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12316900000025

第25章 参考文献

著作

[法]让查尔斯·拉葛雷: 《青年与全球化: 现代性及其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英]迈克尔·奥利弗: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安国启: 《当代城市共青团工作研究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蔡忠: 《境外经验: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项目与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黄喜珊: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治》,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兰靖、张念蒙: 《异化与危机——隐性辍学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李五一: 《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刘玉琼、梁玉珍、王定茹: 《处理学童缺课及辍学问题——家庭为本实物手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家庭及小组实务研究中心,2008年。

陆士祯: 《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陆士祯、王玥: 《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欧文·图特维特、劳伦斯·杨,《挪威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千石保: 《日本的“新人类”——当代日本青年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趋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乔治·蓬皮杜: 《恢复事实真相——蓬皮杜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

邵金华: 《加拿大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王莉萍、景晓娟: 《青少年事务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王维倩: 《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

吴增强、张建国: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杨雄、苏萍: 《转型社会的中国青少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

詹姆斯.O.卢格: 《人生发展心理学》,陈德明等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

赵春玲: 《福利制度比较与我国社会保障的梯次推进》,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年。

郑永强: 《英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周庆刚、董淑芬、李娟: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和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论文

毕先萍: 《青年失业的特征成因: 基于国际视角的考察》,《青年研究》2004年第10期。

陈爱生: 《香港青少年事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启示》,《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11期。

陈升: 《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政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陈涛、陆玉林等: 《现状与评价: 中国青少年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第2期。

崔峰义: 《近十年来我国新型毒品滥用问题的总体变化趋势》,《辽宁警专学报》2011年第5期。

邓希泉: 《法国青年工作的成功经验》,《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5期。

丁菲: 《城市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社区管理策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董霞: 《青年事务国际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9期。

董小苹、程福财:《都市里的辍学青少年》,《青年研究》2003年第8期。

董小苹、魏莉莉: 《上海初中辍学生研究——个案调查与发现》,《青年研究》2007第10期。

高巍: 《禁毒政策的西方经验与中国实践》,《思想战线》2007年第4期。

高勇: 《中国城市青年就业类型的变化趋势》,《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郭娟: 《初中生街头少年的社会互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何德功: 《日本采取措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危害》,《大众科技报》,2005年4月3日。

胡佩诚: 《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青年研究》2001年第8期。

胡鹏: 《上海市吸毒问题现状与对策》,《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3期。

胡在东: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高校学生工作之思考与对策》,《高等建筑教育》2007年第2期。

景晓芬: 《“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2期。

卡伦·皮特曼、马赛罗·戴维西: 《21世纪青少年社会政策: 框架问题》,《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第2期。

李春梅: 《走向系统、福利、务实的青少年政策——我国青少年政策的现状与完善》,《青年探索》2008年第6期。

李国荣: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李海、王军芳: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青年探索》2009年第4期。

李康熙: 《山东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调查》,《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3期。

李鹏: 《联合国青年政策的文本解读与评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论文。

联合国大会第A/53/378号文件“附件一”,《关于青年政策和方案的里斯本宣言》。

联合国第五十届会议决议,《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

梁瑛楠: 《互联网成瘾问题研究综述》,《科技资讯》2005年第22期。

林虹: 《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同伴性教育》,《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7期。

陆锡琪: 《NDYP: 英国的青年就业联盟》,载蔡忠主编: 《境外经验: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项目与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罗珊、黄薇: 《青少年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年第21卷第12期。

马庆国、戴坤懿、王小毅: 《网瘾概念的定义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第2期。

莫晓春: 《关于“青少年”年龄界定问题的思考》,《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事务署: 《共青团承担政府职能管理青少年事务的实践与思考》,《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S1期。

孙红霞: 《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年第12期。

王斌: 《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同济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王莉萍、赵飞: 《改革开放30年共青团管理青少年事务的模式与经验》,《青年探索》2009年第1期。

王萌: 《令人忧虑的欧洲青年》,《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第4期。

王宇: 《残疾儿童教育之中美比较》,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王宇: 《国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及前瞻》,《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2期。

魏莉莉、董小苹: 《日本“不登校”研究对我国城市辍学研究的启示》,《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魏莉莉: 《贫困文化视野下的城市青少年辍学问题》,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吴娟: 《共青团承担政府职能管理青少年事务的实践与思考》,复旦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吴梦珍: 《青年政策规划》,载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编: 《香港青年问题与服务》,曙光图书公司,1986年。

郗杰英: 《我国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5期。

肖扬: 《青春期性教育: 全球青年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5期。

徐波: 《我国毒品滥用的现状、危害与防控对策》,《江苏预防医学》2009年第2期。

徐敏: 《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的政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杨东平: 《中国教育政策评述》,载李楯主编: 《中国社会政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袁桂林、洪俊、李伯玲、秦玉友: 《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2期。

袁强: 《建构农村留守儿童隐形辍学的学校关怀系统》,《科教文汇》2007年第9期。

曾群: 《失业的社会后果: 欧美文献回顾》,《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曾群、魏雁宾: 《失业与社会排斥: 一个分析框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

曾颖如: 《美国纽约青少年工作研究及其启示》,《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7期。

张华: 《和谐社会视野下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4期。

张慧: 《中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第25卷第1期。

张茜: 《中国城市“80后”啃老族的社会学研究——以合肥市“80后”啃老族为例》,安徽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张思艺: 《美国防辍策略及其对我国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22期。

张彦: 《网德教育与青少年发展》,《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9期。

张芝芳、张晶: 《国外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之启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中国青少年政策研究”课题组: 《青少年政策发展研究的国际背景及其启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中国青少年政策研究”课题组: 《青少年政策发展研究的国际背景及其启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周莉莉: 《我国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及对策》,《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周时梁: 《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预防对策分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Sigrun Adalbjarnardottir, “How School children Propose to Negotiate: The Role of Social Withdrawal, Social Anxiety, and Locus of Control,” Child Development, Vol. 66, No. 6 (Dec. 1995), pp. 17391751.

Takahiro A. Kato, “Does the ‘hikikomori’ syndrome of social withdrawal exist outside Japan? A preliminary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Soc Psychiatry Epidemiol, June 2011.

Rama, Martin, “The Sri Lankan Unemployment Problem Revisited,”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No.2227, 1999,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Matinez, R.Ayala, L.RuizHuerta, J.2001, “The Impact of Unemployment on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OECD countrie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9(2).

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996, 1(3): 237244.

R.A.Davis, “A cognitive 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1,17: 18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