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任你怎么苦口婆心,依然我行我素?为什么有些老师越是卖力付出,学生越是退避三舍?为什么那么多认真负责的老师总是以爱的名义一再伤害着孩子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让我们不知为什么!我不禁感叹: 是谁“动”了我们的幸福?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渐渐明晰了其中的真谛——育人,仅仅有感性的爱显然还不够,还要有理性深沉的爱!那是一种育人的实践智慧。那么,德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学习,是润泽德育智慧的营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班主任,仅仅拥有过时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观念、哲学的思辨、前沿教育理念的更新,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向社会学,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向问题学……在不断学习中我们会渐渐懂得“玩”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了解独二代容易产生的性格和行为问题所在及对策,我们会坚信再特殊的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蓝天!真正读懂学生,我们才能获得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实践,是孕育德育智慧的土壤。要成为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教育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以外,还应结合自身的德育实践,创造性地实践新的德育方法,追求更好的德育效果。无论是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还是德育智慧的积累,都需要我们从实践中来。我们要把梦想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从小培养孩子真、善、美的良好品性,就要把握时代脉搏,以自己的德育实践为基础,离开了学以致用的实践,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反思,是吹开德育智慧的春风。在教育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事后,在放学,在夜晚,静下心来,仔细审视,我们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反思,及时调整心态和方法,就能心平气和地营造和谐智慧的德育环境。面对急功近利的父母,面对言不由衷的学生,面对孩子们身上各种顽疾,光着急上火是没有用的,我们要静下心来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再想想“怎么办”,更有益于我们找到正确的德育方向。
德育因感性的关爱而温暖,因理性的智慧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