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静待花开: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的日子
12325800000018

第18章 我的教学研究(2)

“共同学习”理论起源于西方,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教学理论。它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和全组成功的方法,鼓励学生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实施“共同学习”策略,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交往能力,是优化小组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共同学习”有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我经过实践,发现它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都能得到较好的运用。

1. 建立共同学习小组

(1) 异质分组。我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六人小组,以便于组内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2) 责任分配。在组内,我给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以及一项特殊的职责。分别是: 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礼貌员、教练员,以增强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责任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的精神。

(3) 组内互赖。在共同学习小组中,要形成“组荣我荣”的小组观念,提高组员间的相互依赖感。各组讨论设计了自己小组的组名、组标以及小组特有的表扬语、相互激励的方式。

(4) 合作技巧。合作技巧要素,具体体现在学生间的相互尊重,礼貌交往,从而促进生生间的有效合作。包括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使用的“感谢语”、“致歉语”、“询问语”、“表扬语”、“评价语”等常用语,以及认真倾听,目光交流,语气谦和,不插嘴,不打断等文明习惯。

2. 授予有效合作技巧

(1) 集体传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合作技能中枯燥的说教编成了琅琅上口的儿歌,进行集体传授。如“细听他人言,轻易不打断,微笑把头点,目光来交换”,“发言先思考,说话不胆小,声音控制好,谦和有礼貌”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检查。

(2) 组长培训。组长(即小主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进程。他们必须掌握更多的合作技能,才能促进共同学习的有效开展。我每周一次进行组长培训,了解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地组织他们商量对策,集思广益地开发各种合作技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3) 竞争机制。小学生争强好胜,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合作技巧,增强合作意识。我特意购买了些玩具小娃娃,取名为“守时娃”、“互助娃”、“智慧娃”,以此展开竞赛,得娃最多的小组可荣登“文明榜”。激烈的竞争为小组注入了凝聚力,让学生从互动中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伴间的友爱。

3. 共同学习策略和方法运用

在认识了共同学习教学的主动参与、积极互赖的特性,掌握了个人职责、合作技能等教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我开始进行共同学习策略的实践。

(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组合阅读

当教材中出现相同结构段落时,可采用组合阅读。比如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四人组,每人(根据自学要求)各学一句,然后将学习相同诗句的学生组成专家组,交流自己学的诗句,再让他们返回本组,教授本组成员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使四个人学到的知识相互结合,共同完成学习古诗的任务。

这项策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学”和“教”的双重机会,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并获取各种信息。当然,它也可以推广到阅读教学中。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焦识字

这项策略适用于复杂字形的识记。在生字教学中,我将最难记或易混淆的几个字各写在一张白纸上,每组选取一张,依次写出自己的识记方法(或编成字谜),通过筛选,各组交流最佳识记方法。

此项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辨别掌握复杂字形,提高识记生字的兴趣和能力。

(3) 小语文教学中的共同写话

在写话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写话任务。在教学看图写话《救小松鼠》,我把木棍、小车、绳子、篮子以及皮球等工具写在小卡片上,让每组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中一种搭救小松鼠的工具;然后,小组一起讨论营救落水小松鼠过程,每人展开想象说一两句,并连成一段通顺话,请记录员当场写在小黑板上,进行组间交流,评比。

这项策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快热烈的写作氛围,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组际竞争的意识促进了组内的互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组别辩论

在教学中,遇到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学生的看法又不一致的时候,可采用组别辩论。学了《狐狸和乌鸦》这一课后,一位同学认为狐狸抓住了乌鸦的弱点,巧妙地得到了肉,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另一位同学则认为,狐狸利用花言巧语欺骗乌鸦,所以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究竟是“聪明”还是“狡猾”,孩子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各组稍作准备后,以课文为依据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允许学生改变立场(即加盟另一组),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狐狸把聪明用在了干坏事上,只能用“狡猾”,从而,理解了这两个词的褒贬之分。

这项策略,使学生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明理长智,热烈的辩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让学生领略到深层次思维的乐趣。

除了以上一些策略的应用外,我还尝试了一些方法,它适用于某一教学环节,比教学分策略更加具有操作性,在共同学习的语文课堂中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运用。

(1) 内外圈合作朗读法

学生在空地上站成内外两圈,内圈的人脸朝外,外圈的人脸朝内,学生轮换位置面对面地和新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比如教《聪明的大公鸡》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在教室的空地上围成内外圈,“小组式”随即成了“圆环式”,同学们露出了好奇、兴奋之色。第一次,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公鸡和狼的对话。接着,请外圈的同学向右移动一格位置,原先的合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学生充满了新鲜感。这一次,要求学生配上动作分角色表演。由于没有“台上”、“台下”的界限,学生表演得很放松、自如。最后,再次调换对象,在声情并茂的集体表演中结束了这次训练。

