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分析了新手本身以及新手所身处的环境,多是一些理论性的概念,下面来谈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吧。这一部分相对前面的分析会显得比较简单,只是我们作为编辑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全盘照搬就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不过至少能够提供一条相对的成功捷径吧。同样,这种捷径,并不适合那些因为兴趣而创作的写手们,这类写手的自由度比较大,网络文学的环境对其的限制也不是很重要,更主要的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才是这类写手的理想,身为编辑的我们并没有权利用自己的看法来约束他们的发展。在此对这批写手送上我们的祝福,只要耐得住寂寞,终有一天是会得到符合你们实力的认可的。
编辑同样也是商业化之后的产物,编辑对作品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的反响,相对于写手,编辑的经验会更全面的体现市场的需求。以下的几点是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切身体会得出的一些建议,也是我们能够提供给新手的最直接的帮助。
1、存稿与更新频率
更新是网络作品生命力的保障,在如今的激烈竞争中,新人想要得到更多地关注,想要更快速的得到读者认可,高频的更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而稳定的更新则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前提。
在首页出现,是新人新作最早唯一一个能够被读者发现的机会,而现今网络文学海量的书籍使得每部作品一次更新后能够在首页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不说起点的残酷竞争,就是在刚刚起步的***,公众作品更新列表全部刷新的频率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随着***书库容量的高速增长,这个时间也会逐渐缩短,在高峰期,能够在首页停留五分钟就已经足以值得庆幸了。所以,一日一更的频率对新手来说,是一个成功的底线要求。如果想要更进一步提高自己出头的几率,那么一日多更的高频更新阶段,也就变成了一个必然选项。
这种高频更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存稿,刚刚动笔就上传,一次将存稿发完,这都是新手经常会犯的错误,存稿的重要性,已经在无数次的惨烈教训中得到了证明,所以,编辑对新手第一个要求就是存稿,存稿的量根据写作速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大致应该保证在五到二十万字不等。过多的话也不利于在得到第一批反馈后进行调整和修改。这些存稿将在两到四周内使用完毕,也就是新人所需要选择的高频更新时段,通过这个高频更新时段,新手们将获取第一批读者的认可。而之后所需要做的就是稳定而不间断的更新,大多数已经成名的写手都会在专栏公告自己的更新时间,这是给读者提供方便,也是留住第一批读者的一种实用手法。
2、速度与质量的平衡
速度与质量,始终是网络文学争议性的焦点,网文本身具有的特质是娱乐文学,流畅是网文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晦涩的文字是不能带给读者流畅阅读的快感的,同样,过于深刻的思想也并不适用于现今的网络文学,从这个角度看,速度与质量的抗衡中,速度占了上风,然而这种上风也不是绝对的优势,放弃了质量单纯追求速度的网文,只是一种极端的产物,或许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成功,但是从长久看,也是有其必然的缺陷的,因为这种优势太容易被同类型的优势所取代。无法用作品本身留住读者,是单纯速度型写手的先天不足。
同样,质量在这里的定位不单单指的是文字的质量,更多的含义是作品本身的看点和吸引力,也就是作品的创意,在现今的网络文学环境中,创意流才是主流,吸引人的情节配合流畅的文字,将是无往不胜的利器。
对于新手来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点,将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越早度过,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这种平衡,就是编辑对新手的第二个要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要求。
3、关于修改与转型
初期的创作之后,修改与转型成了新手们的有一个选择,市场是最好的反馈,对新手来说,这种反馈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那么第二步的调整就是又一个转折点。很多对自己要求高的写手都很喜欢修改,甚至是反复修改,但是这种习惯并不适用于新人,修改本身代表的含义就是延缓更新,网络读者很少有人能够用心去看修改的,用修改来代替更新绝对不是一个适用于新手的好选择。所以,编辑对新手们的有一个要求就是切忌大幅度修改,就算是修改,也不能延缓作品的正常更新。
