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先让家长优秀起来
12314300000012

第12章 学业与家务的矛盾处理

一、做家务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很优秀的民族,出了很多世界一流人才,如爱因斯坦、洛克菲勒、杜拉克、弗罗伊德、门德尔松、毕加索、马克思……美国亿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20%是犹太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中,很大一部分就出自犹太民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联系今天的话题,我们要提一点,就是犹太人的家教非常成功。有一本书叫做《放下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向我们提供了如何看待世界、看待生活和家庭的全新思路和方法,本书告诉我们:第一,“家务事是人生的基础课程”,家务劳动对于培养孩子各种优秀品质具备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通过让孩子做家务,我们想要让他们领会,这些琐事很可能就是伴随他们最久的财富,有助于他们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以及慈爱的父母。第二,通过重视餐桌上的文化与遵守饮食教规,父母与孩子划清心理界限,让孩子练习选择和决定,让孩子对自己负责,并培养孩子的感恩和自律心。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一)首先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教育应该造就富有个性和独创性、具备为人类服务的心志和才能的人。

1. 教育的目标应促使人全面又自由的发展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其培养的人才最终应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人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是为别人而生存,不要忘记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是依靠别人的劳动而获得。自己同样要努力回报他人和社会。因此爱因斯坦认为,不应该把学校简单看作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场所,应当培养、发展青年人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2. 学生成才的手段就是通过行动

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推断,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应当把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然而,不能用道德说教来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言词永远是空洞的,人格不是靠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的实际行动。从儿童的第一次写字,到大学生写博士学位论文,都是如此。所以对学校来说,最好就是解放双手,解放大脑,让学生充分自由发展,而不是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开展工作。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少些。而高考束缚着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得不到自由发展。

(二)家务事有利于全面发展

考察做家务事对人才成长是否有用,也是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做家务事在一定程度上靠学生自身的劳动和行动来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不仅有智力的,还有体力的,道德的、心态的等等,一点一滴的家务事成就一个大人物。

打个比方,我想使我的右胳膊比别人粗,我只动我的右胳膊,身体其他部分都不动,这样行不行呢?结果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没基础。一个人如果全身整个系统都不动,只动一个右胳膊,可能这个胳膊会比另外一个胳膊粗,但绝对不会比别人的胳膊粗,因为全身已经衰微了。同样,要想使自己的学习好,天天光学习是不行的,必须让整个人格健全,要学会做家务、要有朋友、要会和他人相处等等。凡是人性的部分,一定要把它丰满起来;同时抓紧学习,这样学习成绩才会好。孩子一旦懂得这个道理,做家务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1. 培养劳动习惯有利于提高自理能力

从小就干家务活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人人都将要成家,所以人人都得会家务。

2. 培养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爱心

孩子做了家务事,就等于减少了大人做家务的负担。今天为家人做事,明天到社会上就知道为社会承担责任。如果说社会可以比作大家庭,是我们将来每个人生存和工作的大地方,那么为了能够在社会做好事情,就得从现在小家庭开始练习。

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3. 家务事刺激多种感官,有利于成长

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增加孩子获得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调节精神,促进其高效率的学习。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心智,促进脑力提高。

儿童教育学家中岛博士的研究表明,孩子干家务活儿可以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机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信息传入大脑,便可形成智能,发展孩子的动作、语言和技能等。

4. 有利于动手能力

做家务增加感官经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其结果就是不知不觉促进了孩子的文化学习。有些孩子在生活中几乎都不用动手,在学习上就易懒惰,能动嘴不动笔,能不动就不动。这种个性一旦形成,会影响他学习、生活的主动性。

5. 家务活动还可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协调能力,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有的孩子写字出格、把加号看成减号等,这些并非只是粗心大意所致。尤其是小年龄段,根源在于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差。而训练手眼协调的方式就是多做精细动作。像择菜、拣豆等活儿可锻炼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擦桌子时眼、手必须跟着抹布走,这就是在练手眼协调。

6. 做家务使人有条理

家务劳动在很多情况下要求有条有理地去做,无形中会使孩子遵守秩序,有条理地生活。这种条理也是学习所必需的,因为很多知识获得的途径就需要梳理。

7. 做家务使人珍惜时间

做家务表面看占用了学习时间,但就是如此,激发人更加爱惜时间,珍惜学习。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就是因为家务多,才更珍惜时间,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读书时读到深夜。

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林肯的勤奋好学,就是由于他学习的机会太少的缘故,越少越珍惜。所谓得到的不珍惜,失去了的才让人珍惜。因为珍惜,所以学习成了自觉行为。

