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学读本(三)
12323800000031

第31章 “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2)

沉浸在这样一种气氛中,周围的一切虽然是显得那么安静,但我的脑子却觉得非常活跃。安徒生在他的《我的一生的童话》中所描述有关他的故乡以及他的童年时代的那些情景,现在都集中地涌进我的想象中来。它们像电视剧似的一段一段地在我脑海中闪过,我怎样也无法入睡。不等天亮我就跳下床来,推开窗子一望,外面飘着一层乳白色的薄雾,雨停了,白雾预示着一个晴朗的天。我急忙穿好衣服,也无心吃早饭,便走出这幢维多利亚朝代风格的建筑“温莎”,来到街上,我要在这个还没有睡醒的古城独自巡礼一番。

街道静极了——这些狭窄的、映着两边低矮房屋、仍然散发着一种半封建农业社会气息的古老街道。我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信步在它们中间漫行。但是我的脑子里这时却升起了许多幻想。我想象,安徒生当年如何在这些街道上度过他孤苦的童年,如何在这些街道上寻求生计,同时又如何做些美丽的梦——梦想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诗人。不知不觉间我也做起梦来——漫无边际的、没有什么具体内容的梦。只有当新出现的阳光驱走了最后残留的夜色以后,我才发现,我已经离安徒生博物馆不远了。前面有一条小巷,巷口的一块牌子上就有一个很显眼的箭头,指向这个博物馆的道路。我沿着这个箭头指示的方向,走进了一个小小的方场。

这个方场便是博物馆的所在地,头天由于过度兴奋,我整个时间都花在和奥克生纳德的交谈上,而且天又在下雨,光线阴暗,这个小方场就没有能仔细看了。由于它周围的房屋低矮,阳光直接从东边射进来,地上铺的多年来被人踩磨光了的紫红鹅蛋石,映着初升的太阳,便使这小方场显得更为明亮。我环视了一周,它的整个面积相当于北京一个中等四合院的院子,一共大概只有20来平方米见方。但它周围却挤满了房屋——全是小平房。这也说明当时这里住户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们的经济状况。这原是一个贫民窟。安徒生出生的那个单间小平房的位置就在这个小方场的东北角上,恰好是在两条小街——靠北的汉斯演生街和靠东的摊篷街——的交叉处。这的确是这里一间最简陋和位置最差的小房。

但这个小房就是现在安徒生博物馆的基点,它的扩建就是沿着这左右两边的两条小街伸展开来的。它除了外面修整得焕然一新、内部增加了现代化的设备以外,它的整个形体仍然是保持原状。由于低矮,它作为一个博物馆就太不显眼了。所以当初的改建者就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特殊的大门。这个大门实际上是一整块绿色宽板,镶在两边作为门柱的铁栏杆的槽口里,可以自由升降。板上绘着被夸大了的安徒生早年所作的一张剪纸的圆案。这个圆案充满了幽默感。它像一个太阳,因为它的周围在发射出光亮;但它又不像一个太阳,因为它并不圆,形状又接近长方。它里面有一个天真的面孔,像在对这个世界表示惊奇,但又像在对这个世界和住在它上面的人微笑。每天开馆的时候,它就升到屋顶上去,远近的人都可以看得到它;闭馆的时候,它就降下来,把博物馆的入口掩住。

在它的对面有两个小小的文物店:一个叫做“笨汉汉斯”,另一个名“打火匣”。它们都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字。它们外面的装饰和内部的摆设,全部主题思想,也都取材于安徒生早期的一些童话。它们所陈列的东西,也都是与安徒生的童话和他早年的生活有关。不管是复制品或由当地的手艺人以安徒生的童话题材所制作的一些纪念品,它们也都力图反映出当时安徒生的生活环境和他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想象和情趣。所以这两个文物店实际上也等于是有关安徒生的两个小型纪念馆。凡是读过安徒生童话的人,一走进去就很难得出来。这里的气氛,这里所见到的一些表现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的手工艺品,使人好像走进一个非常熟悉而又古怪的世界,同时也引起许多联想:想起自己沉湎于阅读安徒生所写的那些故事的童年。

