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12317600000006

第6章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推动教育体制机制等外部环境改革的同时,将更多地关注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从更高的层面去关注教师的生存与发展。从时下的情况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不算高,经济收入也不是很稳定,但“办好学校,教师是第一资源”,这一点大概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教师。教育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之上。教师不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成长问题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一、 “角色定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之下,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教师专业自主以及教师角色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夸美纽斯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赞美,使许多教师沉浸在自豪和幸福中。关于教师的种种比喻虽然各具特色,但是,与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时代内涵相距甚远。“教师是春蚕”、“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赞誉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对教师的角色转变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赋予我们新的历史重任,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当我们以新的理念去看待今天的师生关系,它就不再是“以一桶水倒满一杯水”的单一的知识传授关系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交流者、互动者和合作者,要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当然,教师的生存、学习与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这其中隐含着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翻开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天地君亲师”,教师这一职业被列入神牌,供人们顶礼膜拜。由此可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长期处于“教师中心”范式之下的,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很好的证明。在此范式下,教师职业是何等荣耀!教师在“神”一般的光环笼罩下拥有崇高的威信和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但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早已为时代所淘汰。将教师职业神圣化是农耕经济社会文明传承方式的单一性决定的,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随着教师功能的弱化,教师职业的神圣性随之消失,教师职业成为社会众多平凡职业中的一种。

应该说,教师告别神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长久以来,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人们常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红烛”,等等,诸如此类的比喻来褒扬教师,这实际上是将教师作为一个道德角色来讨论的。传统教育习惯于把教师奉为道德圣人,但教师不可能是道德圣人,于是,教育的虚伪就产生了。过去,人们赞扬教师,是因为教师为社会和别人作出了贡献,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这种在传统观念下的角色定位并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愿望。

的确,在许多人看来,教师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最初的灯火”。古往今来,理论、发明、学说、创造,无不包含着教师的辛劳;伟人、学者、英雄、豪杰,哪一个未曾受过教师的熏陶?教师的贡献理所当然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但人们对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却很少给予关注。长而久之,教师就成为“教书匠”了。如果是教书匠,他就缺乏教育的热情,感受不到教育教学对他的意义。今天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成为现代社会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教师专业化”就是这样一种变化的概括与反映。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召唤下,学校要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积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前所述,“师道尊严”的时代离我们早已久远,处在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认识教师的角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在我看来,今天的教师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同时,首先要增强自我发展意识,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教师的发展也是需要激励的。首先,学校要尽可能在外部环境上去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现在,有不少学者呼吁:“教师也是人。”作为个体的人,教师也有很多需要——需要关爱,需要尊重,需要发展。其次,与外部环境相比,教师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要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学校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去关心教师的成长,让教师通过反思、研究、学习、交流、实践等自主发展途径,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教师的发展才能高远。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如同医生、律师、会计一样,应该有其特定的职业标准,诸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能力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教师”。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发展比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教师的快乐,哪来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哪来学生潜力的开发?教师不发展,就会出现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现象”。

目前来看,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现象”已经成为教师专业生涯的“头号杀手”。“职业倦怠”一词最初是1974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的,用以描述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身体和情绪都处于疲惫的状态。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师中并非大多数人一开始就出现“职业倦怠”的状态,而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文化不自觉”中,习惯于“教书匠”的角色,习惯于按照上级指定要求行事,在工作中没有追求,没有激情,没有新的挑战,于是乎,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工作似乎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面对新一轮课改,很难想象一个教师没有激情,他将怎样和学生进行有效、和谐的沟通,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讲,“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教相同”,如此往复,教学工作成为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以致教师与精彩事件无缘。所以,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教师仅仅满足于过去的经验、靠埋头苦干是不够的,因为教师职业毕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最终还要落实到创新上来。

我一直认为,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今天,我们已经步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新时代。我们的教师不能再停留在“春蚕”、“蜡烛”的层面,而应该重新确立自己在当今社会的位置,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学生。多年的教师教育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正确的社会定位和自我定位,对教师是一种解放。卸下沉重的道德十字架,教师告别神性,恢复人性。在自由的天空下,教师可以自由地展现人性的多姿多彩,张扬独特的个人魅力,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我们应该还教师一个感受到生活幸福、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角色。只有一个人感受到生活美好时,他才能更富有爱心,为社会作出有价值的努力。”

教师的正确定位,对学生也是一种解放。教师摘下神圣的面纱,露出可亲可敬的一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不只是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尊重学生。教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的心声,就会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视教师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能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正如有的课程专家所说,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教师将和学生一起与新课程共成长。

二、 “专业发展”是新课程对教师的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