很多成功人都会做家务事。做家务事,锻炼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卡耐基是一位质朴而谦诚的人。他热情、友善,忠诚;并且具有坚强的信念、充沛的精力和对理想执著追求的毅力。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勉的农夫,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婚前她曾做过教员。卡耐基的童年和其他美国中西部农家的男孩子一样,帮助家里做杂事、赶牛、挤牛奶;还一度为人拣草莓,割野草,一小时赚五分钱。在那个没有农业机械的年代,他和父亲一起做着繁重的农活。可是年年河水泛滥,冲毁庄稼,往往使他们一年的辛劳付诸东流,全家人过着贫困的生活。

但是,家境的贫困,使年轻的卡耐基必须为受教育而努力奋斗。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这个时候,他的家已把原来的农场卖掉,迁到华伦斯堡师范学院附近。虽然得到学校全额奖学金,但还必须参加各种工作,以赚取必要的学习费用;同时更加努力学习,为了在演讲比赛上获胜,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练习演讲,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然而他最终获胜了。

家里虽然贫困,但是他们培养了吃苦的能力,以致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怕艰辛,敢于挑战。这就是做家务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力量和价值。

8. 做家务有利于积累生活,为写作做充分准备

有个奶奶等孩子做完了作业,带孩子做饭。她拿出20元钱让孩子到市场买菜,她跟在孩子后面,看孩子怎么买,尽量让孩子做主,第一次孩子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菜。第二次奶奶提醒孙子也要兼顾奶奶的口味。买菜时,孩子学会了计算,虽然麻烦,但孩子得到了锻炼;做饭时,要切菜,开始奶奶提心吊胆,怕切了手,做菜时,又担心烧了孩子,一天下来,奶奶比孩子做饭累多了。但是以后就好多了。每次做完家务后,就要求孩子把这一天的活动写出来,因为有了生活体验,孩子有了材料,就不怕作文了。

据国际儿童机构的统计,世界各国儿童中,以美国儿童干家务活最多,时间也最长,平均每天1. 2小时以上,父母亲们从小培养孩子勤劳和节俭的意识和品行,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能力。

有位家长自豪地介绍说:“每到节假日,我们就会要求孩子做点家务事,诸如做饭、洗碗、拖地等,以锻炼她适应社会的能力。现在,她已把适当做些家务事当做一种乐趣,而且已从做家务事中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能主动体贴父母,抢着做些家务事。”

孩子从小具备了做家务的习惯和技能,此时做家务的优点已远远超出做家务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着眼点不应放在劳动的效益上,而应放在劳动对他个性发展的意义上。

劳动,省去了父母很多抽象的说教,劳动,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许他比我国现在同龄的学生同期掌握的知识少了,但是他那种成功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却是同龄人无法奢望的。

近年来,湖南省浏阳市永安中学的老师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家访时发现,在家承担了固定家务事的学生,都有勤奋、节俭、自律等共同的良好品格,自立自强意识浓。学习上,他们积极主动,协作意识强。为了解学生在家从事家务事的情况,笔者也专门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适当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学生受益无穷。

“刚开始做家务事时,我觉得做家务事蛮好玩的,以后也就慢慢习惯了,再后来觉得做家务已是自己的一份职责了。只要有空,自己就会利用学习之余适当做些家务事。”

“做家务,开始不愿做,其实真做了,也没有什么难度,也不会耽误学习。”

“通过做点家务事,让我懂得了大人们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体会他们的不容易。从而使自己能更加孝敬父母和长辈,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弱化应试教育

做家务就是帮助大家消除或弱化教育功利性心理。目前,应试教育成为鼓励孩子做家务事的最大障碍。只搞分数挂帅,就会使学校和家长为分数绷紧一根弦,束缚学校和家长。弱化了应试教育,分数就只能成为评价学生很多指标中的一个。

当然应试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是千万种教育的一种。从人的特性讲,它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但是成为垄断性教育方式,显然会阻碍学生发展。为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就要有各种教育形式,并且孩子年龄越小,越要注意全面,从小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弱化应试教育,有利于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各种素质。

其次,人本身就有不同的潜能。如何挖掘孩子的潜能应该是教育的一大任务。

2006年,有位少年仅16岁考取了清华大学,他就是来自东北育才中学超常班的彭成。

“彭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很强的,上小学时就能做饭,平时在家里还做家务。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有些孩子气,比如考完试后,把家务活都包了;后来等成绩的时候闹心了,又不管了;成绩出来后,特别高兴又把家务全包了。”爸爸说起儿子很是自豪。

——2006/07/26《沈阳今报》

三、家长自己要能狠下心来,尽量放手让孩子做

我曾看过一篇关于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教育,他父母在他三四岁时就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脸时,让孩子自己端水盆,虽然洒了一地水,孩子哭着,但家长就是站在一旁不帮忙,直至洗好脸,把地上的水擦干净为止,我想,这就是自理。

