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12318400000052

第52章 上海世博会效应与上海的转型及发展(1)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作为发展中国家首次主办世博会,创造了诸多世博会历史之最:世博会园区面积之最——5.28平方公里;保留老建筑之最——逾4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被保护性改造,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得以保留;参展国家和组织之最——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志愿者人数之最——逾20万名为参观者提供服务;等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扩大了上海城市的国际影响,也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来自世界各国的参展方和诸多游客的参展和观摩中,加强了其与中国、与上海的联系,拓展了对于上海、对于中国的了解,加强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交流与友谊。

上海市老市长汪道涵曾经说过:“世博会是战略的,管五十年。”《世博会的推手汪道涵: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凤凰卫视2010年3月12日“走进世博会”。这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了世博会的举办,对于主办国与主办城市的重要机遇与影响意义。如何延续放大世博会的效应,如何避免延续放大效应的瓶颈、问题与风险,是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将视阈放在上海“十二五”发展的视野中,力图预测上海世博会效应延续放大的瓶颈、问题与风险,发现与打破世博会效应延续放大的瓶颈,发现与解决世博会效应延续放大的问题,规避世博会效应延续放大的风险,使上海世博会效应得到尽可能的延续与放大。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上海世博会效应与上海的转型及发展

一、上海世博会效应与上海的转型及发展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强调了上海发展的国际金融、国际航运“两个中心”目标,要求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目前,上海正处于新的经济转型期,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于转型期的上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顺利高效地使上海成功转型,在制定上海“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同时,进一步考虑上海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充分延续与放大2010年上海世博会效应。

(一)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上海世博会成为转变的助推器在上海的发展中,中央直接规定了上海将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在上海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必须将上海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这成为上海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韩正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上海的经济转型,指出这种转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二是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三是大力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强调上海经济转型中,韩正市长始终注重加大上海的科技含量,注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呈现出鲜明的服务经济的色彩,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内,在184天的世博会展览期间,有来自世界各地7000万参观者,这对于上海世博会的布展与服务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标准与要求。在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上海不仅新建了地铁,扩建了机场,梳理了交通,整顿了市容,加强了管理,而且发动了上海市民投身迎世博的活动,整体上形成了上海迎世博的良好氛围。在世博会开园前后,我们充分考虑了世博会园区的交通、餐饮、治安、医疗等各种硬件与软件,在充分发挥世博会志愿者的作用中,使世博会园区在大流量参观者的状态下,保持平安和谐的境况,形成了现代服务业观念主导下良好的运行机制。上海社科院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韩汉君指出:“世博园区的服务功能包括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的金融相关专业服务、国际技术研发外包服务、航运产权交易服务、信息数据系统支持服务、物流服务、市场营销及交易代理服务、国际业务终端服务,等等,几乎覆盖了现代服务业的多数行业。” 在上海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商用大飞机的制造,虹桥商务区的规划,迪士尼乐园的现身等,为上海的经济转型增加了动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成为上海经济转型的助推器,在不断提高上海世博会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益中,从某种程度上说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上海服务经济的演练场。

(二)强调以创新推动城市的转型,上海世博会提供创新观念思路在上海发展的历史中,上海一贯以创新引领全国,以创新引起世界的瞩目。在上海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创新应该成为其核心。周国平先生认为,“这一‘转型’是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发展路径的全面转变”,并指出,这一转型必须依靠创新带动。因此他说“上海‘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应是‘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这指出了上海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上海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总体看上海的创新是不够的。

世博会历来是科学技术创新展示的国际舞台,世界上诸多新的科技发明最初都是在世博会上展示的。1881年巴黎博览会上展出了爱迪生改良的电灯和与之配套的发电机,1876年费城博览会首先展出贝尔电话机,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的四轮汽车等,都体现了世博会的创新精神,都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益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样是创新的大舞台,场馆的设计与展示中,在新能源、生态环保、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新材料等方面,都有着诸多创新之处。世博会中国主题馆的太阳能屋顶,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成为单体面积的世界之最。日本馆含太阳能的超轻膜结构,展馆内部最新循环式的呼吸通道技术等,日本为上海世博会开发了四十多项最尖端的建筑技术。上海世博会突出了生态和谐和循环利用的理念,重点开展了生态环保和资源回用等技术的集成使用,体现了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尤其在上海市世博会城市实验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在上海世博会诸多创新的展馆设计中,呈现出了鲜明的创新观念与新思路。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中,突出与强化了现代创新意识,这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强调创新推动城市转型,提供了诸多创新观念和新思路。

