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你仔细检查了吗?”
“检查了。”
“考试出了什么题目?”
“有拼音、组词、判断……”我有点不耐烦了。
“作文是什么?你估计可以考多少分?王真、陈凯考得怎么样?……”
天啊!这一连串的问号,问得我晕头转向!
“牛肉、冬笋、卤鸡爪……”
我扫视着饭店橱窗。
因为我被狗咬伤了,半年内不准吃这些东西,看着这些不能吃的好东西,我心里直痒痒。回到家,我看见桌上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碟香肠。我的脸立刻由阴转晴。
“雪雪,老妈知道你吃不得那些,所以特地给你蒸了几根香肠,你多吃点。”
这时妈妈又是那样地慈祥。
本文的题目、构思、语言新颖,很有创意。通过对话描写,突出了妈妈的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母爱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小见大。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
佚名
在我还依偎在父母身旁的时候,就常常听到这样一首美丽的童谣:“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那时候,对于这首童谣,我感到十分迷惑,十分费解。
刚上学的时候,我很羡慕一些同学有当艺术家的父母,有当工程师的父母,我真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一下子变成艺术家或工程师!幼稚已成为过去。现在,我不再羡慕任何人,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天下最好的父母!
我的爸爸工作很忙,经常不在家,但他仍然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在我眼里,他既是慈父,又是严师。
上学期临近期终考试的时候,爸爸因公出差到北京去了。临走前,他一再叮嘱我要认真学习,考出好成绩。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收到了一封从北京拍来的电报。我小心地打开电报,跳入眼帘的是11个大大的字:萍儿,好好复习,争取好成绩。爸爸呀爸爸,您远在千里之外,却还这么关心我的学习!我觉得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晚上,我手里捏着这份电报躺在床上,眼前似乎出现了爸爸慈祥的面容,耳旁似乎听到了爸爸亲切的话语,朦胧中,我似乎看到自己双手捧着试卷奔向爸爸,爸爸抱起我,像小时候那样用胡子茬轻轻地刺我的脸,我们一同笑了……
考试结束了,我的语、数两门功课都获得了95分的好成绩。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两个95分的得来,爸爸也有着功劳啊!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在看电视里的少儿时装表演。一件粉红色的春秋衫吸引了我,我推了推妈妈,说:“妈妈,你也给我买一件这样的衣服。”妈妈摇了摇头。我不灰心,缠着妈妈道:“我要买,我就要买嘛!”妈妈忽然站起身来,轻轻地说:“来,萍萍。”好奇心促使我跟着妈妈走进了卧房。
妈妈取出一本旧相册,翻开第一页,让我看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上穿一件灰色的罩衫,下套一条暗灰色的裤子,膝盖上还有一双“眼睛”。这个姑娘依稀是当年的妈妈。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妈妈那时候都20岁了,穿的衣服还是外婆穿过的旧衣服。现在,萍萍啊,妈妈也知道把女儿打扮得漂亮些,但是凡事不可过分,懂吗?”我的脸红了,羞愧地垂下了头。过了一会儿,我猛地抬起头,迎着妈妈含笑的目光说:“妈妈,新衣服我不要了。”妈妈欣慰地笑了。
爸爸、妈妈,从我1岁到12岁,你们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父爱和母爱,还有很多很多。如今,我感到满足,感到骄傲!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我仿佛又听到了那首美丽的童谣。只不过,对于这首童谣,我已不再感到迷惑和费解了。
恰当的比喻“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让作者从童年读到少年,从不解到深切的感受,这中间是父亲深沉的爱、母亲细腻的爱。无私而伟大的亲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中。表达亲切,语言朴实而有分量。
一家人
曹晓琳
我们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妹妹和我。四个人各有不同的脾性和特点,但凑在一起却使家庭充满了欢乐。
爱讲笑话的爸爸
爸爸是个爱讲笑话的人。一天晚饭后,他又讲笑话了:“从前啊,有个学者,一天,他给学生解释‘此乃尸也’!”这时,爸爸朝三人沙发上一躺,重复着说:“此乃尸也!”引得我们捧腹大笑。妈妈边笑边唠叨:“看你,像个啥样子!”爸爸开了腔:“我尊敬的太太,这叫‘笑一笑,十年少’。要不,你早就成了老太婆啦!”房间里又响起了一阵笑声。
爱唠叨的妈妈
妈妈不论对大事小事,都要唠叨个没完。一天,我要外出春游,几个同学已经在门外等我了,可妈妈还在唠叨:“琳,把绒线衫带上,不然要着凉的……钱带好了吗?削水果的小刀也带上吧!”顺手又把小刀塞进了我的口袋。“妈妈,我走了。”“路上要小心,当心车子!累了,自己注意休息。早点回来,不要在马路上玩,不要跟同学吵架,要听老师的话……”我走远了,她还在门口不知唠叨些什么。
馋嘴的妹妹
我妹妹长得漂亮,也很聪明,可就是嘴巴太馋。吃饭的时候,我刚盛好饭,两只蛋卷已吞进了她的肚子里。我对她瞪了两眼,可她又把两块瘦肉夹到碗里,还嘻嘻地对我笑。一天,外婆送来一袋苹果,我刚转身,就少了好几个。只见她的上衣口袋里和裤袋里已经装满了苹果,嘴里还啃着一个大的。我对她说:“你是小馋猫!”她却说:“谁让你做姐姐呢?你叫我一声姐姐,我就送你一个苹果。”弄得我哭笑不得。
怎么样,你喜欢我们这一家人吗?你了解我们一家人的特点了吗?