而转型则是一个对嗅觉和执行力要求更高的选择,根据市场的反馈果断的放弃,是商业写手应该具备的素质,但是绝对不能因此而急功近利,只凭借几周的经验就轻言转型是一种对自己也很不负责的行为,而且这种放弃一旦成了习惯,将会把作者推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浮躁。所以编辑在这方面给新人们的建议就是慎重的考虑转型。
4、读者的需求
拥有了自己的圈子后,读者的需求便是新手们又要面临的一个难题,读者的口味各不相同,在大方向上追求的虽然都是流畅的阅读,但是在细节上也都有个人色彩在其中,所以在对读者的需求判断上,新人们也必须慎重。无论是盲目听从还是固执己见都不是一个好的态度,前者会抹灭掉写手本身的判断力,对于成长为一个成熟写手来说是大忌。而后者不光会带来不善听取意见的负面评价,更重要的是会造成读者的流失,对于新手来说,这些看似少量的流失往往也是致命的。
在这一点上,编辑的建议是选择性的吸收,首先要摒除先入为主的拒绝心态,认真的听取意见,从中获取足够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表现出充分的重视,哪怕再不以为然,也不要用过于直接的态度表达出来,任何一个建议,其出发点都是为了作品更加完善,从这一点上看,也是有其可取之处的,经过自己的判断后做出调整,也是巩固第一批读者忠诚度的一种实用手段。
5、推荐和广告
最后则是自我宣传方面的建议,之前提到的高频更新的作用就是增加新作的出现几率,也就是一种宣传手法,申请各种推荐则是更高级别的手法,无论通过的几率有多小,尝试一下总是没有坏处的,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能够让自己出头的机会,这是新手需要具备的另外一个重要素养。
广告则是更加直接的宣传手法,无论是在论坛自我推荐还是通过自己的圈子中的其他写手进行章节广告来宣传,都是增加作品关注度的手法,在具体操作上,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广告的频率,过多的广告也会带来反效果,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其他作者的推荐就要实际的多,而要获取其他作者的推荐,圈子之中沟通就是一个基本要求了。
总结
以上给出的分析和建议,都是本着让新手们少走弯路的理念,网络原创文学更新换代的频率之快已经远非任何一种娱乐媒体能够相提并论的了,这种流动性使得新手们在网络文学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供血的渠道。这个圈子其实并不复杂,成功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有明确的目标,顽强的毅力以及从事这个行业的觉悟,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新人们,拿出你们的魄力,向大神们发起挑战吧,也许,下一个大神就是你!
作者声明:本篇转载自17K文学网编辑血酬,向17K文学网编辑血酬表示敬意。
新人进化指南4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情绪高涨,才能搞好工作。
我们要拒绝疲劳作战,尤其是对编辑和作者这样的特殊工种来说。
一个好员工,不是再苦再累,还要咬牙再干2小时,那样没有效率。
对企业来说,不是看你干的多辛苦,而是看你能给企业带来多大利润。
不是你辛苦就能有好结果的。
要把你自己当成一家企业来经营。
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该娱乐的时候要娱乐,该工作的时候,那就拼命工作。
很多人感慨,我干了那么多年,怎么还是一事无成,是不是天资太差?
这没道理。
天才,有没有?
有。
多不多?
不多。
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天资能差到阿甘和爱因斯坦那么大么?
所以,多从方法上找找。
提高效率有很多种办法,我认为最基本的保障就是良好的身体状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
脑容量的大小,绝对不是差距。
刚刚遇到一个作者求助写作问题,简单聊了一下他的创作思路。
我说,新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执着于设定。
其实设定不重要,重要的是情节。
你有一个新奇的设定,就好像一个包袱一样,需要用你的技巧去使读者层层深入,最终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新人想到一个设定,会觉得非常好,非常妙,觉得热血沸腾。
其实设定真的有这么重要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看设定到底是什么?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那么,设定是什么?
人物设定,也即我们所谓的人设,有主角,有配角,有形形**的人。这些人是因为要发展情节才出现的。
那么情节呢?也同样是有设定的,比如设计一些小的桥段等等。
环境设定,是做的比较多的,网络文学的类型化,主要分的就是环境。
有很多的书,基本情节一致,人物一致,只是换了个背景,就成为一本新书。
比如从异界换到了都市里,打怪升级泡MM拿神器开作弊器玩敌人,从人物到情节都没变。
那么,设定能给人惊喜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经历了百世轮回的善人,还是一件惊天动地的法宝?
