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12313500000064

第64章 林瑞笙“一定要把红旗撑到最后胜利”

林瑞笙,是一位从安源工人运动中走出来并在大革命中建功立业的革命先烈。

林瑞笙,1908年2月22日出生,他的家乡江西省萍乡芦溪镇林家坊是一个美丽的乡村,离萍乡市不远。小学毕业后,父亲认为经商比读书更有出息,坚持送他到宣风一家南货店铺学徒。店铺老板经常在货物中掺沙掺水、欺哄顾客,林瑞笙对此极其厌恶,不愿继续学徒。1922年,他考入萍乡县立中学。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震撼了全国。当时只有14岁的林瑞笙参加了工人夜校的学习,明白了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根源,也明白了“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捆筷子折不断”的道理,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以后,他毅然放弃学业,到安源煤矿修理厂当工人,和工友们团结在一起。后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调林瑞笙担任工人夜校教员,他把自己明白的道理向更多的工友们宣传。1925年5月16日,林瑞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立志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1925年9月,安源煤矿资本家勾结军阀在安源制造了“九月惨案”,工人俱乐部遭到封闭,夜校等机构被捣毁,党团组织被破坏,安源工人运动转入了低潮。许多工人骨干被迫回到了家乡,有的到外地开展斗争。林瑞笙和部分同志一起由组织派遣来到广州。是年冬,他考入了广州国民政治讲习班。

林瑞笙在讲习班听取了毛泽东、邓中夏、萧楚女等主讲的《农民运动》《中国政治经济状况》《职工运动》《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与民族问题》等课程,这些生动而又切合实际的讲课,使林瑞笙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政治觉悟进一步得到提高。

1926年5月底,讲习班结业。林瑞笙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政治部工作。北伐开始后,林瑞笙主要担负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等工作。7月,第二军开进湖南茶陵,林瑞笙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在茶陵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茶陵负责民众运动的湖南省党部特派员杨孔万,请求北伐军将林瑞笙留在茶陵帮助工作,并呈报湖南省党部,委任林瑞笙为驻茶陵的省工运特派员。

在杨孔万和林瑞笙等共同努力下,茶陵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杨孔万任书记,林瑞笙任宣传委员。林瑞笙在负责茶陵工运期间,首先在较苦的石印等行业的工人中建立工会组织,然后再向其他行业扩展。他起草了《告工人书》,号召全县工人起来组织团体,进行斗争。他开办茶陵县工人夜校,编写夜校课本,亲自担任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从事工人运动和担负纠察工作的骨干分子。1926年11月底,林瑞笙被选为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代表。这时,部队招他归队。他临行前夕,工人们都恋恋不舍,含着眼泪,燃放鞭炮,为他送行。

1927年8月1日,林瑞笙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又到鄂北组织暴动。失败后,林瑞笙被派到苏联学习三年,1930年回国。不久,中央委任他为中央巡视员,到中央苏区工作。当时苏区人民在毛泽东等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一、第二次“围剿”,根据地的范围日益扩大。为了在行动上更加协调和统一,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决定,以赣西革命根据地和湘东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将湘东南、湘南两特委以及赣西南的西路、南路、北路三个行委所管辖的区域,合并为湘赣省,派林瑞笙与王首道、甘泗淇、张启龙等到赣西组织临时省委,林瑞笙担任组织部长。

1931年中共湘赣省委成立,林瑞笙当选为省委常委,并担任组织部长。当湘赣红军主力独立第一师东渡赣江,护送湘赣省组织的代表团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便留在赣南一带开辟苏区。留在湘赣边的只有一些地方武装,力量薄弱。敌人认为有机可乘,调集10个正规师,连同反动地方武装共8万余人,发动了对湘赣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大敌临境,湘赣省委成立了以林瑞笙为书记的临时前敌委员会,统一指挥根据地红军和地方武装的行动。林瑞笙根据敌众我寡的情况,决定“首先开展广泛的游击活动,袭扰疲惫敌人,然后再寻找有利战机,对敌人实行各个击破”。根据前委这个决定,各县地方武装立即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敌人。林瑞笙亲率独立第三师进至莲花附近,袭扰、围困敌罗林第七十七师,并在浯塘消灭正在骚扰抢劫的一营敌军。12月初,敌周至柔第十四师一个团进犯澧田,妄图摧毁湘赣省委机关。林瑞笙又率第三师从莲花赶回,埋伏诱敌,结果全歼敌兵,省委机关安全转移到黄岗。

林瑞笙常常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向敌发动冲锋,在一次战斗中他负了伤。林瑞笙枪伤刚愈,中央决定调他去湘鄂赣苏区工作,先任临时省委书记,后正式任湘鄂赣省委书记。

在林瑞笙任湘鄂赣省委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当时党内“左”倾路线占领导地位,因此,他在湘鄂赣执行的也是一条“左”倾路线,他的错误伤害了一部分同志,同时也给苏区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934年1月,省委召开扩大会,免除了林瑞笙的省委书记职务。

难能可贵的是,林瑞笙被免去省委书记后并不消极,而是虚心地接受同志们的批评,积极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当时敌人重兵压境,形势危急,省委派出了一批干部到各处去开展工作,林瑞笙被分配到萍乡桐木小洞。在小洞的一次会上,林瑞笙见同志们情绪低落,就风趣地说:“小洞,小洞,别有洞天。敌人有南京,我们有小洞,小洞赛过小南京。”同志们见刚下台的省委书记还这样乐观,不由地笑了。接着林瑞笙鼓励大家说:“现在虽然情形恶劣,但是并不可怕,我们的红十六师、十七师都会到这里来。我们要行动起来,积极斗争,胜利会是我们的”。

1934年6、7月以后,省委转移到了黄金洞。这时,林瑞笙接到了调他回中央工作的指示,他同爱人黄淑文以及省苏财政部长等离开了黄金洞。由于敌人防范严密,他们白天不能行动,只好晚上走,在浏阳遇到敌人“座草”(即埋伏),财政部长牺牲。林瑞笙考虑到路上随时都有牺牲的风险,就将爱人留在了浏阳工作。分别时,林瑞笙将他在苏联学习时用的怀表送给她,并嘱咐她要好好学习和工作,要坚强,不要退却。

经过千难万险,到年底林瑞笙才到达湘赣苏区。这时,中央红军早已开始了长征,林瑞笙只好留在湘赣。湘赣省委又派他到萍乡大安里,协助萍乡县委工作。

红军北上后,林瑞笙和萍乡县委的同志不畏艰险,开展斗争,带领游击队在峰峦重叠的大安山区一带和敌人兜圈子,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为了避免敌人偷袭,有时一个晚上要搬几次家。同志们经常吃野菜、竹笋度日。林瑞笙原来负过伤,加上环境极端艰难困苦,身体十分虚弱。但他经常鼓励同志们说:“好好坚持吧,天边的乌云是待不久的,敌人快要死亡了。我们一定要把红旗撑到最后胜利。”

193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林瑞笙和县委的同志不幸被敌人包围在一间茅屋里,林瑞笙为掩护其他同志撤退而留在后面。由于他眼睛近视,加之腿上负过伤,行走不方便,不幸光荣牺牲,时年27岁。

(撰稿廖才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