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12324500000032

第32章 课程:丰富、多元,满足需求(6)

“小老师”按照预先排练好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学生”已全然被这个活动的小机器所吸引。接下来是互动环节,“小老师”先请几位小朋友摆弄一下这个神奇的机器,然后再请小朋友扮演这三个不同的天体,并且试着演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小老师”站在讲台的凳子上,一会儿演示机器,一会儿邀请“学生”互动,一会儿提问,一会儿练习,完全一副指点江山的姿态,这个样子还真是有点老师的架势。课后,“小老师”邀请小朋友上台拨弄拨弄这个小机器……

(“我做小老师”个案之“太阳、地球和月亮”)

给幼儿一展身手的空间,首先指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和所有幼儿一样,坐在讲台的下面,而将主角“幼儿”推到前面,以幼儿的视角和下面的小朋友一起协助和推动台上的幼儿完成他的任务。教师退后一步,就给了孩子无限的空间。

(2)面向组内做“小老师”

在能力水平较高的幼儿示范之后,面向组内做“小老师”的环节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活动当中。先将小朋友分为不同的组,每一组产生一到两位小朋友为组内小朋友上课。

小宇像模像样地拿着地球仪对大家说:“我今天给大家上的是地理课,你们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吗?你们知道美国在哪里吗?……”伙伴们听得一愣一愣的,对这个地球仪充满着好奇。小宇一边介绍一边在地球仪上熟练地指点着,过了一会儿,同伴们还在兴头上,小宇的课却戛然而止了。这样就结束了吗?大家还意犹未尽呢,纷纷嚷道:“我们还没看好呢!”我走上前,对小宇说:“你看,小朋友很喜欢你这个地球仪呢,还可以让他们摸摸,问问他们喜不喜欢。”……

(“我做小老师”个案之“没上完的课”)

小宇是个各方面发展较好,知识面广,思维灵活、大胆,有较强语言能力的孩子,平时就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在这次活动中,小宇的上课内容和过程都是他个人的想法,只是单方面的讲述。“小老师”活动是个很好的同伴互动的机会,于是,老师提示他与同伴交流。类似小宇这样比较聪明或某方面能力突出的孩子,教师不能因此而让他们“原地踏步”,而是应该给他们支持策略,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体验交往和合作的快乐。

恰到好处地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意味着老师不能随意干涉幼儿的行为,要把握好对幼儿行为适度、适时的指导和介入。表现在自主活动中,老师不能导演和指挥幼儿的活动。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老师的指导应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自主活动中,老师不应该只是一个“热情的旁观者”或者“应声虫”,而应该对幼儿的自主行为做悉心的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并推动幼儿的行为进程。

(3)人人来做“小老师”

这个阶段目的在于激发所有的幼儿参与“小老师”活动,让所有的幼儿感受到自主活动的意义。虽然“小老师”活动是孩子们都期盼、喜欢的自主活动之一,但对于比较内向、能力不太强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做“小老师”,更多了一些渴望、一些担心、一些挑战……如果能参与,也确实是勇敢地前进了一大步。

茅茅是个害羞的女孩子,为了让她能够参加“小老师”活动,我和她妈妈事先进行了沟通,帮助她确定了上课的内容:教小朋友折纸。上课那天,虽然茅茅声音很轻地介绍了自己上课的内容,我知道她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果然,上课过程中,同组的几个小朋友对折、裁纸都不是很好,茅茅似乎胆子大了很多,“先像我这样折”,“现在用指甲在这条边上压一压,一定要压出印子哦”,“我来帮你”,茅茅的声音越来越大。当茅茅和同组的小朋友站在全班面前逐个介绍自己授课内容时,她脸绷得紧紧的,显得有些紧张。同组的津津说:“我觉得今天茅茅的本领很大,她教我们学会了不用剪刀也可以裁纸的方法,我们的‘螃蟹’也都完成了,我觉得她可以做最佳‘小老师’。”

(“我做小老师”个案之“茅茅笑了”)

有一部分孩子,他们天生比较敏感、胆小,非常在意老师和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因为害怕失败,他们不愿意开口和别人交流。在组内做“小老师”,使他们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对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积极意义。孩子在反复参与此类活动当中,拿着话筒,模仿主持人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想,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在集体中能够大胆地表达、表现,变得更加自信了。当然,孩子们有喜有悲,“我就是不敢说话”,“为什么这一次失败了,我很难过”……这些问题困扰着孩子,但是,更是在磨炼孩子。教师敏锐的目光总是能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这让很多幼儿越挫越勇,并逐步变得更加自信。

2.“我们来竞选”——发现、超越

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激发孩子更大的参与欲。在各类自主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感的机会。“我们来竞选”就是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1)竞选活动,大家齐努力