此法不仅使朗读训练变得生动有趣,亦可适用于抽读卡片、复述背诵、作文交流等多种教学内容。

(2) 小组竞争词语学习法

每一组桌上放置一只塑料杯,每个组员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筹码,六人按顺序用新教的重点词语练习说话,每说一句往塑料杯中扔一个筹码。停止信号出现后,各组统计数量。能说出十句以上为“天才组”,七句以上为“优秀组”,四句左右为过关。此法亦可进行词语接龙、续编故事、句式训练等。

(3) 发言卡自助交流法

小组讨论中,每人手持三张发言卡(卡片可用任何材料制成,以颜色区分),同学每发一次言,便拿出一张,三张卡片用完后,不能发言,只能提问。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未使用发言卡)给予指导,发言率最高的小组给予表扬。

(4) 自学单辅助讨论法

教师在引领学生学懂某一部分后,将印有学习方法(步骤)的“自学单”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讨论学习课文的余下部分,并在其上做好记录。讨论结束后,各组根据自学单上的要点进行汇报。比如《王羲之练字》一课中,“王羲之怎么会成为书法家”是全文重点,我先引导学生用“找句子,读一读;找词语,说一说;动脑筋,练一练”的方法学习第二节,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节,并把学法打印在自学单上加以辅助。如此一来,共同学习就变得有程序、可操作,能始终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不会偏离“轨道”。

4. 取得的实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实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参与

在实验班学生中,76%的学生对共同学习形式很有兴趣,58%的学生表示在共同学习中能经常受到鼓励,82%的学生为争取小组获胜而积极参与。

“共同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缓解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合作技能的训练和成绩共享的特性为学生扫除了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使学生能接受各种不同的意见,经常获得来自同伴的鼓励,参与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地被巩固、强化。“身份制”、“内外圈”、“发言卡”等方法较好控制了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发言垄断或沉默现象,体现了参与的均等性,因此,学生的参与面是十分广泛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 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经统计,由学校统一命题的期中和期末质量测试,实验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均高于平行班,90%的学生认为共同学习中生字记得更加牢固,54%的学生对共同写话很有兴趣。

“共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有利契机。在共同学习的课堂中,我们能更好地听到孩子们的声音,或发问,或议论,或评价,或争辩……学习效率低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面对面地目睹学习效率高的同学所做的示范,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小组的共同荣誉促进了组员间的互相帮助,无论是给予者还是接受者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良好的参与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质量得到了保证。

(3) 营造协作氛围,增强团体意识

从协作意识的角度来看,在“共同学习”中遇到问题先请教本组的学生占68%,请教老师的占32%,能经常相互帮助的占74%,能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占74%。

“共同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分工、相互支持,综合群体的智慧,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感到: 任何一次成功,都必须依靠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团体合作才能实现。“合作技巧”、“积极互赖”等要素为各层次学生疏通了沟通的渠道,经过培训后的小主持十分注重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谢谢”,“请允许我补充几点”,“没关系,再想一想”,“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一句句富于人性化的合作语言充满了课堂,当学生以小组特有的方式——或击掌、或拥抱、或欢呼庆祝小组的成功时,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集体智慧的收获,还有团结互助的愉悦和成功喜悦的分享。

(三) 写话教学: 小学低年级进行“互动式”

写话训练的实践研究

学生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便开始为写作犯愁,谈作文“变色”的不在少数。要改变学生不善于表达,害怕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的现状要从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入手。从“写话”到“习作”的要求其实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只有珍视低年级孩子强烈的说话和表现愿望,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不断鼓励,循序渐进,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实现低年级写话训练向中年级写作教学的良性过渡。

《课标》提出阶段的写话教学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我开展了“互动式”写话训练,通过学生一起“玩”、互相“说”、共同“写”、大家“评”,把“封闭式写话”转变为“开放式写话”,开辟一个大语文写话环境,使学生共享写话资源,分享写话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写话的兴趣和能力,使其纳入良性循环的写作轨道。

1. 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低年级学生对“写话”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等,2009年开学初,我们对二年级(2)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低年级学生写话现状的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选项1选项2选项3

1. 你平时在写周记的时候感觉如何?喜欢: 22.6%一般: 41.9%困难: 35.5%2. 你在写话的时候,最担心什么?没内容: 48.4%不具体: 29%不生动: 22.6%3. 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实践活动是什么?续编故事、小品: 19.4%游戏比赛: 45.2%社会生活实践: 35.5%4. 你喜欢的交流方式是什么?同桌或好友: 32.3%小组讨论: 41.9%班级发言: 25.8%5. 你是否对老师、同学的习作感兴趣?有兴趣: 90.3%一般:9.7%无所谓: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我们发现:

(1) 在“你平时在写周记的时候感觉如何”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喜欢写话、乐意自由表达的孩子并不多(22.6%),这说明目前开展写话训练,激发他们写话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不少学生(41.9%)对写话没有感觉,他们认为无所谓喜欢和不喜欢之事,把写话视为“任务”和“负担”,他们认为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完成。三成多(35.5%)的同学存在表达困难,他们必须在父母家人的启发,甚至听写下,才能完成周记,这样往往就会出现在家写得生动具体,到学校要求当场写就抓耳挠腮、困难重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