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学读本(六)
12323900000045

第45章 新诗拾零(2)

洛夫说:“我不是台湾诗人,我是中国诗人。”中国情绪始终缠绕在离别故土的诗人心中——“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边界望乡》“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

编后小语:

与其说这首诗是在追怀李贺,倒不如说是两位知己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两位诗人,一位生在波澜壮阔的大唐,却令人遗憾地错过了盛世;一位活在灯红酒绿的今天,却找到了知音。这一位,锦囊里装满了“骇人”的意象,沿着长安古道,郁郁寡欢地走来;这一位,循着岁月逆流而上,纵情诗酒,满腹烟云。一千多年的风尘,早已将当年的激愤冲洗干净,剩余的,只有生命的本真。且听他们共同的心声:

名利是个什么东西,权贵是个什么玩意儿!

红玉米

痖弦

作者信息:

痖弦(1932—),河南南阳人。虽然他写诗很早,但创作时间却不长。最早的作品是20岁时的《我是一勺静美的小花》。受何其芳早期作品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灵魂追求和失意的缱绻。他的诗是民谣风格的现代变奏,且有超现实主义色彩。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

吹着那串红玉米

它就在屋檐下

挂着

好像整个北方整个北方的忧郁

都挂在那儿

犹似一些逃学的下午

雪使私塾先生的戒尺冷了

表姊的驴儿就拴在桑树下面

犹似唢呐吹起

道士们喃喃着

祖父的亡灵到京城去还没有回来

犹似叫哥哥的葫芦儿藏在棉袍里

一点点凄凉,一点点温暖

以及铜环滚过岗子

遥见外婆家的荞麦田

便哭了

就是那种红玉米

挂着,久久地

在屋檐底下

宜流那年的风吹着

你们永远不懂得

那样的红玉米

它挂在那儿的姿态

和它的颜色

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儿也不懂得

凡尔哈仑也不懂得

狂似现在

我已老迈

在记忆的屋檐下

红玉米挂着

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

红玉米挂着

延伸阅读:

诗评家罗青曾给予这诗集高度评价:“自五四运动以来,在诗坛上,能以一本诗集而享大名,且影响深入广泛,盛誉持久不衰,除了痖弦的《深渊》外,一时似乎尚无他例。”所以要深刻了解这个诗人,可以继续阅读他的诗集《深渊》。

编后小语:

这样一种陈述式的抒情调子是我们从五四诗人那儿开始熟悉的:每一个诗节里都深藏着一个故事,例如“逃学的下午”那节,拴在桑树下面的驴儿是个扣子,表姐来了,而学童逃学。雪天的“冷”和学童走失的“寂”,使姐弟相会的闹也变成一把冷凝的戒尺。痖弦善于从真切的生活细节的提纯中,构成一种意味深长的戏剧情境,作为抒情的手段。所有这些真切的细节所渲染的是“宣统那年的风”所蕴含的一种莫名的忧郁。时空的错落,使真切的当年的忧郁生长在现代人恍惚的荒漠感中,这又构成另一种整体性的戏剧情境。

相信未来

食指

题解:

《相信未来》曾被当时的知青辗转传抄,广为流行。诗歌表现了那一代人的内心苦闷,更表现了他们基于信念的坚韧与渴望。

作者信息:

食指(1948—),本名郭路生。“文革”中遭受迫害,插过队,进过厂,后因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一九六八年,北京

延伸阅读:

2001年,在人民文学诗歌奖空缺了两年之后,该奖项授予了山海关卧轨自杀逾十年的诗人海子和患精神分裂症近30年的食指。食指是一位在中国诗坛上长期被埋没的诗人,实际上他从16岁开始诗歌创作,可以说他的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北岛、舒婷、多多、顾城、芒克等为代表的被笼统称为“朦胧诗”的现代诗歌创作潮。诗人多多说:“食指是朱湘自杀以来所有诗人中唯一疯狂了的诗人,也是70年以来为新诗歌运动伏在地上的第一人。”

编后小语:

1968年,20岁的诗人写下了这首《相信未来》。

生活在浮华与焦躁的今天,年轻人已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黑暗与光明。对于当代人来说,历史与未来只是两个含混不清的词语。当代人似乎既无暇顾及历史,也无心考虑未来。“历史”的面目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未来”也变得越来越渺茫了。

可是,对于1968年的青年来说,未来却是他们生存的理由,因为时代给予他们的只有“贫困”“失望”“凄凉”……失去了今天,只能把希望转寄给明天。诗人坚信未来的人们,因为“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倘若我们依然生活在历史的风尘之中,我们该如何面对来自1968年的期望?

对于诗人及他的时代来说,未来就是理想。但是,倘若对明天的信念,是出于对今天的绝望,那么,期盼的价值也是值得怀疑的。

我们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我们有权利要求今天的幸福。

这也是一切

舒婷

作者信息:

舒婷(1952—),福建石码镇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景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断翅膀。

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失却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都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延伸阅读:

舒婷被称为朦胧诗派女掌门。《致橡树》是舒婷最出名的诗,它是女性爱情的独立宣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编后小语:

这是舒婷为回应北岛的诗作《一切》所写下的。北岛的诗是这样的: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这是一切。悲观的眼里未必全是阴霾。

这也是一切。乐观的眼里未必都是阳光。

生活总在两极间摇摆,我们的心却该有一个宁静的港湾。乐观,不要走向盲目;悲观,不要隐入虚妄。

和肤浅的乐观比,深刻的悲观更接近人生的真相。

和死寂的悲观比,简单的快乐都能给生命以温暖。

父母在,不远游

朱文

题解:

《父母在,不远游》表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理解,对生存的迷恋,对生命的礼赞。生命在孕育,生命在成长,生命在扩张,可是,我们根在父母,心在家园。