“爱讲笑话的爸爸”、“爱唠叨的妈妈”、“馋嘴的妹妹”,小作者充分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特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语言精雕细刻,描写传神入化。
家庭留言簿
何建荣
5月22日星期六晴
爸爸在镇政府任要职,工作很忙,妈妈是镇初级中学老师,教学工作任务重。全家人每天的工作学习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难得在一起交流思想。爸妈常常为油盐柴米的事争得面红耳赤唇枪舌剑不止,有时还要摔碗砸杯的。
后来我为爸妈建了一个家庭留言簿,爸爸有事在上面通知我们,我有时也在上面向大人报告在学校的喜事。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翻开留言簿:“三军在后,粮草先行。为稳定家心,吾购米去也。”爸爸下班回来看了哈哈大笑,便立即先向邻居借米,七手八脚地唱起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妈妈买米回来见了很是高兴。还有一回,我和妈妈回家吃中餐,见餐桌上已摆好了饭菜,可不见爸爸的影子,便翻开留言簿一看,“生米已煮成熟饭,我的贤妻乖儿,请你们咽下。吾上县里开会,会期三天”。妈妈一边读一边甜甜地笑了。
记得今年春节,妈妈和我去外婆家,来不及告诉下乡的爸爸。妈妈便在留言簿上写道:“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盆碗碟勺严相逼,今朝有幸携儿回娘家,再请夫君学煮食。”第二天我们从外婆家回来,见爸爸在留言簿上写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厅堂厨房皆能行。”
自从我为爸妈建立了这个家庭留言簿后,家庭里再没有唇枪舌剑了,而是充满了快乐和幸福,呵,留言簿,你的功劳可真不小啊!
留言簿上的语言轻松俏皮,很有特色且富有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因留言而引发的故事轻松自然,欢乐和幸福溢于笔端,文章脉络清晰,结尾点题。
家庭人物·爷爷奶奶
姥姥用手机
周佳乐
妈妈给姥姥买了部手机。为了尽早熟悉它,姥姥没事就琢磨着它的用法。
这天,姥姥忙完家务后,坐在沙发上,拿出了这部造型精致的手机,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放下手中的书,凑到姥姥身边:“姥姥,这手机怎么用啊?”我明知故问。
姥姥掀开手机盖,看着里面的按键,嘀咕着:“怎么按来着,咋给忘了呢?”姥姥犯了愁。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手机突然嗡嗡地振动起来。姥姥毫无防备,吓得手一抖,把手机扔在了地毯上,惊叫着:“哎呀,这玩意儿咋还会哆嗦呢?怕是漏电了吧?”看到姥姥又惊又怕的样子,我忍不住格格地笑起来,忙捡起手机,一看号码,向姥姥解释说:“姥姥,是妈妈给您来电话了,这手机没设铃声,是用振动来提示您的。”
几天后,妈妈又给姥姥买了个手机套,绸缎面料,红地绿叶配黄花,开口处还有一个用黑布带拧成的纽襻呢。
一天傍晚,姥姥从市场购物回来,刚放下兜子,就听见兜子里传出了悠扬的乐曲声。姥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了兜子,去掏手机,扒拉来扒拉去,就是没见到手机的影子。手机的音乐还一个劲儿地响着,姥姥一急,“哗啦”一声,把兜子里的东西都倒了出来,手机终于在那堆杂物中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姥姥一把抓起手机,可还是没有办法接。原来,那个漂亮的手机套还穿在手机身上呢。姥姥又赶忙去解手机套上的纽襻。也许是手机有意跟姥姥作对吧,不管姥姥怎么着急,那纽襻就是没有丝毫松懈的意思。姥姥恼火了,只听“啪”的一声,纽襻被姥姥拉断了,这才把手机从手机套里释放了出来。可音乐声也停止了,害得姥姥只好按来电显示给对方回了电话。
后来,那个不讨好的手机套被姥姥狠狠地撇在了一边,姥姥再也不搭理它了。
你瞧,姥姥用手机的样子,多好笑!