为此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常做激励孩子的工作。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孩子可能拿着扫把却扫不干净地;可能整铺床却总也弄不平整;可能在洗碗时,打碎了碗;再或者想整理玩具,却不能坚持。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很好,他们需要时间。当他第一次尝试的时候,等着他,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慢慢适应,并不断鼓励他。当他失望的时候安慰他,帮助他;当他进步的时候,称赞他,激励他。要善于发现他的每一点滴进步,常鼓励,多夸奖!在家长的鼓励声中,孩子会不断发现自己能力的提高。而不能一看到孩子动作慢,做得不够好,就马上凑过去帮着孩子做。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定会收获多多,不断成长。

有个深有体会的人自述:

我妈妈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勤快到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做的地步,以至于我在刚结婚的时候,连一条裤子都不会叠。所以我想,不能这样对待我儿子。我的儿子从五岁起我就让他学着干家务了。看着小个子趴在地上擦地板,邻居们都笑了,母亲更是笑得眼泪都掉出来了,不住地说:“真是懒娘养个勤孩子啊。”

后来儿子上了小学,懂事了,学会抗议了,说我是剥削阶级,剥削他的劳动力,从此拒绝干家务。这时我就想了一个妙招,不再给他零用钱,如果想要零用钱的话必须靠劳动来换取,比如洗一次碗给两元钱,倒一次垃圾给一元钱等等。这招还真管用,为了得到零用钱买好吃的零食,买好玩的玩具,他又接手了干家务的任务,而且干得非常好。以前洗个碗,弄得满厨房和满身的水,现在不但不会把水溅出来,而且把碗洗得比我还干净。我觉得这样很好,不但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而且让他知道唯有劳动,才能获得报酬的道理。让他从小就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这样将来才不会做“啃老族”。

以前我用的是配置很低的电脑,后来换了新房子就把老电脑给换成了配置很高的新电脑,但以前写的一些小说就没了。要重新给出版社出书就得照着已经出版的样书再次输入电脑,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出版社。

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打字让我很头痛,于是我又想到了儿子,让他来给我打字,给予他低廉的报酬。这样不但我轻松了,还锻炼了儿子的打字速度和拼音能力。

看着学习工作两不误的儿子,我感叹道:还是做个懒娘好啊,不但自己轻松,还能锻炼了孩子,让他变得更加有用和懂事。

奉劝所有有小孩子的父母,不要一味地让他们死读书,从而丧失了动手能力和道德准则,这世界除了念书还有生活。都来学学我吧,让家里多个廉价“童工”,那可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哦。

父母“懒”一点,恰恰对孩子有用。事情就是这么多,你不做,总得有人做,你做了,孩子当然没有家务做了。父母“懒”一些,正是为了孩子好。真正对孩子好的家长,就应该是放手让孩子干。

四、创新家务事的做法

“我也知道,让孩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但问题是,现在叫孩子干一点家务事很困难,孩子不是躲就是拖,你说我该怎么办?”一位家长向我诉说和求助。

为此很多家长会实行金钱奖励,这肯定不行,因为这种交易性质太强。要告诉孩子做家务跟学习,跟爱妈妈是同等重要的,这是人生必备的东西,必备的东西是不能谈价钱的。生意上可以进行交易,但是感情、家庭关系是绝对不能用金钱进行交易的。

做法1:何不试试在家务事中让孩子来点承包,为孩子在家务事中开辟一块“责任田”呢?

当家长提供给孩子家务劳动的岗位,适当地“逼”和引导孩子做些家务事,拖地抹桌、整理房间时给孩子留一块“自留地”;洗刷餐具、浇花喂猫时为孩子开辟一块“责任田”;甚至,买菜购物也让孩子经营经营,让孩子当当家,算计算计家中的柴米油盐事。孩子对自己的“承包对象”,总是会苦心经营,尽情爱护,力求规范。

这样,通过家务事“承包”,激发了孩子学做家务事、喜干家务事的兴趣。

通过承包,孩子会变得更勤快、懂事,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做法2:拓宽学习空间。

周末孩子的时间多些,我引导一位家长这样做:

带孩子到工厂里,要求孩子与工人一起工作和生活,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这是工作的环境,是教人体验艰辛的环境,也是培养民生意识的环境,是叫人善良的环境。孩子坚持不了,就看,看工人的工作,观察工人的表现,哪个好,哪个不好。可是他看不出来,说都好。怎么好呢?专心,都埋着头干活,没有一个看我的。专心有什么好呢?质量有保证了。工人为什么能专心呢?说到底是生活所迫。但是我们并不是要孩子回到这种生活状态,而是要教育孩子有更高的生活追求。工人拿多少工资,就要承担着多少责任,一份工资一份责任。我跟他开出药方,或者让你的孩子跟着你,体验你的工作,爸爸有钱了,但是都是辛苦挣来的。

