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满分作文分类大全
12324900000050

第50章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既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既是为报甘露之恩的绛珠仙子下凡脱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有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

宝钗是山,这更是人所皆知。沉稳如她,守分如她,才情如她,根本不是普通的小山丘可比的。她仿佛是巍然耸立,顶上有着千年冰雪的长白山。她的柳絮词,更衬托出她如山一般的沉稳;东风卷得均匀!便是如此飘无定所的柳絮,也被她写得如扎根于大地一般,沉实稳重。贾母不也如此夸她么?

然而,黛玉有着她坚守不变的一面:对宝玉的爱情。关于爱情,我似乎还不能发表过多的看法,然而我相信,这种爱情,视肮脏的富贵官爵为泥土,不以违心的安分守时为前提。它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水面上,干净却缥缈。这是最大的喜剧却也是最大悲剧——没有功名爵位,没有门当户对,没有当时的社会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只有那单薄无力的爱情。于是,一切就像肥皂泡般,“啪”,破灭了。

宝钗则不然,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为人处事:和气里头带着刚强,则后句描述袭人的话用在她身上也很合适。她待人接物亲厚,无论谁她都一视同仁,在被人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这需要如海一般宽阔的心胸,如水一般轻柔灵活的心思。做人能做到这样,也算得一种境界——兼具山的沉稳和水的变通。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看得到山水的好,看得到钗黛各自的美,却只选了一瓢水。要是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水固不可少,但少了山这种厚实的基础,水再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指缝间,一点点,一点点地掉落,却无能为力。我知道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这种纯美如水的爱情,但是我觉得这太理想主义。也许,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人最适宜的憩居之地,我这一生的志愿,就在于打造这样的地方。

换句话说,我这个“醉翁”,其意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于灵动稳重皆有之的修养上也。

得分点评

该考生在文学艺术的天地中神游,在生活万象的缤纷中送目,在人生哲理的烛照中凝思,然后“万取一收”,将有价值的材料凝聚于构思的焦点之上,从而迸发出令人炫目的殊光异彩来。充分发挥了其自身丰厚的文化积淀优势,运笔自如,漫侃钗、黛,立意上紧扣话题而又有别于常论。作者选材视角的独特和积极展示鲜明个性的意识,值得鼓励。

鱼的泪·水的心

(江苏一考生)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对鱼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看多了韩剧,翻多了言情小说,难免心中一片荡漾,向往那轰轰烈烈的爱,梦想那梦一样的情景。

自出生以来,父母由于做生意的缘故,将我寄养在奶奶家。自我懂事以来,天天在爷爷奶奶的吵骂声中度过。爷爷喜欢抽旱烟,常常一个人吧嗒吧嗒地抽个够,再出去劳作。半夜里,常常听到爷爷的咳嗽声。奶奶常被爷爷的咳嗽吵醒,于是忍耐不住而破口大骂:“你这个老东西,不会抽还抽,抽死你算了。”而奶奶体弱多病,却又闲不住,成天往外跑,跑到路上捡树枝,跑到场地上晒稻谷,将水弄到楼上打扫房间,不舍得用自来水,自己在院子里打,于是常常生病,药费不少。为此,爷爷也破口大骂:“你是不是跟钱过不去啊……”我真不知道他们俩为何会凑到一块儿。

听爸爸说:当年爷爷家很穷,三十岁了还讨不起老婆,而奶奶却是地主家的女儿,早年出嫁,后来怀了一个儿子,可是她丈夫在孩子出生前就死了,于是改嫁给爷爷。虽然奶奶惊艳四方,但由于是再婚,所以她爸不认她,爷爷也嫌弃她。奶奶也嫌爷爷穷,但由于奶奶有孕在身,爷爷也不忍心赶走奶奶,他俩就这样生活下来了。奶奶最喜欢吃山芋,因为当年爷爷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奶奶找算命的算了一卦,说是吃一个月山芋就能保佑爷爷平安。于是奶奶卖光家具,天天吃山芋。没想到爷爷还真借上厕所的机会跑回了家。从那以后,奶奶爱上了山芋,甚至比爱爷爷还强,可惜他们没有从此过上快乐的日子,反而开始了一生的吵骂生活。