作者信息:

朱文(1967—),福建泉州人。著有诗集《他们不得不从河堤上走回来》,小说集《我爱美元》等。

1

就是这么一棵树。在一大块

窗玻璃上只占

这么一小块

树苗在玻璃之外藉阳光雨露长成树

我在玻璃之内藉父母关怀长成人

日照短暂的上午,发光的

不是太阳,而是树。我是

一道暗淡的光线,透过玻璃

不为人知,在树的光圈里

断断续续地存在

树的青春令我感动

它在生长,不因我的注视而停顿

我改变站立的位置,向后

向后,再垫上砖块,让

那棵树撑满我的视角

2

阳光灿烂的日子,应该

晒晒太阳

我就蹲在附近,就在那棵树的

旁边,听得见父母的叫喊

先晒晒我的正面,转过

身去,再晒晒我的背面

我要吸收双倍的太阳,以便

回到房里,分一个太阳

给我的父母

鸟群飞过,落下鸟粪

和一个妻子

我站在门口,牵着妻子的手

放在背后。爸爸

爸爸,请允许我带她回家

3

一个房间分成两半

一半属于父母,一半是妻子和我

我一定要在这个房间里生出我的儿子

二十四年前父母在这生下了我

我还要把我的房间分成两半

让我的儿子在这生出我的孙子

总之,人丁兴旺。

房间里有人叫:儿子!

我们一起答应

4

最大的房间是我父母的房间

最小的只有鸽子笼那么大

住在靠窗的一家报告当天的

天气:今天晴到多云

有时阴,偏北风3—4级

大家齐声说:知道了

然后用一堆瓦罐盛汤盛饭

爸爸妈妈,只要

你们活着,我就像那棵树

在哪生根,就在哪发芽

直到枯死,直到被锯断

延伸阅读:

曾经在网上有一个帖子《诗坛英雄座次排行榜》,按照《水浒》的一百零八将排列,朱文在这个榜单之中被喻为毛头星孔明。虽然诗人都不喜欢这个榜单,但是如果你去看看,却真的可以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目前的中国诗人。

编后小语:

这是一幅生命的图景。它日常、琐细,但却充满诗意与生机。惟其日常,所以它温暖;惟其琐细,所以它浪漫。这一切诗意与生机,都来自于父母——我们生命的缔造者和精神的庇护者。从降临的那一刻开始,我们注定了是上帝的弃儿,我们将注定在孤独与悲苦之中走向那个不可逃避的终点。可是我们有父母,于是我们就有了家,有了精神的土壤与牵挂。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总有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根,有根,树才能枝繁叶茂。

父母在,不远游。过琐碎的日常生活,吃家常口味的饭菜,依偎在父母身边,延续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并发掘其中的诗意,这就是一种人生,一种生活。

另一个我的一生

西川

作者信息:

西川(1963—),江苏徐州人。出版诗集有《隐秘的汇合》、《虚构的家谱》、《西川诗选》、《大意如此》等。翻译有庞德、博尔赫斯等人的作品。

高耸的圣巴夫教堂投下哥特式阴影

星期五市场的一侧坐满了喝咖啡的人

根特,地图上的一个斑点;假如当年

我托生在那里,我就会从小熟悉

那里的招贴和喷泉,并且从懂事开始

蔑视那里流行的娱乐和疾病

我会在十二岁爱上一个小仙女

陪她穿过潮湿的小巷,阳光闪烁的广场

我会为她花光手里的钱,为的是吻一下

她善变的嘴唇,抱住她,像抱住

头顶的月亮。而假如她拒绝我

我会一点一滴品味我浪漫的迷惘

多雾的码头向我发出邀请。十七岁

我会杀向赌场、妓院,像一个幽灵

在各地留下我风格统一的涂鸦之作

过真正的生活:酗酒滋事,与罪犯为伍

只是在我明了了我的命运

并且剧烈地呕吐之后我才会重返故乡

失修的小楼等待我爬上它危险的楼梯

一个老太太在阁楼上用坏了她的缝纫机

生锈的钉子已不能扎破我的脚掌

色彩的玫瑰必须顺从我古怪的脾气

我会用逻辑来推究天堂的可能性

用拉丁文来解释东方园林中的专制主义

另一种处境会要求我成为另一个我

用灵魂走路,以免被砖头绊住

用肉体忧愁,好明确知道需要多久

才能愈合一道伤口。在花园中

我会用斧头对着食肉的植物一阵猛砍

当九大行星排成一个恐怖的十字阵容

我会在午后的公园遇到一位

神情恍惚的诗人,从此在绿色的夜晚

胡思乱想,在雨中徘徊于城堡附近

直到有一天静默的梅特林克向我显灵

我会死在一座报废的屠宰场

像咽气一样咽下写好的墓志铭

延伸阅读:

西川是个牧场主。他获得2004年《明天》诗刊和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联合举办的首届“明天·额尔古纳中国诗歌双年奖”艺术贡献奖,并得到一块额尔古纳草原200亩的牧场。

编后小语: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自我确认与自我否定的冲动,构成了人生永恒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我们构建着我们的人生。“另一个我”,其实是“我”的灵魂的另一面;“另一个我的一生”,则是“我”虚构的另一种生活图景。它是虚幻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内心的另一种冲动或渴望。现实总是以强大的力量规定着每一个“自我”,每个生命都难以自由选择,但内心的反叛与渴求却难以泯灭。“只是在我明了了我的命运,并且剧烈地呕吐之后我才会重返故乡”,连想象的世界都受着现实规则的支配,这使得“另一个我的一生”注定永远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但是,倘若没有“另一个我的一生”,“我的一生”又怎么去获得丰盈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