小作者细致逼真的描述,加上风趣的语言,向大家展现了姥姥使用手机时的诸多笑话,不仅真实、贴近生活,而且绘声绘色,尤其将姥姥面对新事物时那种慌张、笨拙的神情与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很有感染力。
姥姥,您真了不起
佚名
我的姥姥已经60多岁了,还要含辛茹苦地伺候我的太姥——太姥已经80多岁了。
姥姥每天都要扶着我太姥下楼练习走步,姥姥担心太姥摔倒,所以得时刻搀扶着太姥,从来没有懈怠过。有时姥姥手臂都累酸了,可一看到太姥气色好了,就是再累自己好像也感觉不出来。有时太姥走累了,姥姥就将随身携带的折叠椅打开让太姥坐下休息,可姥姥从来不敢大意,自己只好守护在太姥身旁。
记得有一次,我去姥姥家串门,一进门我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原来是太姥大小便失禁,弄得浑身都是脏物——粪便。姥姥正给太姥洗裤子呢,连我进屋姥姥都没发现。我便对姥姥说:“连我来您都没看见,这屋里都能熏死人了,可您……”姥姥笑呵呵地说:“我正在给你太姥洗裤子,哪顾得上你呢!先出去玩一会儿吧!”我说:“太姥的裤子又脏又臭,洗它干什么?干脆扔掉算了!”
我的话音刚落,只见姥姥的脸变得严肃起来,带着几分不满说:“孝敬父母和长辈是应该的,你长大了也应该孝敬你的妈妈。”我听了只觉得心里一阵热乎乎的,脸一下子红了。
我的姥姥虽是一个平凡的人,可在她的身上却有许多不平凡的闪光之处让人敬佩!
本文选材真实感人。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彰显了姥姥的了不起。文章的结尾“我的姥姥虽是一个平凡的人,可在她的身上却有许多不平凡的闪光之处让人敬佩!”使整篇文章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使所有的读者受到熏陶和感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姥姥
陈萌
每当我看到邻居阿婆的时候,心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慈祥的姥姥。她老人家已去世多年了,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北大荒的一座长满青松的小山上。一本厚厚的影集里,留下了姥姥跟我们在一起的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的姥姥,同许多普通的北方姥姥们一样,一头银灰色的头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额上布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姥姥总是佝偻着腰,似乎是挺不起来。一双关节粗大的手像是老树枝一样,也是永远伸不直。听妈妈讲,姥姥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她就像牛一样在地里耕田劳动,直到把弟弟妹妹们都安排成家后,她自己才成家立业。常年的岁月磨难,使她挺不起胸、伸不直手。
姥姥有了好吃的东西,总是惦记着给这个送一点,给那个留一点。记忆中的她总是在忙碌,要么在锅台边给我们做好吃的东西,要么在菜园里锄草浇水。她一走出菜园和屋门总立刻有群鸡鸭围着她欢快地叫唤,她也总是微笑着将一把把碎玉米轻轻地撒向它们。
姥姥唯一的爱好就是抽烟,那是一根长长的“烟袋锅”,就是在北方乡下,现在也是不常见了。烟嘴是白玉的,已有些微微泛黄了,烟锅是黄铜的。这一根长长的“烟袋锅”,姥姥总是一遍又一遍把它擦得一尘不染。青烟缭绕里,我听姥姥讲一个又一个好听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爸爸和妈妈要带我回上海看爷爷奶奶,姥姥竟紧张得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总是说着那句话:“大城市人太多了,出门千万要抓紧孩子的手。”我们从上海一回来,姥姥就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一边哭一边说:“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以后我才知道,当时姥姥已是重病缠身了。几个月以后,姥姥离开了我们。
现在北大荒已是大雪纷飞的时候了,我想姥姥的坟上也一定罩上了一层厚厚的冬雪了。等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回去一次,给姥姥献上一根长长的、我亲手做的“烟袋锅”。
本文从外貌描写入手,通过姥姥的“弯背”和“粗手”来勾画出一位勤劳朴实、关切家人的老人形象,首尾呼应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挚,行文流畅。
家庭人物·兄弟姐妹
弟弟生活档案
张文玉
档案一:拳打脚踢
弟弟还没和我们见面,就对妈妈“不客气”了。一会儿对妈妈的肚子“拳打脚踢”,一会儿又在里面“顶气球”。骂他他又听不见,打他又打不着,唉,他可真神气呀。
档案二:“恨纸”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