身体健壮的爷爷突然因为高血压猝死在床上。据奶奶说,那天早上她拿着苍蝇拍去催爷爷起床,没想到打了半天也没有反应,后来才知道……

爷爷去世后,家里的确安静了,静得让人发慌。爷爷的烟杆没有烧掉,奶奶留下了它。她天天都在爷爷的遗像前抽着,咳着,说爷爷在地下没烟抽,会闷得发慌的。

或许,真正的爱应像水一样平静而灵动,如鱼儿在水里自在地游,但那里翻腾着鱼的泪,它被水包容着……

得分点评

考生用朴素的、似乎不加修饰的笔触,叙写了爷爷奶奶“一生的吵骂生活”。但在这吵骂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了潜藏其中的浓浓的爱意。这种庸常人生中的大爱、至爱,与韩剧、言情小说中那种表面上轰轰烈烈的爱,那种“梦一样的情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者可以这样说,韩剧、言情小说中的那种“爱”,只是水面上灵动的波纹;而爷爷奶奶之间的那种“爱”,却是灵动的波纹所凝结成的深邃的蔚蓝。

水的成长

(江苏一考生)

水,就像孩子,他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

山,就像父母,虽然他们在一天天地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沉稳,让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两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的长大。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

渐渐地河流明白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么顽皮了,他们涌起河水,静静地舔着大山的脚底,好让大山站麻了的双脚放松放松。

儿女也明白了,他们端着一盆温热的水,放在刚下班回家的父母脚边,为他们脱下鞋,用水温润着父母的双脚,用手感受他们趾间的粗糙。

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的那种微笑。

渐渐地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着。

终于,河流来到了入海口,曾经雀跃灵动的它,汇入了深沉的大海,学着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此时百万吨级的轮船载着货物载着旅人在它广阔的洋面上行驶着。

得分点评

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予以了话题极富生活化的鲜活,而亲情、血缘关系的自然生发、联想,又使得话题思辨思想有了生命化色彩。作者构思十分精巧、生动。全文以明快、活泼的语言,既完整地记叙了在父母关爱、呵护下儿女成长的过程,又极其形象地点出溪流渐渐汇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的题意。

文化的性格

(江苏一考生)

万物皆有性格,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文化亦应有其性格,但文化的性格是什么呢?是水的灵动还是山的沉稳?

一直向往只身前往大西北,在朔风呼啸中追逐那消失千载的驼铃声;一直向往着能独自下江南,在月光盈盈风拂芭蕉的夜晚,漫步在退思园中的小径上,贪婪地呼吸着晚风送来的檀木清香。旅游胜地、名山大川不可胜数,我之所以选择朔风呼啸的大西北和草长莺飞的江南,是因为我认为只有苍凉悲壮的西北文化与轻盈灵动的江南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性格。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若江南文化是李白的清新俊逸,西北文化则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西北文化则是东坡的超旷豪放;若江南文化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乐器,若江南文化是幽咽欲泣的二胡,西北文化则是悠扬嘹亮的唢呐。求之于人物,若江南文化是溪边濯足的浣纱女,西北文化则是鬓发染霜的牧羊人;若江南文化是活泼伶俐的黄蓉,西北文化则是端凝厚重的郭靖。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朵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西北文化则是秋风萧萧雨雪霏霏的深秋严冬。江南文化若是温飞卿的鲜艳浓丽,西北文化则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江南文化如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西北文化则如烽烟滚滚的战场杀伐;江南文化若……西北文化则……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我终于明白了。

文化的性格既有水的灵动又有山的沉稳。二者如鱼戏水,恰合无间,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

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

得分点评

本文开篇即由山水的“性格”契入“文化的性格”这一耀眼的主题,起笔不凡,颇有“凤头”效果。主体部分巧妙地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作行文的支点,从自然、文学、音乐等方面极其“灵动”而充分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灵动”与“沉稳”的丰富内涵。全文援引自然从容,意象选择鲜明典型,行文一气而下,显得文思飘逸,才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