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秘境追踪
12356800000015

第15章 地理秘境(5)

赤道线穿过南美洲国家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基多在历史上曾属于古印加帝国的一部分。在赤道线上,古印加人曾建造过“太阳神庙”,并于每年的6月21日举行盛大的仪式,因为当天太阳刚好直射赤道。西班牙画家发现的赤道巨足会不会是拜古印加人所赐呢?有人认为,所谓巨足其实是火山爆发后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形状,纯属巧合;也有人认为,巨足只是花岗岩受到常年的风化作用后形成了这样的模样;还有人认为,古印加人是巨足的创造者,只不过他们对自然地形状进行了一些加工。然而,这些也都仅仅是设想,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证据证明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雷姆力亚”大陆为何消逝

在传说中,雷姆力亚大陆在远古时在大海中沉没。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板块移动之说还不成熟,英国和德国的动物学家研究狐猴种群在马达加斯加和印度尼西亚的分布状况时,曾经提出“雷姆力亚”大陆是否存在的问题。他们猜测,“雷姆力亚”大陆如果存在过,那么会是联系非洲南部与印度半岛的重要枢纽。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的话,南非和东南亚的狐猴都来自雷姆力亚大陆。

有学者称,雷姆力亚作为一种古文明,曾经与亚特兰蒂斯处于同一时代。他们所处之地有时又称作穆大陆,位于亚洲澳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南太平洋。人们一度认为这里是人类的最初起源地,这与伊甸园的神话相结合,成为人类伊甸园起源说的理论支撑。

关于雷姆力亚的种种假设

人们很早就开始假设过雷姆力亚大陆的存在,并充满了想象力,因此很传神。19世纪后半叶,地质学家就探讨过是否存在雷姆力亚大陆——非洲南部与印度半岛之间的“地桥”的问题。据此,地质学家推测,现今非洲南部和印度半岛间的残留大陆遗痕的岛屿会不会就是古大陆的剩余部分呢?

奥地利史前地理学家梅尔西奥尔·纽玛伊亚的《古代大陆》于1887年出版,书中就侏罗纪时代的世界地图有所绘制。在这张地图上,人们可以看到“巴西·埃塞俄比亚大陆”的角落延伸到“印度·马达加斯加岛”。这暗示人们,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曾经作为一个整体联接在一起。

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杜斯认为,“贡达瓦纳大陆”曾经在古生代南半球存在过,并且非常辽阔、广袤;“阿特兰蒂斯大陆”和“安哥拉大陆”则在北半球则存在过。

德国生物学家恩勒斯特·海因里希·赫凯尔发现,原本只有在马达加斯加才能见到的“蕾姆尔”,也出现在了非洲、马来半岛和印度。这种有栗鼠与某种动物杂交的物种居然远跨了大洋。据此,他认为,新生代时,连接马达加斯加和印度的“地桥”仍然存在,同时,人类的起源地有可能是沉入海中的大陆。英国动物学家菲利普·思科雷特赞同赫凯尔的观点,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提议用“雷姆力亚”称呼将这个已经消失的“地桥”。

1912年,大陆漂移学说提出,提出者是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威格纳。他认为不同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了大陆和海洋,在漫长的岁月中,大陆一直漂浮在海洋之上,并且进行着分离或结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现状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的。威格纳还认为,大陆在古生代时还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经历了中生代的漂移运动后,又在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来临时经过了一个分裂过程。如果大陆漂移说成立,隔海相望的大陆上即使有着相同的物种也就可以明白了,那么雷姆力亚大陆这个“地桥”就不会存在。

雷姆力亚大陆消逝之谜

从远古时代起,希腊人就一直以“普利塞利里特人”称呼在传说中跟随大陆一起消失的大陆居民。据说这个“普利塞利里特”大陆有着适合人类居住的气候,土壤也营养丰富,人们安居乐业,结果有人触犯了神灵,最终受到神灵的惩罚,整个大陆完全沉入了海中。

神秘的“塔普罗巴顿”大岛被古希腊学者斯特拉波、普利里乌斯等记载过。

古代泰米尔族的历史学家们实地考察了他们祖先的发祥地。他们认为,“纳瓦拉姆”大岛的南部是祖先们生活的地方,那里离赤道很近,有首都“南玛德拉”,不过后来却在印度洋中消失。

泰米尔语是泰米尔族的语言,在远古时期,它曾是南亚德拉维亚语系中最为发达的语言。直到今天,仍有一些地区在使用泰米尔语,比如承印度次大陆南端马德拉斯邦、斯里兰卡等地。这一系列的传说和记载,都证明印度洋上曾经的确存在过一个鲜为人知的雷姆力亚大陆。

最近,著作《三个大陆的秘密》由前苏联语言博士、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孔德拉特夫发表,本书在探讨南亚德拉维亚语系与雷姆力亚大陆的关系时采用了语言学视角。作者通过将其他地区的语言文字与出土的印度文字对照比较,发现印度文明中的象形文字对苏美尔语言有所借鉴,从而成为与德拉维亚语系最为接近的语言。所以,作者认为印度文明与苏美尔文明用共同的起源,它们的源头非常古老,雷姆力亚大陆消失后,这一作为两种文明源头的文明也随着消失了。

