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讲析高考满分作文
12322100000052

第52章 上海卷(3)

文化应该是给人带来积极的精神指导。我还依稀记得《最后一课》是那样深切地唤醒了我对母语的热爱;感受着那兰性德的“别有根等儿,不是富贵花”,被太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激励,被“那是飘落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所震撼。一个学生应该经受更多豪迈丰碑的指照,而不是幻想人物的误入歧途。我们需要情感的宣泄和被理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然不顾的放纵和痴迷。我们需要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将艺术搞得面目全非。

可想而知,当布鲁塞尔市市长向雨果的故居庄严陈述着一个国家的错误驱逐时,这是怎样的一种光荣。而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心同样被感动着的时候,我们听到了:现代,我们仍然需要一个民族宽容和谦虚的文化生活,而不该被迷乱遮蔽住我们鉴古讽今的眼睛,我们该享受一种纯净的正直的而非幻想驰骋、言情混杂甚至商品利益至上的文化生活。

城市充溢着幻想、情爱和商品利益。生活是梦想的凝练,文化却不是理智的素练,我渴望传统而又纯净的文化。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能从纷纷扰扰的文化现象入手,找准了一个切入点“还文化一份纯净”,于是在开口不大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驾驭思维的缰绳了。作者以时下较新鲜的一些文化现象为例,古今穿梭,往返自如,既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古诗文功底,又显示出对流行文化深刻而精准的思考,让读者在曼妙的字里行间完成了对现实审视、反思的历程。通篇用词亮丽,“一个学生应该经受更多豪迈丰碑的指照,而不是幻想人物的误入歧途。”“生活是梦想的凝练,文化却不是理智的素练”等语句层出不穷,表里如一,实属佳作。

【优秀作文8】

经典,此香如故

上海考生

据说有一种叫龙涎香的香,当它的身躯燃烧殆尽之后,香味却飘散四溢,经久不绝。

——题记

日月经天,江河兴行地,牵扯出的是四季轮回,哺育出的是生生不息。岁月的年轮无休止地转动着,推动着我们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孕育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明,再至如今的现代文化,是的,我们的文化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迁。

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人们步履匆匆,风尘仆仆地奔赴一个又一个的驿站。于是,在这个时代,一种所谓的“快餐文化”便也应运而生了。由此,我们常常在街头看见年轻人手中捧着新鲜出炉的小说,手指发着令人目不暇接的短消息,网吧中的年轻一族飞快地敲击键盘,沉溺于虚拟世界,并且“废寝忘食”,“乐不思蜀”。对于这些,我们可曾给予足够的注视?

精致绝伦的瓷器反射出的是古典的优雅气韵,而现代的一次性碗筷上折射的却是现代人的忙碌与浮躁。那么,我们这些生活疲惫的人们,为何不停下匆匆的脚步,去回首那千年风雨中的美丽呢?也许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早已是积满尘土,好久无人碰触了吧!

楚辞汉赋,魏晋文章,尽情地放逐着文人骚客们的奇特想像;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屈原《离骚》中的醇美风姿,也可以感受那“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悲伤凄美的爱情……大气唐诗,精雅宋词,承载着多少盛世繁荣的景象,也饱含了多少乱世山河中飘零的血泪。在这里,你可以随着李白绚丽的词采、天马行空般的想像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时而悠闲地“逐白鹿于青崖间”,时而登临那艰难异常,阴森凄然的蜀道,也可以凭着辛弃疾在“落日搂头”、断鸿声里,登上江楼,把“栏杆拍遍”,排遣抑郁与忧怀。

这些,积聚了历史的精华,包含着民族的精气,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一支奇葩,瑰丽久远;像陈年的老酒甘洌芬芳,沁人心脾,发人深思……

而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的那些所谓的网络文学、拇指文化,美其名曰迎合了都市人的生活情趣,浓缩了现代气息,而事实上,它们无非是这个浮华造作的时代的产物,只是空留一身的虚无,就像是那些裹着彩色的包装占据货架一隅的碳酸饮料般,徒有一丝凉爽而已。

当然,现今的这些“快餐文化”也的确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舒适。但我们更应记住:当雅致浮华跌落成哥缶碎瓦,当丽质朱颜泛黄成一叶宋瓜,能经久不衰地唯有那些经典能在历史更迭中依然如故,也唯有精华古典的文化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就如龙涎香一样,飘散四溢,经久不绝。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的题记具有十分耐人寻味的魅力,作者巧用龙涎香暗指作者心中的经典文化。文章的开头也很有气势,语言掷地有声,字如珠玑,接着就从时下很新潮的“快餐文化”说起,罗列了一些新潮的文化现象,并将古代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与时下现象进行对比。作者在信手拈来的举例中显示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又显示出对流行文化的哀叹和思考。

【优秀作文9】

任是流行也精彩

上海考生

翻开畅销书,刀光剑影,生死离别;

打开电视机,俊男美女,恩怨情愁;

路过音像店,震耳欲聋,爱到死休;

当今的我们正被一大批现实文化所包围,各类卡通、韩剧、时装、广告正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我们应如何应对?

