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12324500000036

第36章 课堂:快乐、充实,提升活力(4)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除了上海生源外,还有大量来自外省市的生源。学生的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采用科学而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是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的。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提问”行为,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师生互动与交流、沟通与对话的重要手段。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营造快乐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我们认为,重视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提问技巧与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回答问题,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体验,对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一)为学生需求而设问

怎样通过“问”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喜欢课堂?我校教师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开展了优化“提问”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需求

为了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提问行为的现状,激发教师对“有效提问”的研究热情,我们对学生开展了一次“课堂提问行为有效性”的问卷调查,共回收482份有效问卷。从调查结果看,我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关注度和提问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主要集中在问题设计的精度、提问方式的优化和应答策略的正确运用等方面。

对于问题设计,一些教师可能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提问是一种自然的教学行为,无须计划,因而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会给予更多关注,尽可能细致严密地进行教案设计,但对提问的设计就相对欠缺一些,致使课堂提问缺乏层次和梯度,问题表达的精准性和目的性不够明确。

对于提问方式,尽管多数学生表示喜欢回答教师的提问,但也有近半数学生因各种原因不喜欢或害怕回答问题。这提醒教师不仅要关注提问内容,还要关注提问的方式。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问题的切入点与呈现形式加以优化,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应答策略,不同学生在回答提问后对教师反馈方式的期待也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教师的反馈方式较为单一或对学生的回答不作明确反馈,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其学习的主动性。

由此可见,对于提问行为,我们必须思考四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提问,期望值是什么;第二,问谁;第三,怎么问;第四,问完后怎么应对。

2.课堂观察,诊断提问行为

结合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我校动员、组织全体教师,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对日常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发现“提问行为”存在的集中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确定提问行为的优化方向。

以我校语文组为例,组内推荐一位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开展课堂教学。其他语文教师课堂观摩,并由一位教师作为主要观察员进行课堂实录,将课堂中教师的所有提问、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反馈一一记录。课后,将观察记录反馈给这位教师,帮助其进行教学方案和问题设计的修改与完善。之后,这位老师就修改后的教学方案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除了语文组教师外,还邀请专家和外校同行共同听课,并在课后就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集中研讨。仍由同行教师作为观察员对问题的数量、问题的类型、问题的有效性、学生的回答等方面进行记录反馈。再由专家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点评,提出改进建议后,这位教师再次进行教学方案及提问设计的修改完善,并最终形成优化后的课例。

其他各学科组也以同样的方法和流程,开展了课堂提问行为观察,对较为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优化的方向。

问题设计方面的不足,主要包括:问题精准度和方向性不够明确,层次感和难易坡度不够明显等。这就提醒我们的教师要更加重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课前须精心钻研教材,要讲究提问的切入点与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关心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候答、应答和评价方面的不足,主要包括:候答时间不足,学生思维充分性受到一定局限;应答方式较为单一,针对性的反馈稍有欠缺。这就提醒我们的教师注意课堂上的提问,不宜过多地被教学预设所限制,把问题答案限制在自己“理想”的范围之内,而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问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教学中,对“提问”设计或运用的方式方法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然而,教学的思想决定了教学的行为。有效提问可以连接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反映,将焦点由教师转向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提问也应该围绕学生的主体需要来展开,从而引导其提高自身认识,发展自身能力。

3.自主实践,优化提问环节

结合我校学生需求和教师现状,我校动员全体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问卷调查反馈和常态教学观察,提高对优化“提问行为”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组织教师结合各学科、各年级的特点,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观察自己的“提问”教学行为,从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出发,发现“提问”行为存在的集中问题;通过一系列自主实践,优化提问行为,最终实现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1)“问题”分类,明确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为了使教师对提问行为的优化方向更加明确,首先我们对提问进行分类研究。教师可在教学设计时,将自己的提问进行分类,恰当分配比例,进行有效整合。例如,第一类是常规管理性问题,它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能够顺畅进行。第二类是记忆复述性问题,它主要是勾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起到复述整理的作用。第三类是判断说理性问题,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此类问题能够恰到好处地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第四类是引导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学习的价值。第五类问题是自问自答式问题。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这五类问题所占的比例要恰当,即注重判断说理性问题和引导探索性问题,将零碎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具有思考空间和价值的问题,同时将其余三类问题有效压缩,以有效避免整节课的“问题轰炸”。

