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12316200000024

第24章 参考文献

程宏: 《美国人为啥爱捐钱》,《看世界》2004年第5期。

陈静:《英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新西部》2011年第12期。

陈晓律:《当代英国——需要新支点的夕阳帝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邓正来:《哈耶克社会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丁建定:《萨科齐能赢否》,《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第1期。

房连泉:《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探析》,《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第2期。

房连泉:《巴西、阿根廷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第19期。

冯英、杨慧源:《外国的失业保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顾俊礼、田德文:《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郭佩英、阎向东:《对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考察》,《国际工运》1999年第12期。

顾桂兰:《惠及民众的法国工伤医疗保障制度》,《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第4期。

关信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社会政策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议题》,《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4期。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

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1年。

何方:《我看社会主义》,《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

姜守明:《美国的老年问题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6期。

姜守明:《略论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学海》1998年第1期。

姜守明、耿亮:《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

景天魁、杨富强:《论中国社会政策成长的阶段》,《江淮论坛》2010年第4期。

景天魁:《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景天魁:《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0期。

李兵、杜鹏、姚远、李锋:《社会政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社会政策效应》,《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李兆鑫:《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天津社会保险》2011年第4期。

廖鸿:《巴西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2期。

刘吉新:《德国工伤保险制度及启示》,《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第10期。

刘海燕、石大璞:《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2年第10期。

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学林出版社,2006年。

刘波、周敏凯:《战后英国社会保障思想的变迁——看英国如何搞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1期。

林卡、张佳华:《北欧国家社会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

梅哲:《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带来的思考》,《法国研究》1997年第1期。

慕刘伟:《德国和日本社会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天府论坛》2002年第6期。

慕亚芹:《英国、瑞典社会救济制度及对中国救济制度的借鉴意义》,《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浦兴祖、洪涛:《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秦彬祥:《克林顿的医疗改革》,《美国研究》1994年第4期。

秦永红、张伟:《印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南亚研究季刊》2011年第2期。

任冲:《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当代世界》2006年第7期。

粟方、魏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宋德玲:《美国失业保险制度及其启示》,《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

唐钧:《社会政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年第3期。

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王丽华、许春淑:《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

王思斌:《社会政策时代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王云龙、陈界、胡鹏:《福利国家:欧洲再现代化的经历与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王冶英:《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夏永祥等:《英国市场经济体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许建芹:《综论印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第2期。

靳尔刚:《巴西、古巴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中国民政》2004年第2期。

肖海鹏:《社会政策要积极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南方》2011年第17期。

应永胜:《美国失业保险制度解析及启示》,《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5年第10期。

杨冠琼:《当代美国社会保险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

杨轶华、韩淑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革分析》,《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第10期。

杨叙:《北欧社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

岳经纶:《和谐社会与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政策的视角》,《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岳经纶:《建构“社会中国”: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与挑战》,《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0期。

曾繁正等:《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红旗出版社,1998年。

周弘:《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危机与改革》,《世界经济》1997年第1期。

张乐:《印度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2期。

朱玲:《印度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7期。

郑永年:《中国进行改革的政策思路》,《中国与全球化研究》2010年第8期。

布莱克默:《社会政策导论》,王宏亮、朱红梅、张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江绍康译,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

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杨治宜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罗蒂:《哲学、文学和政治》(罗蒂自选集),黄宗英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

米尔斯:《社会保障经济学》,郑秉文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

白晓威:《美国捐赠总额再次突破2600亿》,《公益时报》,2006年6月28日。

丁元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选择》,《学习时报》,2007年5月15日。

顾颖、张晓宁:《简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平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学解读》,《光明日报》,2007年1月30日。

卢汉龙:《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社会政策》,《文汇报》,2011年8月15日。

孙炳耀:《反思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8月10日。

王凤鸣、谢有光:《社会政策是“生产性要素”》,《光明日报》,2008年6月4日。

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4月6日。

杨团:《社会政策也是一种生产力》,《北京日报》,2009年8月10日。

俞可平:《从统治到治理》,《学习时报》,2001年1月22日。

郑永年:《强政府、强社会当是中国社会管理的方向》,《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年5月24日。

林明理:《有多少社会政策被“经济政策”化》,2010年2月5日,http:∥www1.kdnet.net/Infolook.asp?bclass=1&id=96395。

王泓:《中国最大的经济泡沫是系列错误的经济与社会政策》,2011年10月8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77bcf 90100z2z7.html。

韦森:《重读哈耶克》,2011年10月6日,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822461&page=1&1=1#7822461。

孙骁骥:《凯恩斯主义害了中国?》,2011年9月21日,http:∥blog.163.com/sunxiaoji@yeah/blog/static/11874749520118211 0914544/。

神人无功(网名):《形而上学的危机》,2009年8月8日,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2957049&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谢无愿(网名):《怎样看21世纪的民主笑话》,2011年11月7日,http:∥xxiangshen4.bokerb.com/blog.php?do=blog&event=view&ids=168274。

Rosner,Peter G..The Economics of Social Policy,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Cheltenham,UK.Northampton,MA,USA,2003.

H.Penelope.The Social Service of Modern England.London,1952.

K.Slack.Soci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itizen.London,1966.

B.Rodgers.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London,1969.

C.A.R.Crossland.Socialism Now.London,1974.

C.A.R.Crossland.The Future of Socialism.London,1956.

F.A.Hayek.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London,1949.

R.Mishra.The Welfare State in Crisis.Hempstead,1984.

V.George,P.Wilding.Ideology and Social Welfare.London,1985.

A.V.Dicey.Law and Public Opinion in England.London,1962.

F.A.Hayek.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London,1960.

F.A.Hayek.The Road to Serfdom.London,1944.

R.Boyson.Down with the Poor.London,1971.

T.H.Marshall.“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Sociology at the Crossroad.London,1963.

F.A.Hayek.1980s Unemployment and the Unions.London,1980.

Rosner,Peter G..The Economics of Social Policy,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Cheltenham,UK.Northampton,MA,USA,2003.

Myles,Gareth D.Public Econom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Newhouse,Joseph P.“Reimbursing Health Plans and Health Providers:Selection Versus Efficiency in Produc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