我认为我们应肯定流行文化,并指引其走向文明、健康、向上,使其成为时代的经典。

为什么要肯定流行文化?我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当代人们的社会心理及审美要求的反映。如武侠小说的风靡,反映了在世态炎凉冷漠的速度时代,人们对“侠”的理想;在对偶像们的疯狂崇拜中,折射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外在美的追求及向往;在世界名曲进入广告中,其实也表明了对高雅音乐影响力的认同。也许你对这些文化不以为然,认为“古筝”、“琵琶”比吉他高雅,世界名著比言情小说深刻,捐躯将士比偶像高尚。诚然,这些都没有错,但当今是21世纪,顺应时代潮流,跟上世界信息化步伐是中国融于世界的前提。是的,流行文化是没有传统文化那样经典,但否认流行文化是一定错误的。流行文化的存在我们必须接受,并肯定其存在的意义。

流行了,必定会引来糟粕。而我们不能因为玉有瑕而斥其为石头,应给予其适当的指引。

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颇为暴力血腥,但其中的“侠”精神我们应发扬。其实我本人也是武侠迷,我以为金庸小说这样惩恶扬善,坚毅不屈,很能感染青少年不时奋进,行善帮弱。由武侠小说我们可以得出其他的指引方式。如卡通的流行,中国人应创造出属于自身民族特色的道德属性的卡通片给儿童看。如人们所担心的时装T台热,可以在居委会举办“老人T台秀”等丰富老人生活,且让年轻人懂得只有岁月考验的青春才是美的真谛。

小学时看孙悟空的穿云入雨,上天入地,也曾决心惩妖除魔护正义。

初中时,看《天龙八部》的乔峰顶天立地、精忠为民,心想要做个大义凛然的中国人。凭着胸中的豪气,拜读了岳王爷的忠肝义胆,品读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毅然。

高中的我,对流行更是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在纷聚的流行中品出一份时代的韵味,剔除一份糟粕的瑕疵。

任是流行也精彩。春秋的赛龙舟、包粽子转为端午的习俗,宋元的柳叶眉、水蛇腰成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流行只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也能蜕变为每个人心中的经典。何不怀着积极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及严肃的态度去审视当今的流行?让它也成为世界多彩文化的一抹“中国红”。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从肯定流行的视角出发,架构了议论文纯熟的框架,首先提出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肯定流行文化”,紧接着论证“为什么要肯定流行文化?”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之后,作者不忘将论证引向深入,即“流行了,必定会引来糟粕。而我们不能因为玉有瑕而斥其为石头,应给予其适当的指引”。让其主旨更为突出,并具有了丰厚的说服力,最后作者以一种多元文化的心态让流行文化“也成为世界多彩文化的一抹‘中国红’”作结,颇有韵味。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以“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豪迈胸襟坦然面对流行文化,而不是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这虽然为自己的论述奠定了难度系数,但也为自己的成功独辟了蹊径。

【优秀作文10】

夜深还过女墙来

上海考生

古诗文像皎皎明月,给游子送来远方的慰藉,给旅人带来家乡的叮咛。我们这些奔波于人生旅途的现代人更需要它的关切。可是现代文化的迷雾遮住了它的光线,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精神支柱消解了。

不是吗?仆仆风尘、萧萧车马中,谁还有太白纵饮豪歌的雅兴?谁还有东坡出世入世的情怀?现代人被小市民的小悲小喜笼罩,多了一些向隅而泣的缠绵,少了些弹剑长啸的豪气;多了些“彩线闲拈伴伊坐”的情趣,少了些“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壮志。我们会对“画眉深浅入时无”关切备至,却少对“吾日三省吾身”推崇有加。现代文化让我们更关注自身,却更漠视社会。

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至今长安的杨万里,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予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像“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像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然而,我不能为了追求浪漫而请回驿车,正如不能因为追求古典而躲避现代。究其本源,现代应是古代的延续与发展。正如签名售书学的是子昂摔琴;舞台放歌学的是旗亭画壁;染黄发剃光头与接舆、淳于髡做的都是头上文章;着时装戴首饰与屈原有的都是一样情怀。正如白居易所言“歌诗合为时而作”,一味泥古而不为现实服务只能是迂腐的书生的作为,像“陈最良”一样成为人们的笑料。

如果古诗文如明月,那么时过境迁,它“夜深还过女墙来”,不是吗?当连战、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的时候,不正是与大陆人民吟诗唱和互道衷肠吗?古诗文不正是在融入现代,为新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吗?

是的,古诗文是一轮明月,不要为求古韵而追求它千年前的容貌,看,这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才是新文化的新篇章!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又叫“垛墙”,是古代建立在外城墙保护内城的防御工事。这首诗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石头城》,用一个城市的兴衰来感叹历史的沧桑。作者将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纯熟,巧妙地将这一首诗中的“女墙”理解为一种古今文化的界线,而跨越时空的长河,古文化依然散发着隽永的清香,令人迷醉。在古今文化的对比中,作者异常辩证地认为“正如白居易所言‘歌诗合为时而作’,一味泥古而不为现实服务只能是迂腐的书生的作为”,由此,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才是新文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