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12324100000072

第72章 论语言现象的心理基础(2)

显然,既然真正的语言是纯心理现象,所以,原始语言的所有这些表现和逐渐导致了行为和感觉消失、导致了发音—听觉方面的几乎唯一统治地位的过程,即所有这些表现和过程,应当用心理等价物代替。

语言交际领域不同器官的运动,还有视觉和其他感觉消失的这个过程,和几乎只能将这个过程归结为发音功能和听觉,是任何生理和心理发展固有的省力表现之一。

语言的“人类化”,即在历史发展中,在人前期和人类时期了解语言的初期,大量语言表象的运动成为了这个简化过程和将其归结为发音行为和听觉的进一步发展。

5)民族和部落语言的历史变化也发生在心理范围内。

语言思维本身的存在成为了变化的原因,因为它与积聚作用、与感觉的逐渐强化和依赖于感觉的表象有关。

在语言的所有组成部分中,我们可以确认较为强势的地方和较为弱势的地方。这时,强势地方越来越强,弱势的地方越来越弱。所以,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断加大。这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发音方面、在词语的语音和心理强调词语方面、在词语结构方面、在词语的心理同化即所谓的“类推”影响的不同程度方面、在语义联想方面等等。可以用下面图示的方式表示:

a和b表示两个不同强度的语言表现:a强些,b弱些。在重复感觉时,同一大脑或者同一“心灵”中的这两个表象变得越来越强势。

a1<a2<a3<a4<a5……

b1<b2<b3<b4<b5……

但如果二者强度的增长是同一种方法所致,那么这一增长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比如,表象a的原始强度比表象b的强度大11/2,也就是说,a∶b=3∶2。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表象与它们的幂值n2、n3、n4成正比例增长。

那么,这两个表象的强度增长导致了两个分裂的系列:

3……9……27……81……243

2……4……8……16……32

与此相关,这两个表象强度的绝对差异将越来越大。

1……5……19……65……211

而强度的系数比或者越来越加大,或者越来越减小。这取决于我们将什么当分子,什么当分母:

或者3/2,9/4,27/8,81/16,或者2/3,4/9,8/27,16/81。

所以,只需要掌握语言个体的语言思维,就能导致同类语言表象强度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如果将高等数学的连续序列和在无限小的增长中,即在微分中逐渐扩大的概念引入其中,我们应当接受这一观点,即dx/dy的关系本身或者按照严格的形式,或者断断续续地、跳跃式地经常变化。

当然,这是纯理论的推论。因为在现实中,针对具体的事实而言,这些心理运动是各种各样的。

在任何情况下,这两个有着同样强化程度的语言表象最终会完全不同。一个相对于另一个而言,好像是无限小的,比如就像在太阳光下的烛光或者在早晨太阳升起时看到的月亮。而在白天,在阳光的衬托下,就显得很模糊了。

由另一个表象的无限扩大导致了一个模糊的语言表象的消失,只是这很少出现在独立的大脑的个人语言发展中。但组成一个语言集体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际大大加剧了独立的同类表象强度的差异。

更强势表象引起的发音行为是更强势感觉的源泉,并且在听者那里唤起特有的强度表象。但是由更弱势、更模糊的表象引起的发音行为成为了更弱势——非常弱势的感觉的源泉,有时甚至不会引起任何感觉。这样的弱势根本不能促进相关表象在听者和接收个体的大脑中的产生。

语言感觉单方面的积聚究竟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在儿童语言中最为明显。儿童语言固有的变化不断重复,经过若干代人在民族—部落语言中导致了明显的结果。

为了便于解释,我在这里重复一下上一节课提到的有关变化的例子,不仅包括短暂的、偶然的变化,而且还涉及历史的变化。但无论如何,这些变化都是心理过程的结果。

1)短暂的变化——“替换”等等。比如,kran staju代替了stan kraju(国家的状况),angielje kolońskie代替了kolonje angielskie(英国殖民地)等等。

2)在心理基础上,一部分形式被另一些形式在形态上同化。即在类比性表象联想的影响下,比如根据对siostra、czoo、s'ciana形式的“类推”,代替原有的形式siestrze、czele、s'cienie,出现了新的形式siostrze、czole,s'cianie。

