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把好大夫请回家
12329500000052

第52章 孩子受寒拉肚子,石榴皮煮水喝

症状:受寒后拉肚子;

好大夫家里的好偏方:1、用大拇指指甲壳那么大一块石榴皮,加2~3克红糖,放大约10毫升水,放到煤火上煮(可以用小火),煮开后3分钟,稍晾后给孩子喝,过6个小时后把剩下的喝完;2、把麦面粉炒黄,调糊喂小儿,一天三次,具体用量多少根据小儿年龄食量而定。一般一岁小儿大约一次用量10~15克,加入姜红糖3~5克,和开水10~15毫升调糊即可,年龄小者酌减。三两天小儿能愈……

石榴皮、红糖煮水喝可止泻

不当妈妈,不知道孩子生病有多揪心,儿子三个月时,中秋时节午后在阳台洗澡,洗完后两个小时便开始腹泻,一天十余次,水样便,夹杂乳块,饮食、精神尚可。因为知道受寒引起,也无发热,我拒绝给他使用抗生素,可各类健脾止泻中药使用皆不见效,真是愁煞人。正好婆婆打电话来,我就提到孩子拉肚子的事儿。婆婆说,老家孩子腹泻了,弄点儿石榴皮煮水喝就能止住。我想着试一试吧,正好中秋时吃的石榴皮放在阳台上,就掰掉了大拇指指甲壳那么大一块,找了一点红糖,可能有2~3克,放了有10毫升水,放到煤火上煮(现在可以用小火),很少很少的,煮了几分钟就好了,我自己尝了尝,有点儿涩涩的,其他没什么味道,就给孩子喝了有三毫升。

半小时后,孩子小便量增多。夜里也没有再拉肚子,第二天早晨,我又让他喝了剩下的一半,纠结半个月的腹泻就这样全好了。

有时,真是小偏方治大病,翻了翻医书才恍然大悟。原来,石榴皮具有涩肠止泻、杀菌驱虫的功效。《滇南本草》中就说,石榴皮:“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再往深处想一想,我明白了,千万不能忽视民间的验方,因为在老百姓中间流传的验方“生存压力更大”,它主要是通过老百姓的口头相传的,如果没有效,很快就会被老百姓忘掉。

吃炒黄面可止泻

如果你还认为上述方法麻烦,《饮膳正要》里讲的吃炒黄面止泻效果也很好。就是把麦面粉炒黄,调糊喂小儿,一天三次,具体用量多少根据小儿年龄食量而定,因是食疗,一般一岁小儿大约一次用量10~15克,加入姜红糖3~5克,和开水10~15毫升调糊即可,年龄小者酌减。三两天小儿就能愈。

我的腹泻患者都知道这方法,有些热心朋友还把这方传给其他家长,因此治愈多例腹泻小儿。他们还美不胜收的来找我炫呢。

吃山药粉粥可治泻

如果孩子夏秋饮食生冷,导致大便滑泻不止、虚羸无力,可用生山药粉(可以去药房买,如果没有,也可以买干山药粉碎)20~30克,和凉水调入锅内,边煮边用勺子搅拌,煮2~3沸,加适量姜糖(超市有卖)或白糖饮用,一日两次,1~3天多愈,且补肺脾肾气。

如果孩子滑泻日久,可在上述山药粥内加入煮好、捏碎的鸡蛋黄,调匀服用。蛋黄有固涩大便的功能,且最好消化。

大麦炒焦煮水喝可止泻

小时候,闹肚子时记得父母用大麦炒焦煮水让我喝,效果很好。如果您的孩子腹泻,可去药房买陈小麦500克,炒黄焦,一次50克,用沸水200毫升给孩子冲服即可,一日三至五次。因为焦能胜湿健脾。

腹泻一贴灵

2002年,我尝试用药贴肚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因为,2002年秋冬,中原地区天气大寒,3岁以下小儿约70%都腹泻(根据本院职工孩子就诊率估计),大家知道,对于秋季腹泻,西医没有特效办法,只是对症支持治疗,等待自然疗程结束。

学习前人经验,我用丁香、吴茱萸、肉桂各等份,研末,适量生姜汁调敷成蚕豆大小的糊状药团,贴前用火机将药团燎热,第一次贴24小时。

多数孩子贴完膏药后,次日大便成糊状,二次贴完,第三日大便成形,轻症一次治愈,重症3~5次。(这个方法当年在河南省中医院一炮打响,曾有人欲重金购走药方。)后来成人腹泻也找我贴膏药,一样有效,但没有小儿迅捷。

神奇的疗效让我认为这是治疗秋季腹泻的万能方,不料2004年早秋一连贴了三例患者,无效。重新思考,分析病因,我发现是腹泻证型变了,药不对症使然。于是用砂仁、诃子、五倍子各1份,黄连2份,黄芩3份,焦山楂4份研末,适量陈醋调敷,治疗大便暴注下迫,肛门鲜红,疗效满意。

这个方子,治疗舌质红、舌苔稍黄的慢性腹泻患者也很好。中医局一个朋友腹泻20余天,吃抗生素无效,我将药粉赠与20克,嘱其一次3克吞服,一日三次,其服完一次就泻止、恰逢其局里又一处长腹泻多天,面临出差,恐途中多有不便,她便将余药赠与,亦病愈。

大河报一记者找我采访,向我诉说腹泻多天,吃药不见好,观其舌红苔黄,当即让其服药3克,又赠与10克,次日,她电话问我是何神药,说只在我诊室吃一次就没再泻了。

虽治愈多人,不敢沾沾自喜和私藏,今将多年辩证要领和处方一并写给大家。

给孩子贴肚脐治泻,看肛门颜色,只要颜色鲜红就用黄芩、黄连、山楂、砂仁、诃子、五倍子方。

其他类型腹泻如伤食泻、脾虚泻、风寒泻、五更泻均可用丁香、吴茱萸、肉桂方。

这么多治泻方法,临床使用效果甚好,如果您孩子用后1~2天无效,请及时去医院,看是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由儿科进一步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