(2)确立模式,帮助教师优化“提问”环节

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应关注“学生的基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基础是指我校的学生特点,每位教师执教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先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

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首先各教研组通过实践,建立优化档案。每个教研组选择1—2位教师,采用跟踪研究的办法,对本组选择的优化目标开展具体实践,撰写优化方案,并在学校层面交流能够体现“提问”行为优化过程的典型案例。随后,逐步建立我校教学行为优化的操作办法,并进一步指导教师。对实践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事例建立档案,在教研组内或校内交流,总结经验。最终,以“提问行为优化”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课堂实践汇报和优秀教师展示课的形式,呈现“提问”行为的优化成果,形成范例。

我们认为,优化教学环节最终还应落实到日常教学。因此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要内化为教师的个人专业追求,在常态下提高家常课的效益,使每节家常课都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而从教师代表的优化案例研究中建立我校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模式(如下图所示)是走向常规的重要保证。

(二)为学习有效而善问

经过一系列课堂实践过程,我校教师对“提问行为”进行了优化,并总结、提炼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化案例。以下就以课例形式呈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

1.关注问题的精准性、适切性和逻辑性,使提问更为有效

案例一:《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物质的制备》

课堂实录:

师:请每一小组根据提供的“①石灰石、碳酸钠、水,②石灰石、水,③石灰石、盐酸、碳酸钠”这三组原料中的一组设计相应的制备方案。

学生设计、展示。

师:方案一和方案二哪个方案更好?为什么更好?

生:方案二更好,原料少,产生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师: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方案二能否再优化?

生:将生成的水也循环利用。

师:方案三的优点是什么?

生:常温下反应,操作方便,装置简单。

师: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方案三还能如何优化?

精准的教师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以及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因此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效度,就要关注问题表述的精准性。上述教学片断中的问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是保证问题清晰的最基本要求。每个问题集中于一点,对中心意思只作一次表述,使用具体的、描述性的语言表述问题。实践效果也表明,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活跃,也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随之增进。

我们在关注问题清晰度的同时,还关注问题的适切性和逻辑性。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激发。上述教学片断中设计的五个问题都是在前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因此问题和问题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符合学生知识增长螺旋上升的特点。

案例二:数学课《分数加减法》

问题呈现:

(1)通分的概念是什么?请尝试几组通分练习。

(2)通过算一算环节的练习,提问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

(3)引例的设计,提问学生如何正确列式?同时猜测结果。

(4)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请尝试总结。

(5)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请类比总结。

在本节课新授知识点的导出过程中,上述的这些问题恰到好处、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一开始通分复习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复习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所以这样的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对之后的问题学生则需要围绕并利用原有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思考,由此获得了重复接触学习任务的机会,更对以前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与巩固,也加深了对新授知识的理解。通过层层深入的启发式提问,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思维自然而然被激发。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发新的思考。

优化课例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有逻辑性、连续性,设计的问题之间要有水平的区分度,多采用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启发下才能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关注“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协调统一,使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案例三:英语课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

问题呈现:

学生读text第一段“The Queen told her huntsman to kill Snow White.The huntsman took the girl to a forest.But the kind man did not kill her.Instead,he killed a bear,took out its heart and carried it to the Queen.”后,教师设计问题:

Q1:What did the huntsman do to Snow White after taking her to a forest?

学生回答:The huntsman let Snow White go.

Q2:Can you image the conversations between 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What are they?

下面是其中一组学生经过讨论以后得到的精彩答案:

Huntsman:Snow White,your stepmother had me kill you because 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she.

Snow White:Oh,you cant kill me.Im a poor girl.My mother died many years ago and my stepmother doesnt love me at all.Can you let me go?

Huntsman:How poor you are!My little Snow White.Now you can go.Dont come back again.

Snow White:You are a very kind man.Thank you.I will remember you forever.

Q3:Is there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story?Whats your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