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学读本(五)
12323600000008

第8章 陆游、辛弃疾和“中兴”文人

两宋时期异常发达的士大夫文化,是以武力不振为代价的,在人口、财富乃至武器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面对南下的草原民族时,令人奇怪地不堪一击,但文化上的优越感又使宋朝的士大夫们从心底看不起武力强大的“夷狄”,所以在外交上表现得很不理智。这样,结果是连皇帝都做了金兵的俘虏。幸运地逃过了劫难的康王赵构,靠着淮河、长江的“双重保险”,以杭州为中心建立了南宋政权,美其名曰“中兴”。从此开始,“战”和“和”的问题成了士大夫政治的主题,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士大夫文学的主题,因为一个民族遭受如此重大的灾难,令士大夫们不能置身事外。

然而,除了更多一重恐惧的心理外,南宋士大夫并未改变对“夷狄”的轻蔑态度。他们不知道,只有尊重敌人才能战胜敌人。他们的心灵被恐惧和轻蔑之间的深刻矛盾所撕裂,结果无论是“和”是“战”,都不能占据先机,在南北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实,或孤注一掷,冒险出击,或忍辱负重,等待时机,都不失为走向成功的途径,但这种艰难的成功与士大夫们无缘,他们关于“战”与“和”的争吵并没能拯救他们的国家,得到的收获依然是士大夫们擅长的东西——哲学和文学。中国古代最为精密的哲学体系——“理学”成熟于半壁江山之中,而在恐惧和轻蔑两种意识之流浇灌之下,文学园地也呈现了异常丰茂的景象。南宋政权的存在时间比北宋要短,疆域也失去了一半,但流传到今天的南宋人文集超过三百部,几乎是北宋文集的三倍,可见士大夫文化在风雨飘摇中依然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要说“中兴”,那完全是这种士大夫文化的“中兴”。

无论如何,主“战”的呼声比主“和”的议论更有气概,而且,历代保存下来的多是主“战”者的文集,但在当时,主“和”的议论肯定更占上风。这正如南宋的史书记载宋金战事,多是对胜仗的描述,但实际上肯定是败仗打得更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早已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选择,使他们如此选择的动因无疑是忠义爱国的情怀,但依然夹杂着士大夫文化中对其他民族的无理轻蔑,今天的人们应该审慎地对待这笔遗产。

鹧鸪天

陆游

题解:

陆游诗词多慷慨激昂之作,如《书愤》,但还有一类飘逸高妙的,如下面选的《鹧鸪天》,主要写隐居生活。

作者信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家住苍烟①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②。斟残玉瀣③竹穿竹,卷罢黄庭④卧看山。

贪啸傲⑤,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

① 苍烟:即青烟。

② “丝毫”句:此处有陶渊明《归园田居》“户庭无杂尘”之意。

③ 玉瀣:一种美酒。

④ 《黄庭》:是道经名,《云芨七签》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等,都是道家养生之书。

⑤ 啸傲:歌咏自得之意,陶渊明的“啸傲东轩下”语。

钗头凤

陆游

题解:

这首词相传是陆游三十一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而作。它反映了一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作者因爱情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痛苦、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词切情深,流传其广。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诉衷情

陆游

题解:

这首词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以后。词中回顾了作者当年慷慨从戎的英雄气概;为壮志未酬,被迫退隐,深感痛心。“谁料”二字,包含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

当年①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②。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③,身老沧洲④!

【注释】

① 当年:指诗人三十九岁时在镇江府任通判和四十八岁时在南郑任王炎幕府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前线。

② 貂裘:代戎装。

③ 天山:代抗金前线。

④ 沧洲:指闲居之地。

编后小语:

陆游以诗著称,他的词也堪称一流。这里所选的几首词,可代表陆游词的不同风格。

《钗头凤》是词人写自己的爱情悲剧。全词围绕沈园这个特定空间展开,由追昔到抚今,催人泪下。尤其是“错、错、错”和“莫、莫、莫”两次感叹,更是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已。

而《鹧鸪天》和《诉衷情》都饱含词人壮志难酬的爱国主义情怀。只是前者较为含蓄,后者更为直露。但“老却英雄似等闲”和“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意境却是相同的。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题解: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借洞庭月夜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也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作者信息:

张孝祥(1132—1169),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②,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① 青草:湖名,与洞庭相通,总称洞庭湖。

② 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在今广东、广西地区。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题解:

张孝祥的《六州歌头》,是南宋初期爱国词中的杰作。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举兵突破宋淮河防线,直趋长江北岸。在向采石(在今安徽马鞍山)渡江时,被虞允文督水师迎击,大败而走。宋金两军遂夹江东下,完颜亮至扬州为部下所杀,金兵退回淮河流域,暂时息战。主战派大臣张浚奉诏由潭州(今湖南长沙)改判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兼行宫留守。次年正月,高宗到建康,孝祥到此,这首词,即他在建康留守张浚宴客席上所赋。

长淮①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②,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③。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

① 长淮:当时的抗金前线。

② 落日牛羊下:语出《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兮,羊牛下来”。

③ 翠葆霓旌: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是皇帝的仪仗。这里借指宋帝车驾。

编后小语:

《六州歌头》是张孝祥爱国主义词中的杰作。它篇幅长、格局开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历史画面。且多用三言、四言短句,构成激越紧张的节奏,显得声情激壮,充分体现了词人按捺不住的爱国激情。

而《念奴娇》则代表了张孝祥另一词风。词人以星月皎洁的夜空和辽阔浩荡的湖面为背景,创作出一个坦荡无涯的艺术意境。词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使我们联想到苏轼的《赤壁赋》中表达的那种“物我交流、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

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

辛弃疾

题解: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作者信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自号“稼轩居士”。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①风景,可怜依旧!夷甫②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③,对桐阴④、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尘,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注释】

① 新亭:《世说新语》有,“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② 夷甫诸人:夷甫,西晋宰相王衍之子,他好清谈,不理政事。

③ 文章山斗:典出《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④ 桐阴:北宋时汴梁有二韩氏,皆故家。

摸鱼儿

辛弃疾

题解: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能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峨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① 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她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希望用它打动汉武帝的心。

② 玉环飞燕:指唐杨贵妃(玉环)和汉赵飞燕,皆著名美女。

编后小语:

辛弃疾步苏轼之后,彻底扭转了词只能状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局面,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境界,宋词也因此多姿多彩,得以与唐诗并肩。

这里所选的四首词,代表了辛词的两种风格。一是直抒胸臆、慷慨悲壮,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壮志难酬的英雄在痛苦地“阑干拍遍”;一是隽永含蓄,娓娓动人,那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看似洒脱,实则十分深沉,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和报国无门的幽愤。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陈亮

题解:

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作者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信息:

陈亮(1143—1194),南宋唯物主义思想家,绍熙四年进士。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所作词豪放有力,所作政论尖锐锋利,富有爱国思想,与辛弃疾唱和较多。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②,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③。小儿破贼④,势成宁问疆埸。

【注释】

①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

② “因笑”句:此句参见辛弃疾词《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注①。

③ 中流誓:南北朝时,祖逖北伐,渡江击楫而誓。

④ 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击败苻坚大军。捷报至,谢安正与客下棋,他从容说,“小儿辈大破贼”。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

题解: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作者曾至上饶与友人辛弃疾相叙十日。别后两人互有唱和,本词即其中的一首。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①,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②。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龙共虎,应声裂。

【注释】

① 二十五弦:寓分破与悲恨两重之意。《史记·封禅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琵为二十五弦。”

② 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编后小语:

陈亮与辛弃疾同为南宋前期著名词人,两人志同道合,词风也相似,比如都喜用典。

《念奴娇》就有“小儿破贼”(用“淝水之战”之典)、“因笑王谢诸人”(用“新亭对泣”之典)、“寻取中流誓”(用“祖逖北伐”之典)。

《贺新郎》中有“树犹如此堪重别”(用东晋桓温北征之典)、“妍皮痴骨”(用南燕慕容超少时流落长安装疯行乞之典)、“伯牙弦绝”(用“高山流水”之典)。

陈亮的用典不囿于原来的故事,而能死事活用,以烘托自己欲表之情。因此,读他的词须反复吟味,方能得其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