是你以为是,其实不是,你以为死了,却奇迹复生?
别纠缠于设定,那个虽然让你热血沸腾,但是在你大段的描写了设定之后,你会发现读者根本不买账。
读者如果想看设定的话,搜一篇帖子都比你研究的深。
还是想想怎样讲故事吧。
同样是文字,为什么有的人就写的惊心动魄。同样是厨子,为什么有人做的饭就难以下咽。
是与不是,不是个问题。
会与不会,才是要研究的。
傲气和妥协。是这次的主题。
“不,我不改,我就这样写!我觉得我一定能红。”
经常听作者这样说,我很无奈,既然你是来咨询的,就不要这么自我,至少等我关了Q再说。
每个人都想顺着自己的心意,但是你得知道你并不是自己小说的主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本质上,你现在创作的东西,叫具有商业性的娱乐化通俗流行小说。
晓得了么?
站在五星级饭店门口卖煎饼,是一个创意,也许能逮着一两个怀旧或者猎奇的富豪,但是,这能保证你的生活么?
一两次的成功代表不了什么,守株还能待到兔子,偶尔蒙对一两次有什么奇怪的。
总是喜欢找理由,当然借口都是外因,别人的错,是读者不识货,是编辑太轻率,没有认真的拜读200万字。
编辑是在工作,有上万本200字就能吸引到人的作品,干嘛要关注你3年,捧上不菲的稿费,等你写到200万字后再来叭叭地赞美你。
仅仅是工作而已。
如果你觉得自己受亏待了,请想一下这样一个情景:
你是一个业务员,现在要接待两个客户:
一个是人品很好,说话很顺,能给你带来100万的单子;
一个是挑三拣四,阴阳怪气,谁不定会让你倒贴钱的;
你会去接待哪一个?
自视甚高的结果,就是死的很惨。
刚才是让你理解编辑的位置和想法,解决的是某些人的幼稚问题。
第二个,讲讲怎样搞好卖相。
你写书是为了什么?
成名!
很好!
如果不想成名,就自己老老实实的写在日记本上就行了,干嘛还要发表!
赚钱!
很好!
赚谁的钱?
网站的?
网站有什么钱?钱是读者给你的,网站给你钱,是因为你能给网站带来读者。
如果你觉得曲高和寡,那么就不要咨询编辑,编辑的时间也很宝贵的,每一分钟都对应着公司付的工资。
别埋怨读者,那都是你的衣食父母。你想想自己去饭店吃个饭,还对服务员呼来唤去的,读者说你两句有什么不对的?
当然,这个读者指的是读者群,大众化的读者群。
我晓得有些作者过分听的单个读者的意见,最终扑的死去活来的事。如果这个读者能买断你的作品,你按照他的想法来做也是没错的。
今天就这样吧。编辑也偶尔是要发发牢骚的。
这次讲的,和巴菲特有关。
成功没有偶然的,尤其是一直的成功。
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掌门人,他几十年里,坚持只做价值投资,于是他成了。
我想,在这个浮躁和压力的世界里,这代表了他强大的抗压能力,极强的沟通能力和很好的业务能力。
人要成功,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不管是编辑,还是作者,能认识到这一点的大都取得了成功。
首先讲一下抗压能力。
成名意味着烦恼,意味着更多的关注。不止一个大神曾经破口大骂,甚至声嘶力竭。
其实名人就是这样。
网络成名快,于是利益纷起。
作者PK作者,作者PK读者的情况屡见不鲜。
没什么大不了的,成名也就那样。谁能笑个三十年,谁才笑的最甜。
与其把心思放在和别人的争斗上,不如好好想想,怎样成为一个常青藤。
第二个,是极强的沟通能力。
巴菲特,每年都要发布对股东的一封信。
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电信和网通,而是人与人的沟通。
这种沟通是多方面的,也许是编辑,也许是读者,也许是作者,也许是其他的相关方。
不管怎样,不要表现你的傲慢或怯懦。
人与人之间,只有平视,才会有良好的沟通。
第三个,是成功的基础,要有很好的业务能力。
如果你是作者,你要能写出好书,如果你是编辑,你要能完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