美国研究人员于1968年研究了对印度洋中央的海岭。他们发现了4条大海岭存在于大西洋海底,并且皆为南北走向,直到今天,其中的两条仍在不住地增大。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处于活跃状态和完全不再活动的海岭会同时存在于。

如果按照板块结构理论,那么相同的原因致使了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的形成。只是,在这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变革发生时,雷姆力亚大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呢?然而如果要追溯这种变动的话,至少要将眼光追回到距今4500万年的年代。

据最新的调查结果,依然有非常频繁的地壳活动发生在印度海底,不断增长的同时,也有部分在不断地下沉。这些一直持续进行总体速度却比较缓慢的变换,不知对于解释雷姆力亚大陆的浮沉是否有益。

文学作品或宗教描述中的雷姆力亚文明

在文学作品中:雷姆力亚文明的诞生地常年都是夏季,他们所创建的“穆王国”是地球上的首个大国。穆王国又有“太阳之母国”之称,他们的国王叫“Ramu(拉姆)”,Ra表太阳,Mu表母亲。穆王国的首都是应该是喜拉尼布拉,与其他几个大城市一样,在那里,道路用宽大的石板铺砌而成,城市干道和宫殿装饰得金碧辉煌,运河发挥着重要的运输作用。穆族人擅长航海,经常进行外域的探索,运用着他们极高的智慧和能力。在他们的发展进程中,亚特兰蒂斯文明得以诞生,并且也属于相当先进的文明,同时,超文明逐步走向高峰。

超级文明的内容包含有人们的诸多宗教祭礼,比如神圣空间、神圣时间、圣物、咒语、带有灵性的音乐舞蹈等等这些人们认为能够使他们趋吉避凶或解脱提升的形式。如果拥有特殊的源头,这些祭礼的存在就能够作为一种合理的存在,而不会让人们认为荒谬。司库雷特研究了原始灵长目原猴亚目的分布情况,发现它们环绕印度洋周边,分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和东南亚。于是他认为应该有一块大陆将它们连结,并且以“雷姆力亚”命名这块大陆,根据是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狐猴。但是,这个论证问世之后却被现今的“大陆漂移说”所取代了。这样说来,没有了这块大陆的存在,也就不会有存在于这块大陆上的古代文明。因为如果这个古文明真的存在,那么在“大路漂移”形成海洋的漫长过程中,也应该会慢慢地传播开来,而不会突然消失。即使人们在台湾东北等地发现了许多的远古建筑,也只能说明古文明曾经存在,而无法推知出它们存在之时会与文学作品中的描绘相仿。

总之,“大陆漂移说”远比“古文明说”更为科学,也更能很好地解释现实的现象,而且在科学的帮助下,人们已经证明了地壳的移动。更能明确地解释现实中的谜题,科学也终于证明了地壳确实是变动的。然而,现实与文学作品或宗教的描述大不相同,文学作品和宗教的描述依然无法找到理论支撑点,所以文明的起源仍然不能够合理地推到距今1万年前的年代。

点击谜团——记录了人类远古文明的神秘石头

据报道,有一个拥有石头博物馆的小村——伊卡(ICA),位于秘鲁纳斯卡平原北部。有1万多块石头收藏在这个博物馆中,每一块石头上都雕刻有令人难以相信的神秘图案,这些被称为ICA石刻的图案似乎记录着一个很久以前才存在的远古文明。

报称,人们在伊卡河决堤时发现了这些石头,上面的图案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比如太空星系、远古动物、史前大陆和远古大灾难等。

人们推测这些石头从上千年前遗留下来。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它们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他们认为属于一种安第斯山石。在发现这些石头的山洞周围,人们同时发现了很多有几百万年历史的生物化石,这些石头的刻痕也同样有着久远的历史。

最不可思议的是,科学家称这些石刻的作者为“格里托里西克人”。从石刻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输血、望远镜、医疗器械甚至器官移植手术,还有追逐恐龙的人,这说明,他们的文明十分先进。

人与恐龙和谐相处的画面也可见到。从画面来看,人类的身材比例与当时的恐龙相差无几,相当于现在的人类与家畜的比较。恐龙可能是人们驯养的动物,关系也很像人类在饲养家畜,而且石刻上可以看到所有我们已知的恐龙种类。科学家也提出了疑问,恐龙在1亿多年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怎么可能同人类如此地一起生活呢?

在众多的石刻中有几块特别有趣,上面画着一只好似巨型犀牛的三角龙,头上长着三只角。在它的背上,有一个挥舞着武器的人,武器看起来很像斧头。与这块石头相似的,另一块石头上,一个人骑在一只翼龙的背上。另外还有一块,上面的人穿的衣服与现代人的很像,在他的身后,一只暴龙追了过来,于是人慌乱的奔跑着。

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由猿猴演变而来。这些石刻的年代非常久远,那么在人类祖先还没有真正成为人的年代,是谁雕刻了这些石头呢?

在一块石头上,一个人手持望远镜朝向远方的天空,他似乎可以影响到天体的变化。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在一块石头上,发现画着包括13个星座在内的银河系,彗星、木星等甚至昴宿星系都有所描绘。在那个久远的时代,一个人居然能够在石头上刻下银河系,这说明他们的同伴都有这个能力。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到底来自哪里?他们怎样获得了这样超凡的能力?怎么我们现代人都不能有这样的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