在每一项自主活动开展之前,老师都要做一次家长动员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并积极地参与,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避免失败的体验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让孩子能够向家长介绍活动的信息和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一方面让孩子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让孩子和妈妈谈一谈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和爸爸一起准备竞选、一起准备上课的材料等。因为自主活动的成功,既需要家园的合作,也需要孩子具备良好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实践证明,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孩子的自信心尤其高涨。譬如,在“七彩调色板”的个案中,女孩小怡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她准备了不同的颜料,并且用巧妙的方法将这些颜料搭配在一起,第一次上课就获得了小朋友热烈的掌声。自此,这个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沉默寡语到开朗自信,读小学以后,仍然是同学中的活跃分子。

(2)“竞选班长”背后的故事

清清,文静乖巧、感情细腻。当班级进行第一次班长竞选活动时,她表达了自己想做班长的愿望,但是遗憾的是她第一次竞选班长失败了。于是,在接下来的竞选活动中就找不到她的身影了。我不禁想:清清是怎么了?为什么她不再参与竞选呢?也许是她有压力,是她缺乏自信,是她害怕再次失败,也许……我该做些什么,让清清再次站在这竞选的舞台上。

有一天,恰巧正副班长都没有来园,我邀请清清担任临时班长,她为大家分饼干、放杯子;午餐时,她认真地分着筷子……放学前,我在大家面前赞扬了她,小朋友们也为她鼓起了掌,清清露出了羞怯的笑容。

第二天自由活动时,我和清清聊了起来:“清清,前几次竞选班长你为什么不上台演讲呀?”“我肯定选不上的。”清清低着头轻声地回答着。“谁说选不上,昨天你当代理班长不是很棒吗!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在我的鼓励下,清清终于回家再次准备,参加下一轮的班长竞选了。

(“我们来竞选”个案之“代理班长”)

“你应该……”“你必须……”“你为什么不……”,成人以保护者和驾驭者的身份站在儿童面前,并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过分的呵护不仅仅体现在儿童的生活起居和日常琐细问题中,更隐藏在成人很多指令式语言中。改善幼儿的地位,应该从改善成人的话语开始,给孩子更多赞赏和鼓励。

这些活动深受家长和幼儿的喜爱,许多家长认为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在班级中的归属感,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和任务意识的形成,提高家园合作的效果。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有机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历、特长,有机会在集体面前展示和表现自我。

(3)“竞选”让孩子发现自己

竞选的直接意义在于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长,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所短,而非甄别、遴选。在竞选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初步了解自己,尝试性地评价自我等。竞选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特征、教师隐性的培养策略,也有效地关注了“弱势群体”。孩子们在竞选过程中可以发现同伴的优点,试着衡量自己,也学着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计划、自己准备、自己调适等。

一天,班级里照常进行值日生竞选。当举手投票过后,突然,阳阳大哭起来,我赶忙上前询问,阳阳边哭边说:“为什么没有选我?”看来,孩子有心理负担。班级里共有18名幼儿准备竞选,阳阳是其中一位。我仔细观察了阳阳在整个选举过程中的表现,他腰板笔直,专注地盯着黑板上不停变化的“正”字,全神贯注地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名字,生怕漏了自己,眼中充满期待,小手不停地翻动自己的手指,我知道他有点紧张。最终的结果是,阳阳得“6”票,他眼里有点失望、有点尴尬,涨红着小脸,有点不安。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受大家欢迎、大家喜爱的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但是“班长”每次只有一名。我该如何引导阳阳呢?

“阳阳,你的名字已经写在黑板上了,说明你有的地方做得很好,大家都看到了。是这样吗?”他点点头。“那你自己说说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很好。”他一一罗列出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很热情,等等。“那么你觉得哪些方面还不是很好呢?”他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太调皮!”我也会心一笑。“做班长光有热情还不够。别哭了,以后努力,就一定会有机会的。”

(“我们来竞选”个案之“阳阳的委屈哪里来”)

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物品,管理自己的事务,以及管理自己的情绪。现在很多孩子在感到不满的时候,往往缺乏正确的宣泄渠道,容易产生各种偏移的行为。失败时、不高兴时、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办?竞选活动让孩子参与、经历、发现,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如何管理自己。

在自主活动的设计和实践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的筛选,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是我们课程设计的依据,因为自主活动不是为了放大自主活动的结果,硬性地强迫幼儿参与,其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孩子在自主活动中有所成长,有所发展。这种体验不仅仅是让孩子感到自己成功了、在集体面前“露脸”了,同时还是一种正面的、负面的综合体验。例如,在“人人来演讲”活动中,有一个主题是“我的优点和缺点”,很多孩子很坦诚地讲出了自己的缺点,也保守地讲出了自己的优点。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讲,他们不再是一味地放大自己,而是开始逐渐看到自己的缺点,小心翼翼地认可自己的优点。可以说,自主活动就是通过让孩子“自己做主”来达到自主发展,培养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自己的尝试。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孩子表现得非常积极,参与的效果也非常好。同样,自主活动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教师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提高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水平。在一次次的个别交流中,师幼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教师对幼儿的心理轨迹也有了更贴切的理解。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也期待能得到来自家长的更多关注和支持,将这项活动进行得更加深入,使幼儿快乐参与、积极体验、健康成长。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幼儿园供稿,孔小琴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