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最新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12320600000037

第37章 高考要点(1)

理解

(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准确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就是说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概念要能清楚、确切地领会和把握,不仅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词语的综合意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义项。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含义: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理解词语,应强调“文中”两字。所谓“文中”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都必须同时起作用。

那么,高考究竟考查哪些重要词语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 理解概念性词语的含义

“概念”是人们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概念性词语,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名词术语,如“胚胎干细胞”“沙尘暴”“温室效应”等。

考查概念性词语,一般有以下形式:

(1) 用下定义的形式考查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这类题目中,题干的表达通常是这样的语言形式:“下列对‘人体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一是指明是理解或解释概念,二是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因为概念的定义一般只有一个,所以只能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例:2004年高考全国卷第7题

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 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 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就是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答案为B。本题共列出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四种理解,要求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中的“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与原文不符,可以排除。B项完全符合原意,只是文字略有变化,是正确选项。C项中“可发育成胎盘”的是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而且也不是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确切定义,可以排除。D项把胚胎干细胞和成年干细胞混为一谈了,因而也是错误的。

(2) 用多角度解说的形式考查对概念的外部特点的理解概念的种类、范围、数量、功能、成因等,是概念的条件、表现、作用等,不是本质因素,而属于外部特点,考查概念性的词语,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设题。

这类题目中,题干的表达通常要求选“错误”“不属于”的情况比较多。因为事物的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某一角度的表述符合原文对事物的介绍就是正确的,从错误的角度设题,限制性、可考性比较强。

例:2008年高考浙江卷的第7题

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 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 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 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就是对概念外部特征的理解。A项答非所问,问的是“特征”,答的是“原因”。据第一段文意可知特征有“三”,文中分别用“首先”“其次”“再次”提领。

2. 理解多义词的含义

汉语以多义词为主,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示不同的义项。对多义词含义的理解可以从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入手,抓住句子结构,看词语与语境之间的搭配关系。

例:对下面各句中“文字”恰当的理解是

①古代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

②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③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A. 语言运用的风格B. 写作运用的语言C. 记录语言的符号解析:文字的基本含义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又引申为“写作运用的语言”和“连缀成篇的文章”。这道题正是要求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答案为B项。

3. 理解指代性词语的指代义

为了行文的简洁,文章中用某个词语来代替上文或下文的某一事物、行为动作、状态特征或句子、段落的内容。这类词可以是代词,也可以是非代词。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理解分析指代意义,要注意:

(1) 要明确指代的方向和范围。即是上指还是下指,有哪些相关的句子、段落。一般来说,“其”“这(些)”“以上”“前面”“如此”等表示上指,“以下”“如下”等表示下指。

(2) 要明确指代的类别。即分清指代的是人、物、动作、状态,还是观点、见解、态度情感。

(3) 要借助意义关系来分析。即分析词语、句子、段落在意义上的照应、相同、相关、相反等联系,结合题目和选项,细心地对比推敲。分析词语的比喻意义,要通过给出的喻体,在上下文中找出本体,然后进行分析理解。

例:2008年全国卷2

然而,今天的马樱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樱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樱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樱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樱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樱花有什么寓意?

解析:根据上文可知:“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樱花的对比;“光”中的马樱花(也就是新时代的马樱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樱花(也就是旧时代的马樱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4.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1) 专门术语的语境义

作者写文章,有时难免要使用一些专门的术语,这些术语不加注释,就可以用来检测考生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例如1992年高考阅读文章第一篇,其中引用文字称赞徐文长画雪竹:“徐文长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有道试题涉及对“破笔”的理解。“破笔”是国画术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对效果来说,指落笔后用力把笔头往纸面压下,笔头散开的效果。另一种意思是指下笔的部位。在轮廓之内来分清结构,如画山石,起手一笔为勾,即框出外形,第二笔就叫做破笔,分出山石棱面。

(2) 陌生词语的语境义

有些词语,其含义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甚至不再使用,这样的含义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高考命题者利用这一点来设计题目,可以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例:1997年全国卷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第三段中,作者提出“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他所说的“心”,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他所说的“体”,不完全等于“体裁”,应该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至于他所说的“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的问题。

解析:这段话里的“心”“体”“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在本文中的含义,我们现在一般不用了。根据语境不难理解,郁达夫所说的“心”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主题”,他所说的“体”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表现形式”,他所说的“文字的新旧工具等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语言运用问题”。

(3) 被语境具体化了的含义

由于有语境的制约,许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已经被具体化了。高考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例:2000年全国试题科技说明文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A. 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 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 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 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解析:《现代汉语词典》对“影响”这个词的解释主要有①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②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这两种解释都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没有具体化。那么“影响”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究竟是什么?得根据语境来推断,原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是承接前一句“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而来的,因此这里的“影响”一词应该是指普遍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所以A是正确的。

(4) 被语境引申了的含义

有些词语的基本义,在文中已经被引申了,只有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才能算正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例如:斗争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有三种解释:①矛盾双方互相冲突;②用说理揭发等方式打击敌对方;③努力奋斗。可是这三种解释对下面一段话的“斗争”一词来说都是不恰当的。

一个作家如果在语言运用上从来没有苦闷,从来不曾对语言进行斗争,我敢断言:他不会是一个好作家。

因为这段话中的“斗争”是由第三种解释引申出来的一种新的含义:为追求鲜明生动的语言作出努力。

一些具有修辞作用的词语,比如具有比喻性、象征性的词语,其在文中的含义往往也是被引申了的含义,只不过同时具有修辞的特点。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例:2004年春季高考上海卷

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

“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是:。

解析:根据上文可知,“密叶”是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

(5) 在文中营造的临时意义

作者有时在文中不按常规使用某个词语,这样就赋予了该词在文中的临时意义。这种临时营造的意义不仅从词典中查找不到,而且在其他文章中也很难出现。

例:2008年江苏卷《纯朴的嗜血者》第16题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 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 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 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解析:“纯朴”本来的意思是朴素。可是在文中,却临时赋予了它新的含义,理解它的含义要综观全文。文章题目是“纯朴的嗜血者”,“纯朴”和“嗜血”是李逵性格的两个方面,B、C、D项都是他“嗜血”的一面,A才是他纯朴的一面。

(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起关键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意,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或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或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释使之具体化,等等。

1. 重要的句子包括:

(1) 不同层次的中心句。

在社会类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文章(说明性的)中,提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类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都属于这一类。

(2) 揭示文章脉络的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

(3) 富有特色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二是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如比喻句、象征句、双关句、倒装句等。

(4) 反复出现的句子。

2.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 理解句子本身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