3)只是由于积极的联想表象,便可能出现所谓的“民俗词源”,即将词源上不清楚的、失去形态语义划分的词语归类为活的和语义上有表现力的词根。比如:rozerwa代替rezerwa(潜力),biletyn代替biuletyn(通报)。

4)只有与语言外表象的联想,才能使类似于“保守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无神论者”等词语具有唤起一些人的愤怒、厌恶和仇恨情感的能力。等等。

当然,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仅与发音,而且还与语义表象有关的“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只能通过表象联想的途径产生。

1)发音相同的波兰语moz.e(может)、morze(море)、buk(бук)、bg(бог)、mur(стена)、mr(мор)或者法语的beau和bau、veau、vaux和vaut、sent、sans和cent等在文字中和书写中的理解(也就是在阅读时)是相互区分的,因为它们与语言外表象的联想是不同的。

2)由于意义的关系,由于与词语之间联系的表象联想、与语言环境的表象联想的存在,同样的书写形式可能拥有不同的读法。比如,在塞尔维亚语中句子由四个词语构成,这些词语的书写完全一样,但重音却不同:gore gore gore gore,立陶宛语中的动词supus有三个意义,根据与语言外表象联想的不同,有三个重音不同的发音。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无论在语言领域,还是在书写领域,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借助于有关表象联想的假设的解释。

如果假设,联想只是大脑行为的结果,只是大脑功能或者它们只是有意识地实现,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应当拒绝任何解释、任何科学的思维。

在这里在将表象联想看作是发生在物理能量和生理功能之外的独立过程的同时,我们依赖于显而易见的事实、直接观察。认为思维是纯粹生理现象——这就是一种什么也解释不了的假设。

同时,关于表象联想的假设又能解释类似上面提到的语言状态和变化,这对于我们而言已经足够了。

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元(神经细胞)的动态变化或者化学变化的联系,或者与物理能量的联系能够被发现,那是再好不过的了。那时,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会将它们连接为一个共同的科学体系。

……

说几点与科兹洛夫斯基先生所作演讲有关的意见。

1)科兹洛夫斯基先生将自然科学、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与“人文科学”对立起来。

在这里,我允许自己斗胆反对“人文科学”这个术语。这个术语诞生于限制中世纪概念的背景之中。这个术语的出现与那些被夸大狂所笼罩的语文学者有关,对于他们而言,“人只是从希腊人开始的”。

“人文”科学,这只是心理科学,而既然所有动物都具有心理性,那么可以同样地称这些科学为“动物科学”,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动物崇拜性的科学。因此,最合适的名称就是“心理科学”。如果承认在生理—生物世界的发展中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应当认为作为“大脑产物”的心理性是至今为止发生在活体世界发展的最后阶段。这最后的发展阶段与对外部世界的刺激反应能力有关。

大脑之外的东西,也就是人(动物)心理之外的东西,都具有自己的规律性,也就是广义的自然科学规律性。那些在大脑中存在和运动的,其实是在心理存在和运动的东西拥有另一种规律性,心理科学的规律性。

所有心理现象只与活的大脑一同存在,一同消失。

换言之:所有这样的科学都具有心理性,但它们的规律性、本质却不同:

a)向心性对于大脑而言确定了自然科学。

b)离心性对于大脑而言,确定了心理科学,准确地说,心理—社会科学。

思维与语言,也就是作为精神对外部刺激的普遍反射的广义上的语言,是有灵性的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的第一显现。

我在上面提到过,这个原始语言就是运动—面部表情—视觉的语言,而热现象和电现象始终伴随着这些运动。逐渐排出了多余的东西。从外部表现角度,准确意义的语言,发音—听觉的语言,即发音—接收的语言便产生了(发音—音响的语言)。

2)不能将意识与心理运动混为一谈。意识只是照亮这个“运动”、这个序列变化的个别阶段的一个小小的火光。

心理过程是无意识的,但是它们可以被意识到。与此同时,却不能论及认识发生在外部世界,既包括物理—化学,又包括生理—生物世界中的过程。

3)如果接受了潜在的能量,那么也应当接受潜在的意识性,而潜在的意识性实际上等同于无意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