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学读本(二)
12324000000006

第6章 丰富多彩的宋词(5)

这首词抒写的是词人自己放达悠闲的生活,词中所记之事只是读书、饮酒,读来尽是醉态醉语。然而这样一首看似闲适的词作之中却流露出无限的隐痛。多少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心中的悲愤并没有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消失化解,反而越积越深。所谓的癫狂痴态,实际上是悲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沧桑,郁积了太多的悲愁苦闷,他深知人生的无奈。因而在词的更深层次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那桀骜不驯的个性,也能够听见他那无可奈何的悲叹。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① 兜鍪:头盔。

延伸阅读: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编后小语: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词人当时所处的京口(即镇江),曾是三国时孙权的吴都。因此,本词中用到了三国时期曹操口中一褒一贬的典故,曹操褒扬的英雄人物便是孙权。据《三国志》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仪表威严,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实际上是借古讽今,借曹操之口讽刺那些昏庸无能、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也表达了他自己抗金救国的理想抱负。

念奴娇

姜夔

予客武陵①,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②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③,荷叶出地寻丈④,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来吴兴,数得相羊⑤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⑥人未到,水佩风裳⑦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⑧雨。嫣然⑨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⑩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

① 武陵:今湖南常德。

② 薄:迫近。

③ 涸:枯竭。

④ 寻丈:一丈左右。寻,八尺。

⑤ 相羊:徜徉,徘徊。

⑥ 陂:池塘。

⑦ 风裳:指随风摇曳的荷叶。

⑧ 菰蒲:两种水生植物。

⑨ 嫣然:美女笑貌。

⑩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题解:

本篇是一篇托物比兴的咏物词,借写荷花寄托身世。姜夔曾多次与友人倘佯于江南荷塘景色之中,因感其“意象幽闲,不类人境”,而有是作。

作者信息: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不曾出仕。精通音乐,长于做诗填词。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辞句精练,风格不庸俗。

舞衣:指荷叶。

田田:荷叶相连貌。

编后小语:

荷花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首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清丽美好、超凡脱俗的荷花世界。姜夔笔下那鲜艳的荷花,倩影婀娜,嫣然含笑,仿佛化身为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清馨可人。面对如此美景,谁不愿长留花间,谁忍离去?

姜夔写荷花,不仅仅停留在对其外在形态的描摹上,而是深深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神韵。姜夔一生襟怀清旷,诗词亦如其人。荷花寄寓着他对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之精神境界的追求,写花实为明志。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①诣石湖②。止既月③,授简索句④,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⑤不已,使工妓⑥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⑦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⑧,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⑨,红萼⑩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① 载雪:冒雪乘船。

② 诣:到。石湖:即诗人范成大。

③ 止既月:住了一个多月。

④ 授简索句:给纸索取诗词。

⑤ 把玩:指反复欣赏。

⑥ 工妓:乐工和歌妓。

⑦ 何逊:以何逊喻己,说自己渐渐衰老。何逊,南朝梁诗人。

⑧ 竹外疏花:竹林外稀疏的梅花。

⑨ 翠尊易泣:拿着酒杯,无法抑止眼泪。

⑩ 红萼:指红梅。

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题解:

《暗香》和下面的《疏影》两词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之作。姜夔咏梅词共有17首,占其全词的六分之一,此两篇最为精绝。

编后小语:

《暗香》一词,通过记忆与现实的交织对比,抒写个人身世飘零、昔盛今衰的慨叹以及对从前情人的怀念。词人身处异乡,遥想当年月色下、笛声中,一位玉人和月摘梅,意境何其清旷幽雅!如今年华已逝,诗情也不复从前,只有当看到清丽秀雅的石湖梅花,才引发一番诗兴。然而梅花引起的却是更为心酸的回忆,曾与情人一起携手同游西湖赏梅的情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眼前的梅花片片凋零,何时才能再度盛开?思念的情人分别已久,何时才能重逢呢?离情别绪溢于词表,韵味深长。

疏影

姜夔

苔枝缀玉①,有翠禽②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④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⑤、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⑥。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⑦。等恁时⑧、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释】

① 苔枝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

② 翠禽:绿色羽毛的小鸟。

③ 客里相逢:指作客时与梅相遇。

④ 胡沙:指沙漠。

⑤ 佩环:即环佩,玉饰。

⑥ 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指惜花之意。

⑦ 玉龙哀曲:即指《梅花落》这个笛曲。玉龙指笛子。

⑧ 恁时:那时。

题解:

本篇是作者又一篇咏梅名作。描写黄昏赏梅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和感慨。本词与《暗香》同时所写,均咏梅花,是姊妹篇。两词意境朦胧,在咏梅时寄寓了很深的感慨。但究竟寄托之意为何,难以指实。

延伸阅读:

梅花的花神相传是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寿阳公主到宫里梅花林赏梅,一时困倦,就在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轻轻飘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淡淡红色的痕迹,寿阳公主醒后,宫女都觉得原本妩媚动人的她,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几分美感,于是纷纷效仿,以梅花印在额头上,称为“梅花妆”。世人便传说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编后小语:

如果说《暗香》侧重于通过记忆与现实的交织对比来抒写身世飘零之感和对情人的怀念,那么《疏影》的特别之处在于词人用了五个典故、五位女性来映衬梅花的形象品格。词中写到了传说中的梅花女神,杜甫笔下的佳人,远嫁匈奴的王昭君,活泼娇憨的寿阳公主以及汉武帝的阿娇,她们或有超凡脱俗之容貌,或有玉洁冰清之品性。词人用这五位女子来映衬梅花,把梅花“人格化”,表现出了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灵魂,寄寓了词人对梅花的怜惜,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怀。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①。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②。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③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④、客⑤尚淹留⑥。垂柳不萦⑦裙带⑧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

① 心上秋:合起来成一“愁”字。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

② 飕飕:风雨声。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③ 年事:往事。这两句是说往事如梦,似花落水流。

④ 燕辞归: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雁南翔”。

⑤ 客:作者自称。

⑥ 淹留:停留。

⑦ 萦:旋绕。

⑧ 裙带:指别去的女子。

题解:

本词就眼前之景,抒离别之情。上片写离愁。诗人满怀愁绪,怕在月明之夜,登楼眺望。下片抒发别情。燕已归来,人却淹留他方。全词构思新颖别致,写得细腻入微。语言通俗浅近,颇似民歌小调。

作者信息:

吴文英(约1212—1272),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但平生所交,皆一时显贵,作词较多,是一位重要词人。其词典丽而工,多雕琢,音律合谐。今传有《梦窗词》。

编后小语:

全词语言清新明快,不事雕琢。上片一开篇便将“秋”、“心”二字合成一个“愁”字,点明离人悲秋,更生离愁。此处拆字极为自然,似乎是信手拈来,又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匠心独具。下片写自己不能随情人而去,只能羁身异乡的愁苦之思,用了“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作喻,意为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其中“萦”、“系”都是由柳枝绵长而引出,十分形象。

一萼红

登蓬莱阁①有感

周密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②寒沙,茂林③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④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⑤。最负他、秦鬟妆镜⑥,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⑦,共赋消忧。

【注释】

①蓬莱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

② 鉴曲:鉴湖弯曲处。

③ 茂林:指兰亭,因王羲之《兰亭集序》有“茂林修竹”之句。

④ 五湖:相传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

⑤ 王粲登楼:汉末王粲客荆州,作《登楼赋》,怀念家乡。

⑥ 秦鬟妆镜:秦望山和鉴湖,作者比为美人的发髻和梳妆之镜。

⑦ 老监:唐诗人贺知章,绍兴人,曾官秘书监,晚号四明狂客。

题解:

这首词中的蓬莱阁在绍兴卧龙山,为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所建,是浙东名胜。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周密随即流亡,这年和次年的冬天都曾到过绍兴,从词中描写冬天的景物来看,本词应是第二年冬天游览蓬莱阁时写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国山河的爱国忧思。

作者信息:

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其词讲求格律,风格在姜夔、吴文英两家之间,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曾作有慨叹宋室灭亡之作。能诗,也能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齐东野语》、《云烟过眼录》等,编有《绝妙好词》。

编后小语:

这是一曲沉郁哀婉的亡国悲歌。一个从战火中逃生的亡国旧臣,在流亡途中路过绍兴,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登上蓬莱阁再次俯视祖国的山川名胜,一时间感慨万千。“鉴曲”、“茂林”,本是清雅秀美之地,如今却随故国沦亡而萧杀、衰败;“秦鬟妆镜”本是娇美醉人之景,无奈江山已易其主,此时来游,怎不叫人痛心疾首?词人登临远眺,感时伤怀,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身世飘零之感和盛衰兴亡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