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应充分结合世博会园区的后续利用规划,通过保留、改造和拆除等方式成为世博会园区后续利用的有机组成部分。
注册报告在“土地开发”方面提出,“世博园区将依托‘世博效应’,结合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商务服务设施的需要,通过土地再次开发,真正把世博园区发展为上海未来的国际文化、外事、商务和旅游休闲的综合功能区域,同时配套建设部分住宅”,“世博园区内的世博广场与世博轴,会后成为市级公共活动中心与户外的集会与表演娱乐中心。有选择地保留广场群与景观步行通廊,适当改造缩小用地规模,保留广场中的餐饮娱乐设施,会后成为地区公共活动空间系统。演艺中心和文化广场将成为该区域城市活动的绚丽舞台,成为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注册报告提出:“会后再开发用地集中于三大片:一片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西,作为城市发展储备用地;一片位于白莲泾与世博轴之间,作为城市的商务综合开发区;一片位于浦西世博轴线东侧,作为城市居住综合开发区。”
四、上海世博会园区场馆后续利用的问题
汉诺威市市长施马尔施蒂克说,“我们把世博会作为一个提高我们城市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机遇,如果没有一个精心和长期的规划那也会失败的”,“我相信上海获得举办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之后将会非常重视世博会展出场地的后续利用问题”。《世博会的举办和城市的发展——施马尔施蒂克博士9月2日在同济大学的讲演(节选)》。施马尔施蒂克谈到了世博会精心和长期的规划,谈到了上海世博会应该“非常重视世博会展出场地的后续利用问题”。
根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中关于上海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的初步计划,吸取汉诺威世博会的经验教训,我们提出上海世博会效应延续放大的问题。
(一)转换全球、全国办世博的心态,以独立自主的心态规划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承办,既举全球各国之力,也调动了全国上上下下有关方面的力量。上海世博有参展国家与国际组织242个,使此届世博会成为参展国家与组织最多的世博会。全国各省市馆的设立与布展,使上海世博会的省市馆成为引人注目的场馆。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可以说是集中了全球、全国的智慧与力量。上海世博会后,世博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利用不可能像世博会筹办期间一样得到全球全国的支持,上海应该转换心态,首先应以独立自主的心态规划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后续利用。当然,在此基础上,上海可以尽量争取世界上其他国家、我国其他省市的参与,采取承包、合作、租赁等方式,吸引境外与外地的投资商投资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和利用。在统一规划中使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和利用充满竞争,在互惠互利中加快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和利用。
(二)转变市政府主宰世博会的方式,以政府主导吸引各类社会有关力量参与开发。上海世博会筹办期间,组成了上海世博会的组织体系:由中国政府成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由中央相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24家成员单位组成。由中央和上海市有关部门42家成员单位组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具体负责上海世博会筹备、组织、运作与管理的是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上海世博会土地储备中心(上海世博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上海世博会用地的储备、开发、租让、回收和后续利用。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商业化运作和场馆的后续利用。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与举办期间,这些由政府组织成的机构主宰着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与运作,形成了上海世博会筹办与举办期间有条不紊的工作状态。
美国著名学者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生与死》中提出:为什么这么多由政府领导的挽救城市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他认为政府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规划是对于城市多样性的破坏,是一种“天生浪费”的方式。Jocbs,J.,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Random House,New York,1961.上海世博会后,我们应该转变市政府主宰世博会的运作方式,在市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吸引社会有关力量的参与开发。不仅努力吸引上海的企事业参与开发,也应该吸引境外、外地的有关力量参与开发,重点吸引长三角地区的政府与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上海世博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应该成为上海世博园区开发的主要单位,在有关园区的开发与后续利用中,采取平等竞争的方式,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真正使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开发有序有节。
(三)摆脱国际展会中心的单一定位,以多功能多元化的规划拓展后续利用的范围。上海世博会园区开发和后续利用,应该充分借鉴汉诺威世博会的教训,在提升拓展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江南造船厂原址建筑群、世界博物博览馆等国际会展效用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多功能多元化的拓展和后续利用。美国学者简·雅各布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她强调应该实行“城市功用多样性”的有效组合,一定数量的不同基本功用在同一地点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形成城市功用聚集的中心,促进城市多样性的发展与繁盛。因此,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开发和后续利用,必须摆脱国际会展中心的单一定位,强调多功能多元化的规划与拓展,在与上海世博园区周边地区环境契合。在世博会园区的局部开发利用与上海全局规划结合中,在充分考虑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功能与地位的确立中,注重世博会园区开发利用的多功能多元化,既注重国际会展中心的拓展,又加强商业、旅游、居住等多种功能的开发。使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后续利用在注重品位性的基础上,强调其实用性与多样化,充分考虑会展、商用、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开发。
(四)改变园区与生活区的隔绝状态,将会展、居住、商业、旅游等功能融入后续利用。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开发与后续利用必须改变园区与生活区隔绝的状态。在以世博会浦江两岸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将生活区的规划与设计融入到会展与商业等区域中;在充分考虑园区建设具有现代化国际性文化交流和商务服务中心的同时,考虑商住楼、高档住宅区的开发与建设。将商业街的设计与建设、娱乐性行业的设立与融入规划进园区的改造与开发中,并且将该地区的旅游开发置于重要地位。在对如中国馆等世博会重要景点的后续利用中,拓展黄浦江上游船旅游的项目,并且在园区的开发利用中注重开发有个性、有特点的旅游项目,将会展、居住、商业、旅游等功能融入到园区的后续利用中。使该地区成为上海又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中心区域,成为高档的充满人气的繁华地区。
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运行过程中,如何考虑充分延续与放大世博会的效益,如何预测与打破瓶颈、解决问题、规避风险,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的。
金云峰、梁文波:《2006再看汉诺威——谈世博会场地后续利用问题》,《花园与设计》2006年第10期。
梁雨霞:《世博会修建场馆规划应当吸取德国汉诺威的教训》,《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