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讲析高考满分作文
12322100000036

第36章 山东卷(1)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题诠释】

这是一篇富有新意的材料作文。题目引用当代诗人雷抒雁的一首诗。关于这篇材料作文,命题中提到“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考生还应该注意到命题说明中的另一句话,“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领悟了这些,自然也就能够选出我们在文章中所要谈的立意。

《星星》这首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思维:首先是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与事物的观察也是这样。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实际情景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但也是喻指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做了本质。由此,我们也可以根据题意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例如“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认识的过程”、“真实与虚假”、“重新认识”等。明白了《星星》的寓意,考生结合自己手头掌握的材料,选择一个恰切的切入角度和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一篇上乘之作也就不难。

【优秀作文1】

朦胧之美

山东考生

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清晰透明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杏花烟雨、雾中水月也是一种美;江北高山、奇峰突兀是坚定透彻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江南小桥、雾锁楼台也是一种美。生活也是如此,精确的数据,经典的公式是严谨之美,而深刻的散文,瑰丽的诗篇更是体现着生活的朦胧之美。

诗人有云: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诚然,星星上的尘土展示的是荒凉与真实之美,然而关于星星月亮的美丽传说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正是这些遐思与向往,正是这些朦胧的美丽唤起人们心中的向往,引导着人们飞向月球、飞向火星、飞向外太空,生活中的朦胧之美是生活进步的助推器。朦胧之美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人,从嫦娥奔月到夸父追日,缤纷多彩的神话故事作为民族的瑰宝流传下来。这些,何尝不是前进中的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朦胧的感知呢?即使在接受了物种起源和进化论的今天,信奉无神论的我们仍旧可在其中体会到想像与创造的美丽。

朦胧之美是灵感迸发的源泉。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广为传诵,那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是深入人心。然而近年来,不少人却提出新解,将之译为江村桥和枫桥对着愁眠山,还不惜为此进行考证,结果将千古绝唱的动人意蕴破坏的荡然无存。如果说探索月球是未知的神秘在召唤我们,是对朦胧之美的继承,那对“新解”所做的考证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了。当汨罗江畔的屈原吟出《天问》时,我想他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一个回答。问天何寿?问地何极?生何欢?死何苦?情为何物?苍生何辜?若是将这些疑问尽数回答,那这千古瑰丽诗篇的韵味岂不是要荡然无存?生活的智者总会在如流的岁月中坐观红尘,拈花微笑。纵然失意如张继,悲苦如屈原仍能品出生活的朦胧意蕴,我们又何苦去破坏呢?懂得领略朦胧之美,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文采飞扬,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在开篇用“朗月照花”、“杏花烟雨”来形容朦胧之美,形象的比喻从一开始就吸引人们的眼睛。接着文章切入正题,分别从“民族文化的源头”、“文化灵感迸发的源泉”两个层面探寻朦胧之美。并由此而将话题引向深入。结尾部分,照应文题,极为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严谨之中又不乏真挚的情感。

【优秀作文2】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山东考生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他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他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他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他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巧妙地从梦想与现实的差异切入,引出“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这一观点。作者在立意上高屋建瓴,不仅分析了两者的关系,还进一步谈到了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逻辑思维严谨。在选材上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叙议结合水乳交融,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文中选取的阮籍和嵇康的例子非常贴切,可以看出作者平时的素材积累较为丰富。

【优秀作文3】

距离的眼睛

山东考生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与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至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失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需要有一定距离让彼此吸引。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她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想把一切都抓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标题《距离的眼睛》,非常引人注目,吸引读者带着悬念去读文章。作者在文章开始便提出“距离产生美”的观点,在行文时处处紧扣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谈,文章结尾段中的“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与标题相呼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优秀作文4】

回家

山东考生

他,还记得,二十年前,一大把的纸币和两双粗糙的手,两张渐已憔悴的面孔和一颗向往外面世界的心,就这样他选择了窗外,决意不在山里徘徊……

是的,他离开了这里的山清水秀,离开了这里勤劳质朴的村民,离开了父母,奔向了山外——那片诱人的辉煌灯火。

其实,凭他的本事,是完全有能力在大山里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开山、植树造林,都可以使他功成名就;那漫山遍野的奇花异果,足可以让他富甲一方。可是在他眼中,这里是贫瘠的,因为他的梦不在这里,而在山外。

出了山,他发现了梦想放飞的世界,被外面的金碧辉煌、灯红酒绿的繁华迷住了,他想是的,自己是可以在这儿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十几年的时间眨眼间已从指缝中溜走,而他也在自己不断地努力拼搏中成为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老板。身着名牌服饰,端坐宝马轿车,身边还有几个善于察言观色的秘书,风光地驰骋在大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脸上容光焕发。

可是,渐渐地,渐渐地,他开始被那交错闪烁绚烂多彩的霓虹灯弄得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他的心开始生出一股莫名其妙的空荡荡的感觉。他的脑袋也晕乎乎的,对都市生活有了些许厌倦。

咦?噢,那高山上有丛生茂密的树,那水里有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鱼,那绿油油的草里有美丽多彩的绽放的花。那从不在意的画面在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心中一幅幅浮起来,居然拂去了一些心灵的尘埃。

他想起来了,临走时,父母那日渐憔悴的脸,那被生活磨出的手茧,还有临走前父母的叮咛:“不想在外面呆了,咱就回家啊!”

无声地,默默地,他啜泣着。

窗外有棵树,树上不知何时筑了一个鸟巢,小鸟们飞走了,回头眷恋似的环望着自己曾住过的家,扑腾几声飞走了。他又落泪了,当时怎么就没有留恋过家,没留恋过父母和家乡的山水呢?他似乎看到了父母那黯淡的眼神中透出的愿他归来的想法。他决意回家了。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距离产生美。在小山村里生活的时候,没感觉美,只是一心想着走出大山。当走出了大山,也成了有钱的老板的时候,便开始思念家乡了。本文的主旨是歌颂乡土情结,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是本文的主线。

【优秀作文5】

窗棂边的栀子花

山东考生

生命中我们常常忽略窗棂边的栀子花,而去徒然想像邻家花园中的花一定更为馥郁芬芳,就如同我们明明就住在一个星星上,却总以为夜空中的星辰如同宝石般晶莹透亮。漫漫人生中,我们不也总认为自己的生命总是坎坷荆棘不断,而别人的生命总充满花儿般的芬芳!然而,没有谁可以拒绝痛苦,没有哪个生命不烙刻苦痛的伤痕。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深深的痛楚,只是在寂静的暗夜,你未曾听过他的呜咽的哭泣。

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

是啊,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了他的光环,看到了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恨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去欣赏自己,去嗅一下窗棂旁栀子花的芬芳?

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于是他在无奈中选择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们的生命,同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才懂得正视自己生命的欢乐,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