(三)注重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上海世博会形成高新技术智库上海的经济转型强调努力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这成为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面。“十二五”期间强调发展“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这成为上海今后经济发展、产业优化的主要动力,上海还拿出100亿元支持这9个高新领域产业化。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提出了积聚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的思想,这对于上海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思路。在开展上海新能源的发展中,俞正声书记甚至亲自担任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小组组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高新技术实验与展示的大舞台,在诸多方面呈现出高科技的含量与高新技术的运用。俞正声曾经强调:“要充分利用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大好时机,切实抓紧抓好世博会筹办、运营和后续发展各个阶段的创新工作。要充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世博会不仅仅是自主创新成果的‘体验场’,更要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孵化器’。”

上海世博会上的机器人是高新技术的生动展现:法国馆的机器人“闹闹”、日本馆拉小提琴的“伙伴机器人”、上海企业联合馆的机器人厨师“爱可”,都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明星,显现出不同国家机器人设计的水准。上海世博会在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4G移动通信、智能交通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成为高新技术的展示。如在世博会“一轴四馆”等重要场馆建设上,采用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半导体照明、江水(地)源热泵、阳光引入、自然通风和雨水收集利用等一批生态环保技术。

根据有关资料,2010年上海世博会汇集了全国的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多层面地嵌入世博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世博会的每一个细节,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装备起来的博览盛会”,“世博科技领导小组组织了全国近千家科研单位和企业上万名科技人员,经历前瞻布局、对接需求、聚焦应用三个阶段的工作,实施了新能源、生态环保、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新材料等230余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1100项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在世博会上实现广泛应用”。除了中国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展示外,各国的场馆都有诸多高新技术的展示,这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了现代高新技术的智库。

(四)强调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上海世博会展现城市生活模式在构想上海“十二五”规划中,上海市政府始终强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韩正市长曾经一再强调:“编制‘十二五’规划,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研究、发现、解决影响上海‘十二五’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市民群众十分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如,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阶段目标和突破口;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上海的经济转型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改善城市交通设施、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面,以惠民、富民为基本,切实改善上海市民的生活质量,体现出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施政方针与政策。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本身就体现出上海世博会的人文关怀、民本色彩。在上海世博会众多展馆的构想与设计中,注重从节能、环保、绿色、和谐等方面表达现代城市生活理念。如意大利国家馆的主题“人之城:畅享意大利生活方式”,以弄堂、庭院、小径、广场等意大利传统城市元素,构成微型意大利城市,运用太阳能形成热能,利用自然的空气气流和水流降温。如法国馆以“感性城市”为主题,整个展馆仿佛“漂浮”于水面上的“白色宫殿”,展馆内有法式庭院、小型喷泉、水上花园,加上七幅法国国家艺术珍品、法国餐饮、法国老电影等,洋溢着法国浪漫城市的感性与魅力。德国馆以“和谐都市”为主题,通过动感隧道、海港新貌、未来规划、人文花园、动力之源等,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一个城市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求新与存旧、创新与传统、城市与自然、集体与个人、工作与休闲之间都能达到平衡,那这就是和谐的城市生活。在展馆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环保、低碳和可持续使用的技术,在水处理系统、生态建筑、环保材料等方面,都在传达可持续发展和平衡的理念。

在上海世博会展馆中,呈现出诸多与低碳、生态、环保习惯的城市生活新理念,在精心设计布展的场馆中,演绎与陈述这些概念,尤其在上海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尤其明显:上海的“沪上生态家”、马德里案例馆的“竹屋”和“空气树”,英国伦敦零碳馆楼顶的“风帽”,德国的“汉堡之家”以排列在墙壁中的水管中地下水进行加热或制冷。这些对于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在节能过程中演绎了新的生活理念。

(五)注重多元文化的展示与演绎,上海世博会成为文化转型契机在世博会发展的历史上,从早期对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展示,逐渐演变为加强了文化气息、人文色彩,世博会已经成为多元文化展示与演绎的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二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成为各国文化的大展示,无论是展馆的设计,还是文艺节目的演出,各国都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景观。俄罗斯展馆以“新俄罗斯:城市与人”为主题,以童话般的构思演绎主题,展馆塔楼的图案与色彩都充满着浓郁的俄罗斯传统文化风情。印度展馆以“和谐城市”为主题,宫殿、寺庙、佛塔的设计洋溢着印度文化气息。韩国展馆以“和谐城市,多彩生活”为主题,韩文字母外形的设计、首都首尔微缩景观的陈列、韩国生活场景的展示等,都充满着韩国文化意味。泰国展馆以“泰国特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塔状泰国式建筑的外形、泰国早期生活方式的呈现、傍水生息的传统理念等,呈现出鲜明的泰国文化色彩。上海世博会已成为多元文化展示与演绎的舞台,成为文化交流交融的乐园。

在上海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上海文化其实也处于转型之中。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文化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在上海世博会效应的延续与放大中,应该注重其文化效应,为上海文化的进一步繁盛与转型增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