在这个博物馆的两边也仍然是安徒生儿时的那些低矮的房屋,也就是安徒生儿时的邻居。本来,由于生活的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一个多世纪以前的贫民窟实质上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而且这个小镇也已经有不少的旧物被拆除。但是,旅游事业的发达和到此来参观安徒生故居的人数的逐年增加,使得市政当局不得不决定禁止清除旧有的房屋。自然,它们有的已接近倾颓的状态,但是它们可以从内部加固。所以它们现在在外部则如实地维持了原来的面貌。奥登塞镇也就这样得以保持住它传统的外表。安徒生博物馆两边的那两排平房门上现在都钉着当前住户姓名的一些铜牌。这说明这里和安徒生儿时一样,仍然住着一些市民。但这些市民就不一定是当年那样贫困的穷人了。

后来我了解到,这些平房的内部,每座都已经翻新过了,而且还向后略微有些扩展,修了围墙,圈进了一个小花园。所以这些平房外面虽然仍像旧时那样朴素简单,但内部已经全部现代化,而里面的住户也完全改变了身份:有的是学者,有的是“可尊敬的市民”。这样的平房,在博物馆的附近一共有65户,它们和安徒生博物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是说,博物馆在这里并不是独树一帜,光荣地孤立。它与周围的环境非常调和,包括那家饭馆和那两个文物店。这也与安徒生生前为人的作风一致。我在这个小方场上来回漫步了一阵,在感觉上也好像是进入了安徒生童年的时代。

渐渐地,作为博物馆的大门那块绘有安徒生剪纸的绿色板子在向上升起,一直升到屋顶之上。博物馆开门了,我步了进去。馆长奥克生纳德已经在客厅等我。不一会儿记者也到来了。我们交谈了一阵安徒生的作品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和我这次重访丹麦的感受以后,奥克生纳德就领着我参观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这些陈列品的总意图就是要说明安徒生一生的经历和创作,他的思想和他在世界上的影响。他出生的那个单间小屋展览出了一些有关他的家庭情况及他本人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的照片和物件。旁边的一间就是他的工作室。事实上这既是他的书房,也是他的起坐间。他是一个老单身汉,从没有一个家。他出生的那间街角小屋,早已卖掉了——只有在建这个博物馆的时候,政府才把它买回来。安徒生14岁时离开它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看它。他一生除了到国外旅行外,都是在友人家里住。作为朋友家的客人,至多他只能占用两间房——写作间和卧室。在一般的情况下恐怕他也只能占用一间。有时他的卧床也就在这一间房里。

这间房再现了成名以后的安徒生的日常生活: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旁边是一个可以躺的长沙发。附近是一个书架和一个陈列手工艺品的玻璃橱。在另一片墙边立着另一把椅子和一个装日用品的小柜,再旁边就是一个字纸篓。这就是安徒生的全部生活用品。它们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在一块比较阴暗的墙边却堆着几件不简单的物件:两个体积相当大的皮箱,皮箱上面放着一个装高顶礼帽用的圆形皮盒子,旁边就是一大圈粗绳。在皮箱旁边又有一个手提皮匣子和一把雨伞。这些皮物件都是厚牛皮制品,相当粗笨。安徒生每次出国,就是携带这些东西。我们知道,安徒生发表童话以后,由于他出身微贱,常常受到正统派文人的讪笑,而他又特别神经过敏,为了求得安静,在他青年和中年时期,他就经常旅居国外。这些家什里面所装着的就是他在国外日常所需用的物品。特别饶有兴味的是那根粗笨的长绳。它是为了防火之用,如果他住的地方起火,他就可以把它拴在窗棂上,沿着它从屋里溜下来。

他到国外旅行一次,事实上等于搬了一次家,什么都得带齐。这条粗绳子说明,尽管他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的浪漫诗人,但他在生活细节上却是非常仔细和小心——不,携带这根代表“仔细”和“小心”的粗笨绳子的动机,也许就正是从他那些浪漫主义的幻想中所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