动性。

专家提示

宝宝处在天真无邪的年龄,对事物的看法不像成年人一样固定和死板,当他们对一件事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时,父母不要多此一举对其批评和指责。宝宝的答案越多,说明他们的想法就越多,父母不要扼杀宝宝主动表达的欲望,应该给宝宝鼓励,这样不仅能提高宝宝的自信,也增加了他们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