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帝内经
12312300000043

第43章 痹论

“原文”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藏六腑,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含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胀,以代踵(zhǒnɡ)尻,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飱泄;胞痹者,

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chōu)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慄,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慄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病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帝曰:善。

黄帝问:痹病是怎样引起的?

岐伯答:风、寒、温三种邪气混杂侵伤人体,引发了痹病。其中风邪是主要的病原,叫做行痹;寒邪为主要病因的叫痛痹,湿邪为主要病因的叫著痹。

黄帝问:为什么痹病分为五种呢?

岐伯答:五行中冬季、肾脏属水,面肾脏主骨骼,所以冬天患的痹病称为骨痹;五行中春季、肝脏属木,而肝脏主筋,所以春天患的痹病称为筋痹;五行中夏季、心脏属人,而心脏主脉,所以夏天患的痹病称为脉痹;五行中长夏、脾脏属土,脾脏主肌肉,一所以在长夏患的痹病称为肌痹;五行中秋季、肺脏属金,而肺脏主皮毛,所以秋天患的痹病称为皮痹。

黄帝问:痹病病邪内侵五脏六腑是什么原因?

岐伯答:体内五脏与体表五体相互联系配合,若病邪久留体表不去,则会内侵相对应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再受侵邪气,就会向内影响肾脏;筋痹不愈,再受侵邪气,就会向内影响后脏;脉痹不愈,再受侵邪气,就会向内影响心脏;肌痹不愈,再受侵邪气,就会向内影响脾脏;皮痹不愈,再受侵邪气,就会向内影响肺脏。五脏痹病长久不好,是各脏在所主季节里重复感受了风、寒、湿气三种邪气引起的。痹病邪气侵入五脏,症状各不相同。肺痹的症状,可以见到气喘;呕吐;心痹的症状,可以见到血流不通畅,心烦,心慌,心跳好像击鼓,突然发作的气喘,咽喉部干燥,经常喷气,受气逆的影响,有时患者产生恐惧感;肝痹的症状,可以见到夜晚睡眠时容易受惊,口渴想多喝水,小便的次数频繁,腹部肿胀,形似满弓,状如怀孕;肾痹的症状,可以见到上腹部经常发胀发问,骨骼软弱无力,能坐不能走,头无力抬起,脊背部反而比头部高;脾痹的症状,可以见到四肢疲倦无力,咳嗽,呕吐清水,胸部胀问不畅;肠痹的症状,可以见到频频喝水但小便不畅,腹中肠鸣,常常腹泻,大便中混有不消化的食物;膀胱痹的症状,可以见到小腹部不舒服,用手按则有疼痛的感觉,局部好像被灌了热水一样,有灼热感,小便有涩痛,并有流清鼻涕的现象。五脏之气,安静则精神内藏,躁动则容易耗散。如果饮食过置,肠胃就要受到损伤,反而给外邪侵袭造成机会。由于邪气侵犯而引起呼吸喘促的,说明痹病发生在肺脏;由于邪气侵犯而造成忧愁思虑的,说明痹病发生在心脏;由于邪气侵犯而引起遗尿的,说明痹病发生在肾脏;由于邪气侵犯而引起疲乏衰竭的,说明痹病发生在肝脏;由于邪气侵犯而引起肌肉萎缩消瘦的,说明痹病发生在脾脏。五脏痹症长久不好,都可能逐渐加重而深入体内。如果主要致病因素是风邪的痹症,则比较容易治愈。

黄帝问:为什么患痹病有的死亡,有的疼痛长久不得痊愈,有的却容易痊愈?

岐伯答:痹邪传入五脏则致死,痹邪长期固留筋骨间则疼久难愈,痹邪停留在皮肤间则容易治愈。

黄帝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痹邪侵犯六腑?

岐伯答:因为饮食起居失调,这是六腑痹发病的根本原因。六腑在背部膀胱经上各有俞穴,若饮食不调损伤内部,外部有风、寒、湿邪气侵犯六腑的俞穴。内外相应,邪气便从外表俞穴侵入相应的腑中。

黄帝问:怎样用针刺治疗?

岐伯答:五脏可取各自俞穴,六腑可取各自合穴,发病部位处在不同的经脉分布运行之处,应根据病所在的部位,取病变经脉相应穴位进行治疗,痹病便可以治愈。

黄帝问:营卫之气也能引起痹病吗?

岐伯答:营气是人食入饮食的精华所转化而来,它协调地在五脏中运行,并布散到六腑之中,然后进入经脉之内,再沿着经脉上下运行,通过经脉这个渠道,使五脏互相贯通,六腑互相联络。卫气也是饮食物的精华转化来的,卫气的流动疾速而滑利,不被经脉所约束,所以又称卫气为水谷的“悍气。”卫气在皮肤和毫毛孔之间运行,并熏蒸体腔内的筋膜,散布到胸腹部。如果营气和卫气运行紊乱,就会生病;营卫气的运行正常协调了:疾病也就痊愈了。假如没有营气和卫气失常的内在因素,仅仅是外来的风寒湿邪,不能形成痹病。

黄帝说:讲得很好!患痹病者有的疼痛,有的不痛;有的肌肉皮肤麻木不仁,不知痛痒,有的发寒,有的发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痹病疼痛是由于寒邪偏多造成。寒抓造成气血的流动缓慢凝滞,使经脉阻塞不通而产生疼痛。痹病中不疼痛而肌肉皮肤麻木不仁的,是由于患痹病时间久了,邪气侵入内部,导致营气和卫气的运气缓慢涩滞,在体表的经脉和络脉常常是处于空虚的状态下,所以不感到疼痛,肌肉皮肤得不到营气的滋养,而引起感觉上的麻木不仁。痹病感到寒冷的,是由于患者的阳气虚少,阴气偏盛,阴气与病邪互相资助,所以表现为寒冷。痹病发热的,是由于患者的阳气亢盛,阴气虚少,致病的邪气侵入机体后,由于阳气亢盛,邪气也转化咸热,虚弱的阴气不敢亢盛的阳热,所以患者发热。痹病中多汗,而皮肤湿润的,这是由于感受的湿邪大多太重,而患者本身的阳气虚弱,阴气偏多,湿邪与偏多的阴气结合在一起,所以患者多汗而皮肤湿润。

黄帝问:为什么有的痹病不感疼痛?

岐伯答:痹病发生在骨则感觉身重,发生在脉则血沈不畅,发生在筋则拘挛不能屈伸,发生在肌肉则感觉麻木不仁,发生在皮肤则感觉寒冷。如果在这五种情况之一,就感觉不到疼痛。痹病遇到寒气都会拘挛疼痛,遇到热气则筋脉弛缓。

黄帝道:讲得很对。