也可以叫孩子亲近更大的老板,看这些大老板怎样生活。所以我问这位家长,有没有让孩子效仿的老板朋友?有,有一位身价上亿元的食品加工业的富翁。一个星期天,这位老板朋友很“大方”地请这位学生在希尔顿大酒店边吃边聊,也不过是在大堂吃100多元一位的自助餐,“我平时都是这样,你别介意”。为他开林肯车的司机还不参加,在外面等着,吃一个5元钱的盒饭。吃完中饭后,一起上工厂看看。这里原来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厂房,被他买了下来,准备建造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副食品加工厂。夜色中,这位老板向工地走去,让司机送这位学生回去。路上司机对这位学生说,老板到了工厂就住下,就住在民工的隔壁房子里,从来不住酒店。平时都是与工人一起在工地吃粗茶淡饭……

做法3:大兴公益事业,要求社会各方通力合作。

教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事,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社会的教育。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一直没有重视学生的成长环境。

比如各地都要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尽量不收费或者低收费。

制定名胜古迹旅游的倾斜政策,加大对青少年优惠力度,尽量不收费或者低收费。

制定厂矿企业配合实验的阳光政策,让青少年有实践基地,有实践时间,有实践保障措施。

制定社区相关教育责任制和考评制。对青少年成长承担起指导、监督和落实责任。

制定领导干部相关教育责任制和考评制。像抓经济一样来抓教育问题。

这样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等结合起来,开拓了新的家教空间,让学生有事可为,有事大为。

“海外风”

据调查,在美国的各个幼儿园,都设有美劳角、木工角等,经常对孩子们讲述节约和保护森林、海洋等资源的重要性。

在韩国的学校中,很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农民,珍惜粮食的教育,那里竖着汉字条幅“农者天下之大本”。

在德国的法律中,明文规定不同年龄的孩子,应当在家帮助父母亲完成什么样的家务活。

最近,在德国又掀起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参观工厂,家长们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喜欢同孩子一道到工厂去。

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华人们继承了祖先的勤劳致富,节俭持家的好传统,在当地成了富民,但是,他们仍坚持“子女不沾父母光”的教育,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

在巴黎维莱特科学城三万平方米的园区内,有一家专门为15岁以下的儿童开辟的“少年儿童工艺厅”,让孩子们模拟工业生产中现代化的操作程序,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

在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中,很重视“勤劳与奉献,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心和园林艺术”等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培养孩子,就已经将书本学习和生活视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起来。

在日本的城市中,由于住高层和超高层的居民多,他们的孩子到户外活动以及同小伙伴们交往的机会少于其他孩子,因此,在家里做些培育花木、饲养小动物等家务活,也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教育效果。他们说:“家务活能使孩子意识到他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能获得成年人的成功和幸福。”

你也许不相信,现在日本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最热销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家电部门当红的是“儿童专用橱具”;电视台正叫座的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

小朋友进厨房,在许多父母眼中是危险、麻烦的事。那么日本为什么兴起教子干家务的风气呢?这股风气的兴起来自社会各界的推波助澜,包括幼教界、媒体、社会学家、烹饪学校及儿童产品厂商,他们都在大力鼓吹做家务对小朋友和家庭的好处。

近年来,英国兴起一种家庭教育的新概念——家庭学习。

“家庭学习”一词所传递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是指各种类型的家庭在一切可能环境下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家庭教育,英国的家庭学习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它强调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学习者,而非仅仅是儿童个人。“家庭学习”认为在家中所有人都有不足,都应抓住机会发展完善自己,都应是学习者。尤其是那些低收入家庭的母亲、老年人以及缺乏教育的年轻人要获得特殊的知识技能学习。

其次,家庭学习特别强调儿童、父母、教师、社区等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研究表明,当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同学习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然而只有学校、社区与家庭进行多方合作,才能为儿童、父母提供广泛的共同学习的机会,使课堂和学习无处不在。学校应是家庭学习活动的主要发起者,社区也应是重要的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

再次,家庭学习强调使儿童获得成功感,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调动儿童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始终尊重、理解、信任儿童,让儿童主动地发展;强调使儿童在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芬兰开展“家政体验”,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学会和掌握一点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家政体验的内容包括:烹调、针织、洗衣、烫衣、缝纫、整理房间、擦皮鞋等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还要学会“哄小孩”这门学问。

中学生每周要体验家政两至三个课时,其程序是:老师讲理论知识后自行操作、自行总结,如果是体验烹调,要把食品全部吃掉。有时还留家庭体验作业,根据经济、营养、味道三项标准,在家做一顿饭,由父母食用后做出评价,将结果报告学校。

家政体验除了学习生活知识外,还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对相互合作的认识,这对于学生们日后组织家庭,同家庭成员分担家务与合作极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